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亞麗 侯 偉 衛(wèi)艷平 洛陽東方醫(yī)院 河南科技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省洛陽市 471003
膿毒性休克是感染引發(fā)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后出現(xiàn)細菌內毒素、炎癥介質、免疫功能紊亂、腸道細菌或內毒素移位、凝血功能紊亂及基因多態(tài)性等相關癥狀[1-2]。臨床治療本病以早期目標導向治療為主要臨床手段,評估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使用液體治療、血管活性藥物、激素治療、血液制品及機械通氣等方法維持患者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3-4]。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動脈壓(MAP)的不同水平與患者機體組織器官灌注水平存在一定關系,心肌酶譜可反映患者心肌改變情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血流狀況[5-6]?;诖?,本文通過維持不同水平的MAP對膿毒性休克患者進行導向性治療,旨在探究其對本病患者心肌酶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膿毒性休克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標準:符合膿毒性休克相關診斷標準[7];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入院后48h內死亡患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合并嚴重血流動力學改變患者;合并脈管炎等血管疾病患者。將患者按照MAP維持水平不同分為A組(n=20,MAP維持75mmHg,1mmHg=0.133kPa)、B組(n=20,MAP維持65mmHg)、C組(n=20,MAP維持85mmHg)。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MAP監(jiān)測: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左側橈動脈下靜脈置管,壓迫患者橈動脈與尺動脈,指導患者反復握拳至掌心發(fā)白,患者手掌顏色6s內恢復后確定橈骨徑突位置,向尺側移動1cm后向近心端移動0.5cm,觸及搏動最強部位為穿刺點,穿刺見回血后壓低角度推進1~2mm,抽出針芯前壓迫血管遠端,松開見血流暢通后迅速連接裝置,局部再次消毒后粘貼無菌敷料固定。
1.2.2 液體復蘇:早期6h內使用液體復蘇治療,首選乳酸林格氏液(北京天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870001)750ml/30min維持,若患者MAP達不到預定目標則輸注濃縮紅細胞,使紅細胞壓積≥30%,維持中心靜脈壓8~12mmHg,使A組MAP維持75mmHg,B組MAP維持65mmHg,C組MAP維持85mmHg。MAP維持時間不少于6h。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患者干預后心率、谷草轉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等心肌酶指標差異;比較各組患者不同MAP狀態(tài)下6h乳酸清除率、體循環(huán)阻力指數(shù)(SVRI)、肺循環(huán)阻力指數(shù)(PVRI)及心臟指數(shù)(CI);比較各組患者房顫、心動過速、急性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2.1 三組患者干預后心率、AST、CK、CK-MB、LDH比較 干預后A組AST、CK-MB、LDH均低于B組(P<0.05),且LDH、心率低于C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干預后心率、AST、CK、CK-MB、LDH比較
2.2 三組患者不同MAP狀態(tài)下6h乳酸清除率、SVRI、PVRI、CI比較 A組SVRI、PVRI、CI及6h乳酸清除率高于B組,且低于C組(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不同MAP狀態(tài)下心率、SVRI、PVRI、CI比較
2.3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00%,低于B組的35.00%及C組的15.00%(P<0.05),見表4。
表4 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n(%)]
膿毒性休克為嚴重感染導致的循環(huán)衰竭,其主要表現(xiàn)為經(jīng)充分液體復蘇仍不能有效糾正的組織低灌注與低血壓,膿毒性休克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8-9]。臨床治療膿毒性休克患者核心內容為中心靜脈壓8~12mmHg,平均動脈壓≥65mmHg,靜脈血氧飽和度≥70%,早期目標導向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10]。
本文中干預后A組AST、CK-MB、LDH均低于B組,且LDH、心率低于C組,與譚小麗等[11]、黃慧鐘等[12]研究結論相一致。表明當MAP為75mmHg時對患者心肌影響較小。分析原因為當患者休克嚴重階段對組織器官影響較重,其中以心肌損傷表現(xiàn)明顯,預后效果更差,當MAP過低時引起外周組織器官及心腦血管供應量不足,MAP較高時則引起心臟負擔加重,可能出現(xiàn)心臟代償性肥大、心功能不全,因此當MAP維持75mmHg時對心肌影響最小。本文結果發(fā)現(xiàn),A組SVRI、PVRI、CI及6h乳酸清除率高于B組,且低于C組,與段文龍等[13]、王雪婷等[14]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當患者MAP維持75mmHg時,其血流動力學更為穩(wěn)定。分析原因為通過導向治療并維持MAP 75mmHg,MAP可有效反映患者心臟、大腦及外周組織器官灌注情況,當患者出現(xiàn)外周供血減少時導致MAP降低,可有效反映導向補液療法對患者機體組織器官循環(huán)功能的改善情況,提高血流灌注效率并有效恢復相關指標。另外本文結果還發(fā)現(xiàn),A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00%,低于B組的35.00%與C組的15.00%,與王兆等[15]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原因為采用MAP穩(wěn)定75mmHg的維持目標,可增強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減少對患者心肌功能的損害,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維持MAP 75mmHg時可改善膿毒性休克患者心肌功能,同時促進患者組織器官循環(huán)恢復,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