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遼寧省鞍山市湯崗子康復醫(yī)院四病房,遼寧 鞍山 114000)
血管性癡呆主要由于腦血管病變引起,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多出現(xiàn)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人格障礙等癥狀,對其正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威脅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重,腦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顯著提高了血管性癡呆疾病的發(fā)病率,因此,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尤為必要[1]。常規(guī)治療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不良癥狀,但效果不佳[2]。在中醫(yī)學上,血管性癡呆屬于“呆病”“健忘”“癡呆”等范疇,應以益腦增智、化瘀通脈、氣血暢通等為主要治療原則[3]。益腦增智湯包含枸杞子、熟地黃、茯苓、山藥多種藥物成分,具有補益精氣、益腎健腦之效,但有關(guān)此藥方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臨床價值研究較少?;诖?,本研究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就診的90例患者,旨在探討益腦增智湯對血管性癡呆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癡呆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8~60歲,平均(54.00±2.15)歲;病程2~6年,平均(4.00±1.23)年。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49~60歲,平均(54.50±2.14)歲;病程1~7年,平均(4.00±1.21)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符合《癡呆治療學》[4]的血管性癡呆相關(guān)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的血管性癡呆相關(guān)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癥狀;具有腦血管疾病病史;中醫(yī)上,主癥為智能減退,次癥為神情呆滯、腰膝酸軟、納呆,且舌質(zhì)呈紫暗狀,苔白膩,脈細;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性精神類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或依從性不佳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者維生素C片(重慶科瑞南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39)+維生素E片(河北三石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157),兩種藥物均每天3次,每次0.1 mg;鹽酸多奈哌齊(重慶植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23),每天1次,每次0.5 mg。共治療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益腦增智湯治療。藥方組成:茯苓、石菖蒲、山藥、杜仲、肉蓯蓉、熟地黃各15 g,枸杞子、山萸肉各12 g,小茴香、遠志、巴戟天各10 g。將此藥方加水進行煎煮,起初以武火將其煮沸,之后改為文火持續(xù)慢煮20 min,每天1劑,于早晚兩次進行溫服。共治療4周。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臨床療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療效判定標準:中醫(yī)依據(jù)《血管性癡呆的診斷、辨證及療效判定標準》[8]。西醫(yī)診斷標準:顯效,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癥狀顯著得到改善;有效,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情感障礙等癥狀未發(fā)生任何變化,且有加重趨勢??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中醫(yī)癥候積分判定標準[6],出血性癡呆患者主要分為智能減退、神情呆滯、腰膝酸軟、納呆4個癥候,每項癥候的最高分為30分,7~14分表示證候處于輕度,15~22分處于中度,23~30分處于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價日常生活能力[7],采用4級評分標準,<20(含)分:完全需幫助,20~40(含)分:生活需很大幫助,40~60(含)分:生活基本可自理,>60分:完全可自理。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智能減退、神情呆滯、腰膝酸軟、納呆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2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45 45智能減退15.25±1.00 13.21±0.54 12.041<0.050神情呆滯14.88±1.24 12.81±0.46 10.499<0.050腰膝酸軟15.02±1.54 13.11±0.57 7.803<0.050納呆15.13±1.64 12.63±0.66 7.803<0.050
2.3 兩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DL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ADL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D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45 45治療前41.21±5.78 42.01±5.80 0.655 0.514治療后59.18±2.13 66.99±2.11 17.474<0.050
腦血管疾病患者腦組織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的狀態(tài),改變了腦部的代謝功能,降低患者腦組織的灌流量,使腦組織結(jié)構(gòu)受到損傷,降低興奮性、腦組織代謝率及腦血管的血流量,最終引起血管性癡呆?;颊叨嘁娚窠?jīng)功能障礙、表情呆滯、神志淡漠、情感障礙、自主生活能力顯著降低等不良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常規(guī)治療多給予患者維生素C、維生素E、鹽酸多奈哌齊等藥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腦代謝,減輕腦損害,緩解患者不良癥狀,但常規(guī)治療措施對患者的遠期療效并不顯著[9]。因此,探討更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案具有必要性。
血管性癡呆在中醫(yī)學上被歸屬于“呆病”“癡呆”等范疇,主要發(fā)生于患者腦部,由于老年群體體衰,腎精處于暗耗狀態(tài),導致其臟腑功能減退,髓腦充化無源,導致出現(xiàn)健忘、反應遲鈍、呆滯等癥狀,治療應以化痰開竅、補腎、填精、益髓為主[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智能減退、神情呆滯、腰膝酸軟、納呆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益腦增智湯對患者癥狀的改善,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與劉雪景等[11]研究一致。分析原因為,本研究所應用的益腦增智湯中,含有茯苓、石菖蒲、山藥、杜仲、肉蓯蓉、熟地黃、枸杞子、山萸肉、小茴香、遠志、巴戟天等多種成分,方中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之效,石菖蒲具有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濕開胃之效;山藥、杜仲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脾肺腎之效;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之效,熟地黃具有強心、增強免疫功能之效;枸杞子、山萸肉、小茴香具有滋補肝腎之效;遠志具有滋養(yǎng)肝腎、聰耳明目、寧心安神之效;巴戟天具有補腎助陽之效,且方中熟地黃、山萸肉、肉蓯蓉、巴戟天四藥為君藥,可起腎陰陽雙補的功效,杜仲、山藥、枸杞子為臣藥,諸藥合用,可起生髓、填精、滋補肝腎的功效,小茴香為佐藥,可起助養(yǎng)下元的功效。此藥方諸藥共奏可起益腎健腦、醒神益智、開竅安神、益氣養(yǎng)陰之效,標本兼治,可使臨床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益腦增智湯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