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京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455000
非杓型高血壓表現為夜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較日間血壓降低≤10%,晝夜節(jié)律減弱[1],而有研究[2]表明,血壓的異常晝夜節(jié)律易引發(fā)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腎功能損傷等,是獨立于血壓水平之外的危險因素,因此治療高血壓應在糾正血壓水平的同時調整異常的血壓節(jié)律,盡量減少靶器官損害。目前常規(guī)高血壓治療措施僅關注血壓水平是否正常,并不關注晝夜節(jié)律的調整,易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3],本文旨在探討纈沙坦氫氯噻嗪不同給藥時間對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本院倫理監(jiān)督部門同意,選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72例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1)滿足《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中Ⅰ~Ⅱ級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4];(2)經過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確診為非杓型高血壓;(3)耐受本研究所使用的藥物。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高血壓、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2)伴有1型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惡性腫瘤、精神疾病等。使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52~69歲,平均年齡(60.22±7.84)歲;平均體質量指數(BMI)26.63±2.45;平均日間SBP(160.01±8.68)mmHg(1mmHg=0.133kPa);平均日間DBP(102.13±4.71)mmHg;平均夜間SBP(148.57±8.19)mmHg;平均夜間DBP(96.24±4.60)mmHg。實驗組中男23例,女13例;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60.07±7.72)歲;平均BMI 26.73±2.38;平均日間SBP(159.94±8.56)mmHg;平均日間DBP(103.05±4.82)mmHg;平均夜間SBP(149.33±8.02)mmHg;平均夜間DBP(95.89±4.71)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清晨6—8時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片(華潤賽科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80206,纈沙坦80mg/片,氫氯噻嗪12.5mg/片),1片/次,1次/d,連續(xù)治療3個月。實驗組患者晚間20—22時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1)血壓情況:使用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上海群天,PI200D-B)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24h平均收縮壓(24hMSBP)、24h平均舒張壓(24hMDBP),并計算夜間收縮壓下降率(ΔMSBP)、夜間舒張壓下降率(ΔMDBP),ΔMSBP=(日間SBP均值-夜間SBP均值)/日間SBP均值,ΔMDBP=(日間DBP均值-夜間DBP均值)/日間DBP均值。(2)超聲心動圖指標:使用多普勒超聲儀(GE Voluson E10 BT18)檢測,計算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室質量指數(LVMI)、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容舒張時間(IVRT)、左心房容積指數(LAVI)和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3)血管內皮功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晨起空腹靜脈血5ml,離心后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內皮素(ET)水平,通過硝酸還原法檢測一氧化氮(NO)水平。
2.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的ΔMSBP、ΔMDBP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情況比較
2.2 兩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的LVMI、IVST、LVPWT、IVRT、LAVI和LVEDD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超聲心動圖指標比較
2.3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的血清ET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比較
非杓型高血壓屬于晝夜節(jié)律異常的表現類型,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興奮性提高、兒茶酚胺水平升高等因素有關[5]。
高血壓時間治療學依據患者血壓的晝夜節(jié)律特性,以調整用藥時間、劑量、使用特殊制劑等方式,保持降壓藥物的效應與血壓節(jié)律一致,降低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靶器官損傷的風險,提高高血壓治療成本效益。相關研究表明[6],纈沙坦口服后可抑制血管收縮和醛固酮分泌,擴張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促進腎臟的血流灌注、水排泄等降低機體血容量,進而控制血壓。氫氯噻嗪可通過抑制鈉、氯轉運,降低血鉀水平,對電解質的重吸收產生影響,提高血漿腎素的活性,目前纈沙坦與氫氯噻嗪的組合應用在治療輕中度高血壓方面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報道稱[7],睡前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可有效改善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晨峰現象。本文結果表明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在晚間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可更加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非杓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會引發(fā)晚間交感神經興奮,而此種狀態(tài)的持續(xù)會增加血管負荷,進而引起血管內皮功能異常,而血管內皮的損傷又可引起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進而導致血壓升高,而血流動力的增加又可加重對血管內皮的損害,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常因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受損表現為NO的釋放量減少,并伴有ET水平的升高。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的血清ET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NO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在晚間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綜上所述,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在晚間服用纈沙坦氫氯噻嗪可提高ΔMSBP和ΔMDBP,改善左心室和血管內皮功能,而其他降壓藥物晚間服用是否具有相同效果仍有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