楊鳴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吉林 長春 130000)
開胸手術屬于臨床實施難度較大的手術類型,手術對于醫(yī)師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且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該類手術一般用時較長,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因胸腔長時間暴露等因素,易促使患者出現(xiàn)較大的應激反應,進而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在進行手術麻醉的過程中,為保證手術的整體效果,需控制患者在術期的應激反應。借助艾司氯胺酮輔助進行麻醉在開胸手術患者麻醉過程中得到廣泛運用,從超前鎮(zhèn)痛的角度出發(fā),可有效控制患者應激反應[1-2]。本研究旨在探討艾司氯胺酮對開胸手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需進行開胸手術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45~73歲,平均(60.12±1.39)歲。觀察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42~75歲,平均(61.28±1.95)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入標準:首次在本院治療;無認知功能障礙;無藥物過敏癥狀。排除標準:2年內有大型手術史;外院轉入;有藥物過敏癥狀;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常見心血管類病癥;有精神類疾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麻醉方案。入手術室后均行橈動脈穿刺,監(jiān)測術中血壓變化并用于采血樣。開通靜脈通路后,給予戊乙奎醚0.3 mg,10 min內靜脈泵入右美托咪定1 μg/kg,隨即靜脈滴注舒芬太尼0.3 μg/kg,靜脈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羅庫溴銨0.6 mg/kg,麻醉誘導結束且患者無異常癥狀后立即進行雙腔支氣管插管。手術過程中以丙泊酚持續(xù)靜脈泵注,劑量控制為每小時6 mg/kg,瑞芬太尼持續(xù)泵注,劑量控制為每小時8 μg/kg,羅庫溴銨持續(xù)泵注,劑量控制為每小時0.5 mg/kg。手術過程中麻醉醫(yī)師需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動脈血壓、BIS等指標變化情況,并結合患者具體情況調整藥物劑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艾司氯胺酮進行輔助麻醉。在患者誘導前給予艾司氯胺酮,劑量控制為0.3 mg/kg,手術過程中則需以每小時0.25 mg/kg持續(xù)靜脈泵注,后續(xù)麻醉處理方式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過程中心率變化情況、動脈壓變化情況、血管緊張素、血清皮質醇水平、術后疼痛程度評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橈動脈穿刺后、麻醉誘導后10 min及手術后12 h測定血管緊張素、血清皮質醇,按照常規(guī)放免法測定血管緊張素水平[3]。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評估,滿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期間平均動脈壓及心率比較 術前,兩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30 min、術后12 h,觀察組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平均動脈壓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期平均動脈壓及心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表1 兩組術期平均動脈壓及心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operation()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Hg)術前78.23±1.03 79.63±1.74 1.252>0.05手術30 min 79.37±1.71 90.25±2.36 12.052<0.05術后12 h 80.93±1.42 86.42±1.83 11.052<0.05術前100.05±2.63 99.53±3.42 0.738>0.05手術30 min 98.36±1.71 90.36±1.68 13.052<0.05術后12 h 97.28±1.42 91.42±1.73 10.235<0.05
2.2 兩組血清皮質醇、血管緊張素比較 術前,兩組血清皮質醇、血管緊張素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手術30 min和術后12 h,觀察組血清皮質醇、血管緊張素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皮質醇、血管緊張素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ortisol and angiotens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血清皮質醇、血管緊張素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ortisol and angiotens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血清皮質醇水平(μg/L)血管緊張素水平(pg/ml)術前237.8±2.48 236.9±8.19 1.288>0.05手術30 min 234.48±4.01 242.18±3.74 13.228<0.05手術后12 h 230.05±6.93 247.06±4.37 15.005<0.05術前122.38±23.84 123.01±22.48 1.094>0.05手術30 min 63.06±24.73 89.36±27.08 15.052<0.05手術后12 h 65.93±14.93 79.06±16.05 16.938<0.05
2.3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比較 術后,觀察組各階段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3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25 25術后5 h 6.23±1.38 7.12±1.72 5.083<0.05術后10 h 4.38±1.06 6.51±1.48 6.803<0.05術后12 h 4.79±1.45 6.38±1.92 10.083<0.05
開胸手術難度高且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接受開胸手術治療的患者病癥多較為嚴重,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在手術過程中受到手術創(chuàng)傷及疼痛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各種應激反應。因刺激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調節(jié)系統(tǒng),提升患者體內皮質醇、血管緊張素等水平,進而維持自身機體平衡[4-5]。術期應激反應促使患者在手術期間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較大的變化,進而出現(xiàn)多種突發(fā)癥狀,影響手術的順利性,增加手術的難度。為確保開胸手術的順利性,在手術的過程中需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案控制患者應激反應。
艾司氯胺酮是一種具有較強鎮(zhèn)痛作用的手性環(huán)已酮,藥理學特點與氯胺酮相似,通過阻斷NMDA受體傳導,產生鎮(zhèn)痛、鎮(zhèn)靜和遺忘作用,艾司氯胺酮已經(jīng)逐步運用于臨床麻醉過程中,該藥主要作用于人體丘腦-新皮質系統(tǒng),在鎮(zhèn)痛方面效果顯著[6-7]。結合臨床藥理研究可發(fā)現(xiàn),該藥作用于患者體內后可在極短時間內與各類離子通道發(fā)生作用,主要通過阻滯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實現(xiàn)鎮(zhèn)痛作用,作用速度快。此外,該藥可有效調節(jié)人體脊髓神經(jīng)元多變觸傳導,進而抑制中樞敏化,有效控制疼痛,最終改善應激反應[8-11]。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過程中,觀察組心率變化情況、動脈壓變化情況、血管緊張素水平、術后疼痛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術前將艾司氯胺酮運用于開胸手術患者的鎮(zhèn)痛過程中,能有效控制患者術期心率、動脈壓變化,促使其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同時,可減少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開胸手術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合理運用艾司氯胺酮進行麻醉,能有效減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所產生的應激反應,對于保證手術的順利性及幫助患者在術后迅速恢復等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