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敦運
所謂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
“不斷試錯”揭示的是學生的成長。因為“尋找正確的方法、降低錯誤的幾率、促成目標的順利達成”這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矯正理念、修正錯誤,所以,教師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xiàn),比關注他們獲得的結論更重要。
● 復制、粘貼……搞定?
元旦前,六(三)班結合學習黨史,準備搞一次有意義的研學活動,要去的地方是保福祠,這里有中國共產黨在環(huán)梁子湖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個“特別支部”,有第一個農民協(xié)會,有最早的童子軍……活動的內容不復雜,就是讓學生走進蘇區(qū),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出發(fā)的前一天,學校政教處劉主任到班上講道:“中共保福祠特支成立于1926年2月28日,那一天是正月十六。共產黨員葛開達利用‘請春客’的機會,通知了另外兩位黨員,還邀請了幾位志同道合、立志革命的青年農民到他家聚會。聚餐前,他傳達了省委領導董必武的指示,決定成立‘中共保福祠特支’?!?/p>
劉主任也知道,同學們還不明白“特支”的內涵是什么,于是接著說:“特支,在那時就是直屬于中共湖北省委領導的基層支部?!弊詈笏謴娬{:“我們明天研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去熟悉這段紅色歷史,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參與,仔細聽講,而且還能如實繪出那面黨旗,能記住當年先輩們朗誦的《入黨誓詞》。”
班主任補充說:“游研結束后,學校會讓我們班在文化長廊搞一次‘迎春繪畫展’,展示大家的作品,并請感受最深的同學在全年級講體會,到時候家長委員會的全體成員,以及我們班的家長代表都會出席總結會?!蓖瑢W們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出發(fā)。
第二天,陽光燦爛。校車還沒開出多遠,坐在班主任旁邊的辛學勤同學就拿出一張繪有黨旗圖案的畫稿說道:“李老師,我已經畫好了,交給您?!?/p>
“這么快?”
“這個好簡單喲,我沒費吹灰之力就秒殺了?!彼乓卣f。
“啊,”班主任盯著他問,“還需要修改嗎?”
“不需要,我確定!”
聽見辛學勤與李老師的談話,又有4位學生交來了作業(yè),李老師瞟了瞟,所有圖案中的黨旗就是今天常見的樣式,下面的《入黨誓詞》也一樣。
“還有沒有已經完成作業(yè)的同學?有的話,都交給我吧!”
沒有回聲,全車的幾十雙眼睛都盯著這幾位已交作業(yè)的同學,有的欽佩,有的羨慕,有的質疑……
“你怎么知道保福祠特支的黨旗是這樣的?”李老師問身后的辛學勤。
“我爸爸說,只要是黨旗,都一樣。所以我上網搜索—選定—復制—粘貼—調整—配字—打印,一下子就搞定了?!?/p>
● 無情地顛覆
校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保福祠,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陳列室,當迎面而來的黨旗映入眼簾的時候,剛才還有點小得意的那幾位同學,一下子就怔住了。
為什么?
因為這面黨旗雖然也是紅色的“矩形”,也有“鐮刀斧頭”,可是,與他們繪畫中的樣式大相徑庭,更讓他們驚訝的是那段入黨誓詞?!包h旗”和《入黨誓詞》與網絡上的差別有這么大。
大約一節(jié)課后,學生們走出了陳列室。辛學勤對班主任說:“李老師,我想在這里多看看?!?/p>
在那間不大的接待室里,講解員被他們幾個給纏上了。
“老師,陳列室內的那面老黨旗,為什么把‘鐮刀斧頭’做得那么大?而且還擺在正中間,沒有今天這樣小巧玲瓏,放在旗幟的左上角好看嗎?”
“那時呀,我們黨還只有6歲,年齡比你們還小。黨旗制作的細節(jié)也沒有統(tǒng)一標準,大家只知道‘紅色代表革命’‘鐮刀斧頭代表農民和工人’,至于其他,各地標準都不一樣,所以各地的黨旗都不同。”
“就是有不同,黨徽也要用金黃色而不能用白色啊。”
“保福祠離城鎮(zhèn)遠,那時的交通又不便,哪來金黃色的洋布?況且窮農民也拿不出錢來,所以就只能用土布替代了?!?/p>
“您剛才說‘洋布’是什么呀?”
“95年前,這一帶的人穿的都是土布,也叫‘家織布’,從國外進口的細布叫‘洋布’。”
“我發(fā)現(xiàn),黨旗還是用幾幅布拼起來的,為什么要這樣呢?”
“這位同學觀察得好仔細。因為布是自己家織的,所以織出的布不夠寬?!?/p>
“為什么不用紅色的燃料把布染得更紅一些呢?”
“那時沒有這種染料啊。你們猜猜,這面黨旗用什么染的?”
“紅墨水吧?”
“廣告色?”
……
“同學們,你們知道莧菜嗎?”
“這是用莧菜汁染的?”
“是啊?!?/p>
陳列室里寂靜了下來。
好一會兒,講解員老師才接著說:“你們平日看到的黨旗樣式,實際上是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于1996年9月21日印發(fā)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規(guī)定》制作的。我們保福祠特支成立時,沒有這個規(guī)定啊,所以,陳列室里的黨旗和《入黨誓詞》與你們想象的不一樣,是嗎?”
“是的?!被卮鸬穆曇舨淮?,但卻很清晰。
“可這就是歷史。我們的黨就是這樣慢慢成長起來的,而每一次成長都是無數(shù)革命戰(zhàn)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生命?”
“看見白布做成的黨徽上有黑色的斑點嗎?那就是左豪烈士為保護黨旗灑下的鮮血?!?/p>
……
辛學勤等幾位同學沉默了。
星期五下午3點,年級的游研總結會在階梯教室舉行,先后有9位同學展示了自己的繪畫,除了黨旗、《入黨誓詞》外,還有天子山的烈士紀念碑、湖邊的松樹、展館……
最后一個走上講臺的是辛學勤,他點開上傳到電子白板上的錄音,擴音器里傳出了那天陳列室里講解員與他們的對話。
錄音結束后,辛學勤在白板上展示了兩面黨旗。無論是形狀還是顏色,兩者之間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辛學勤指著白板說:“這兩面黨旗,反映了我的心路?!穆贰@個詞是我爸爸給改的。第一面,我在沒有看到真實的黨旗時,主觀地復制了網絡上的圖案,第二面是我回家后,依據(jù)自己的記憶制作出來的,這是照片?!?/p>
他還自制了當年的黨旗?不少人睜大了眼睛。
果然,他從書包里拿出了一面淺紅色的黨旗,與保福祠陳列室的那面黨旗幾乎一模一樣,那淡淡的底色,就是學生們都熟悉的“莧菜紅”,還有那粗糙的家織布……
臺下一片羨慕。
“這面黨旗,不僅讓我知道了葛開達、左豪烈士,了解了保福祠老區(qū)的革命歷史,更讓我看到了自己學習不踏實的毛病,我將永遠保留這面旗幟,讓它隨時提醒我認真學習,不停地前進。”
第三天,我在校園網上看到了一篇“美篇”,好多人都說,這次走進保福祠研學,畫黨旗、誦誓詞太有意義了,不僅學習了黨史,了解了老區(qū)人民艱苦奮斗、砥礪向前的光榮傳統(tǒng),而且還發(fā)現(xiàn)和糾正了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小毛病。
原來,學黨史,創(chuàng)新校園德育,遠遠不止讓師生了解一點歷史這么簡單,還可以矯正學生的認識偏差,促進大家的道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