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 添
役前教育訓練是“準新兵”向新兵成長轉變的重要階段,是接受軍事化訓練管理的軍營初體驗,是為部隊輸送優(yōu)質兵員的前移關口。役前教育訓練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向影響入營新兵的動機覺悟、體能技能、精神意志等基本軍政素質,對于縮短從社會青年、院校學生到合格軍人的適應期具有重要意義。
役前教育訓練是責任工程、基礎工程,不是可有可無的“過場秀”,兵役機關要有“扶上馬、送一程”的責任擔當。一要注重摸清底數。發(fā)動兵役機關人員、基層專武干部、公安政法干警,通過征兵網查驗、政治考核、入戶走訪、個別談話等方式,逐級匯總分析預定新兵的政治面貌、學歷層次、專業(yè)類別、體檢結論、興趣特長、從軍志向、服役動機、家庭情況等綜合信息,制定預定新兵小檔案,為開展教育談心和心理疏導等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脈絡圖,做到因人施教、靶向發(fā)力。重點掌握二次入伍、中共黨員、本科以上畢業(yè)、部隊急需專業(yè)、文體專長等方面的預定新兵,為選好“教育小教員”“參訓小骨干”、開展兵兵友愛活動、建立集訓階段自我教育管理體系打好基礎。二要突出教育重點。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貫穿始終,深入學習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組織學習習主席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激發(fā)投身強軍實踐、展示絢爛青春的忠貞熱情。堅持把強軍目標、軍人使命突出出來,鑄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講清軍隊的“四個戰(zhàn)略支撐”和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根本宗旨,注重國防觀念、軍隊常識、軍規(guī)軍紀等培育灌輸。堅持把服役責任義務和榮譽地位體現出來,講明講透依法服兵役和軍人應當受到全社會尊重的法理,推崇“一人當兵,全家光榮”“一次當兵,一生受益”。三要強化黨委統籌。預有計劃,結合兵役機關黨委議教,組織召開教育準備會,研究細化方案,精心準備教案,籌劃好軍政施訓施教時間比和教育與管理、動員與表彰、競技與評比等各類要素,完善教育配套設施設備。健全組織,針對預定新兵中黨員比例低的情況,成立組訓文職(職工)、帶訓教練員和預定新兵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過好組織生活,做到黨員當骨干、每班有團員,發(fā)揮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協調地方,邀請縣市區(qū)領導動員鼓勁,組織優(yōu)秀現(退)役軍人示教,安排兵役機關領導授課。建強力量,遴選推薦形象好、素質佳、責任心強的教練員,通過以身示范、以形感召樹好帶兵人標桿。
未進軍營門,先練合格兵,役前教育目的首要是思想上先合格。適齡青年和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塑性強,要通過教育奠基“初心石”,凈化從軍入伍思想源頭。一要培樹聽黨指揮的政治覺悟。青年學生經受政治歷練少,受社會多種思潮影響,理想信念容易弱化、立場宗旨容易淡化,必須為預定新兵系好軍旅的“第一顆紐扣”,把好“兵之初”前進的起步方向,引導他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扎牢聽習主席指揮、對習主席負責、讓習主席放心的思想根子,樹立“兵行萬里心向黨,不負家國好兒郎”的信念情感,爭當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二要養(yǎng)成精武強能的使命追求。從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到兵有兵樣,從“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到“武藝練不精,不是合格兵”,始終引導他們練精兵、當尖兵。在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中講軍史戰(zhàn)史、學戰(zhàn)將戰(zhàn)例、頌英模英烈、唱軍歌戰(zhàn)歌,以“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為榜樣,激發(fā)他們練兵場上“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的內動力,增強“豪情出征星辰大海,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豪邁自信。三要樹立“兩不怕”的戰(zhàn)斗精神。針對年輕人吃苦精神較弱、缺少磨練的短板,講好新時代衛(wèi)國戍邊英雄群體等先進事跡,啟發(fā)砥礪自覺,加鋼淬火助力,鼓舞獻身國防熱情。結合役前隊列訓練、武器操作訓練和基本戰(zhàn)術訓練,培養(yǎng)輕傷不下火線和不怕犧牲、敢于亮劍的血性膽魄,勇于迎難而上接受挑戰(zhàn),由“青春在軍營里奮斗,人生在奮斗中成就”的樸素情懷,升華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zhàn)斗精神和“三個不相信”的鋼鐵意志。四要培養(yǎng)“團結就是力量”的集體凝聚力。網絡新生代獨立性強,要盡快適應部隊集體生活、團隊活動和集中行動,就必須讓預定新兵理解“平時心貼心,戰(zhàn)時才能背靠背”的道理。通過日常管理教育,讓他們暫時脫離手機和網絡,自覺融入集體,開展“結對子、一幫一”活動,促進相互熟悉、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在各班之間開展學習訓練等團隊挑應戰(zhàn),增強集體榮譽感,從內心深處唱好團結就是力量“大合唱”。
役前教育訓練遵循連隊化“四個秩序”,教育的方法不拘一格,通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言傳身教、現地教學等增強吸引力和實效性。一是集中教育和集體談話是根本。通過專題授課、錄像輔導、引導發(fā)言、班組討論,用“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等大課講好大道理,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強軍思想,端正服役態(tài)度,純潔服役初衷,建立正確的服役觀、成才觀、苦樂觀、奉獻觀。二是個別談心和心理疏導是補充。針對訓練強度難度帶來的畏難、嚴格作息和管理引起的不適應、集體生活陌生戰(zhàn)友相處引發(fā)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做到訓練間隙常談心,業(yè)余時間常到生活場所轉一轉、看一看、問一問、聊一聊,一對一解開思想扣子、面對面化解心理糾結、實打實回應困難訴求,開展“信任背摔”“綁腿并跑”等協作性心理游戲,引導他們順利度過轉變期,建立軍營合理期望值,明確軍旅階段性目標。三是文體活動和評比競技是輔助。廣泛開展小競技小表演小評比小晚會,利用飯前課后和晚上時間,組織教唱《強軍戰(zhàn)歌》《當那一天來臨》等軍歌,開展拉歌,出好板報,掛起橫幅,播放軍旅歌曲,營造火熱軍營氛圍,觸發(fā)他們向往部隊的迫切之情。觀看《建軍大業(yè)》《血戰(zhàn)湘江》《長津湖》等經典主旋律影片和《強軍一席話》《祖國在召喚》《跨過鴨綠江》等優(yōu)秀電視片,幫助理解軍人使命擔當、犧牲奉獻和勝戰(zhàn)基因的內涵意義所在。四是講好故事和立志宣誓是配合。舉辦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在講述頌詠革命先烈和戰(zhàn)斗英雄的感人事跡中,引導預定新兵體會奮斗的艱辛和革命成功來之不易,感慨人民軍隊在黨領導下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開展國旗下宣誓活動,堅定從軍信念,堅持拼搏進取,立許黨報國志,建英雄壯舉功。五是參觀見學和瞻仰紀念是激勵。參觀革命歷史紀念場館,瞻仰烈士陵園,感悟革命前輩忠于信仰、淡泊明志、不怕犧牲,引導預定新兵不盲目追求軍種方向、不單純向往大中城市、不功利趨從“舒適”崗位,激勵他們到邊疆去、到艱苦地區(qū)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自覺接受黨和人民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