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娜 謝秋嫻 阮秀玲 圖雅
卵巢良性腫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其在人體卵巢中多以固體或液體性囊狀結構形式存在[1]。囊腫體積大,不僅會對正常卵巢組織造成破壞,同時也會造成卵巢位置出現異常,發(fā)生蒂扭轉風險,并可誘發(fā)腹痛、腸梗阻、尿頻等癥狀。目前臨床治療卵巢良性腫瘤多采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可清除病灶,而大部分患者均存在盆腔附近組織與囊腫粘連的情況,增加術中出血量和手術難度,則需給予電凝止血,降低出血量,但患者卵巢組織會受到較大損傷[2]。近年為解決此問題,不少學者倡導采用注射垂體后葉素的方式達到降低出血量、保護卵巢組織的目的[3]。但醫(yī)學界仍對注射垂體后葉素和垂體后葉素注射部位存在較大爭議?,F本文選取120例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術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9 月 本院120例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B 組、C 組,各40例。A 組病灶直徑1.8~5.3 cm,平均病灶直徑(3.21±0.85)cm;年齡20~35 歲,平均年齡(28.15±3.35)歲。B 組病灶直徑1.7~
5.5 cm,平均病灶直徑(3.23±0.90)cm;年齡20~36 歲,平均年齡(28.18±3.32)歲。C 組病灶直徑1.9~5.6 cm,平均病灶直徑(3.25±0.89)cm;年齡20~35 歲,平均年齡(28.52±3.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20~40 歲;②術前均確診為單側卵巢腫瘤;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術后病理組織確診為良性腫瘤,無需使用激素治療;⑤術前月經周期正常。排除標準:①存在卵巢手術史或全子宮切除術者;②中轉開腹手術治療者;③術后接受激素治療者;④病理檢查確診為交界性腫瘤或惡性腫瘤者,需接受其他治療者;⑤因精神、智力等因素無法配合此次治療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臍上緣部位做10 mm 切口,建立CO2氣腹,控制氣腹壓力為15 mm Hg(1 mm Hg=0.133 kPa),并在麥氏點和對側相應部位做5、5 mm 切口,置入穿刺套管。A 組接受囊壁內注射生理鹽水,B 組接受囊壁內注射垂體后葉素稀釋液,C 組接受宮肌肌注垂體后葉素稀釋液。鉗夾腫瘤突出位置卵巢皮質,并剪開2 cm 小口,避免直徑太大,將卵巢損傷性降至最低,再用剪刀邊分離邊剪開,操作時剪刀尖端朝外,剝出腫瘤,或用鉗子把卵巢皮質下緣和上緣鉗夾住,鈍性撕開卵巢皮質,完整剝出腫瘤,卵巢創(chuàng)面用電凝止血。將切除組織進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以確定其為良性病變??p合腹部切口。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為從麻醉開始至手術完畢之間耗費的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吸收器中液體總量-腹腔沖洗液體量。②LH、FSH、E2水平,術前及術后3 個月時接受內分泌檢查,用化學發(fā)光分析法測定LH、FSH、E2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C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yōu)于B 組和A 組,B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yōu)于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注:與C 組比較,aP<0.05;與B 組比較,bP<0.05
2.2 兩組LH、FSH、E2水平比較 術前,兩組LH、FSH、E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C 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A 組和B 組,B 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LH、FSH、E2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LH、FSH、E2 水平比較()
注:與C 組比較,aP<0.05;與B 組比較,bP<0.05
臨床針對卵巢良性腫瘤往往采用手術治療,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腹腔鏡卵巢囊腫手術已在臨床得到認可和推廣,其具有恢復速度快、創(chuàng)傷性小等優(yōu)勢,為目前治療良性卵巢腫瘤的首選手術方式[4,5]。好的手術方式不僅可降低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并可將卵巢儲備功能和卵巢功能的損傷性降至最低,促進術后患者身體康復。目前腹腔鏡手術所面臨的安全問題則為防止損傷和止血,手術操作者需接受系統(tǒng)性腹腔鏡技術培訓,熟練掌握鏡下止血方式和技巧[6]。在卵巢良性腫瘤治療中腹腔鏡手術降低術中出血量、保護卵巢功能為醫(yī)學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7]。女性卵巢供血豐富,實施卵巢腫瘤剝除術,特別是病灶較大時手術創(chuàng)面大,易出血,而目前止血方式包含縫合止血和電凝止血,電凝止血易不可逆性損害卵巢皮質,縫合止血的操作復雜,耗費時間,對手術操作者的視野和順利實施手術過程均有一定影響[8],因此術中給予子宮收縮劑或血管收縮劑則具有必要性。
垂體后葉素屬于從動物腦垂體后葉中提取出的一種水溶性多肽類物質,主要成分為催產素、血管加壓素[9,10],對子宮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有強烈收縮效果。有報告顯示[11,12],垂體后葉素可收縮全身毛細血管及小動脈。近年,臨床使用垂體后葉素也成為醫(yī)生研討的重點。目前,婦產科醫(yī)生將垂體后葉素應用到卵巢瘤剝除術中,認為其可降低出血量和保護卵巢功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C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yōu)于B 組和A 組,B 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優(yōu)于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C 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A 組和B 組,B 組LH、FSH、E2水平均低于A 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宮肌肌注垂體后葉素稀釋液可降低術中出血,更好的保護患者卵巢功能。
綜上所述,臨床在實施腹腔鏡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術時可采用宮肌肌注垂體后葉素稀釋液,此方式操作方便,可降低術中出血量,對患者卵巢功能有一定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