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璐
(1.清華大學 體育部,北京 100084;2.華北理工大學 體育部,河北 唐山 063210)
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多國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tài)”,對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新冠疫情這一全球重大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沒有任何國家或公共議程能夠置之度外,以東京奧運會為首的全球重大體育賽事活動被迫延期舉辦。學界為此展開了多維度的應對策略研究,這些研究主題涉及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帶來的多維影響[1]、決策過程的反思[2]、奧運備戰(zhàn)變化[3]以及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啟示[4]等方面。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面臨門票、奧運村住宿、贊助商、媒體轉(zhuǎn)播權(quán)、運動員參賽資格選拔等一系列衍生風險,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方面共同面臨疫情影響下的形象修復問題。本文以形象修復理論視角,透視日本為應對疫情影響下的東京奧運會形象修復的策略選擇和成功經(jīng)驗,希望為我國應對全球重大體育賽事安全風險的預案與決策提供謀略參考。
本文依據(jù)該事件中新聞源的身份與立場,將全球新聞議程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奧運會東道主即日本主流媒體的正面報道,新聞源來自日本共同社、東京新聞等日本媒體,這類報道扮演了事件美化者的角色,旨在向國際社會塑造“日本視角”,試圖定義全球新聞議程。第二類是國際主要媒體的綜合報道,新聞源來自美聯(lián)社、路透社、《今日美國》、FOX新聞網(wǎng)、《洛杉磯時報》、韓國《首爾日報》、德國《斯圖加特報》等國際主要媒體,這類報道呈現(xiàn)了一個綜合性、多樣化、價值多元化的報道視角,在各方行動主體的觀點博弈中構(gòu)筑了一個框架式的全球新聞議程。第三類是基于《洛杉磯時報》中立者身份定義的新聞議程,《洛杉磯時報》譽為美國第三大報,在奧運全面報道方面投入較大,由華裔黃馨祥控股,在該事件中秉持客觀中立的評論立場,這類報道為各方行動主體的觀點建立參照與比較,為準確定義客觀公正的全球新聞議程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同時,為便于呈現(xiàn)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事件中各方主體定義的新聞議程,本文采用頻次分析與主題聚類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主題聚類”指的是新聞內(nèi)容主題的相關性分析,例如拳擊、沙灘排球等奧運資格賽被迫取消,本文提煉為“奧運會各單項資格賽大面積叫?!?。“頻次分析”指的是研究樣本中新聞標題的關鍵詞分析,例如全球主要媒體于2020年3月24日廣泛報道了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這一官方?jīng)Q定,本文提煉為“國際奧委會確認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如表1所示,以該事件發(fā)展進展為劃分標準,將事件節(jié)點及各方定義的新聞議程劃分為4個主要階段,結(jié)合頻次分析和主題聚類分析,以三類媒體主體身份分別提煉出3大核心報道主題,并將代表性的新聞文本作為本研究論證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依據(jù)。對這三類媒體定義的新聞議程進行分析,日本主流媒體呈現(xiàn)出明顯的東道主視角,以塑造良好形象、回避敏感問題為價值導向,國際主要媒體與《洛杉磯時報》定義的新聞議程十分接近,主要區(qū)別在于《洛杉磯時報》既注重國際化報道,又關注美國本土報道和地方性報道。
表1 疫情影響下東京奧運會各方定義的新聞議程分析
本研究并未參考任何社會化媒體的評論觀點,主要是基于國際主要媒體公信力和嚴肅觀點的考慮,遵循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事件中各方行動主體的事實依據(jù),并以各方行動可以預料、推斷且符合事實的范疇為參考依據(jù)。如表1所示,日本通過對全球疫情變化的關鍵時點進行準確研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疫情危機的輿論公關策略,采取國內(nèi)嚴防嚴控、大國外交、推卸責任、誠意表達等有效策略,避免奧運會東道主陷入輿論漩渦,避免成為全球疫情的批評靶點,并向世界傳達東京順利舉辦奧運會的信心,試圖重塑疫情影響下的東京奧運會良好形象,以下就日本開展的形象修復策略展開討論。
有關形象修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業(yè)和娛樂領域,同時存在危機傳播、形象修復、形象還原等不同的概念表述[5]。伴隨體育全球化、商業(yè)化進程,運動員的媒體曝光度不斷提升,體育迷的參與交互創(chuàng)造了體育公共輿論場域,體育賽事活動成為了商業(yè)和娛樂領域的重要范疇,體育危機傳播管理與實踐變得越來越重要[6]。體育危機傳播是涉及體育學、傳播學、社會學、公共關系理論的交叉研究領域[7]。班諾特(Benoit)形象修復策略包括5個方面內(nèi)容,分別為否認策略(Denial)、逃避責任(Evading responsibility)、減少敵意(Reducing offensiveness)、改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致歉(Mortification)[8]。面對新冠疫情爆發(fā)帶來的不利影響,奧運會東道主在形象修復和輿論引導方面不遺余力,根據(jù)全球疫情變化和國際輿論走向,因時而變、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國際輿論走向,維護奧運會東道主的良好形象。對于全球疫情發(fā)展變化的不同階段,奧運會東道主采取了不同的形象修復策略,致力于疫情影響下的奧運會東道主危機應對過程,力求向世界傳遞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信心,以下針對東道主形象修復策略逐一展開分析。
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形象修復第1階段所對應的全球疫情變化時間節(jié)點為2020年1月23日—2月2日,這一疫情傳播階段的重要特征是新冠疫情在中國武漢的集中爆發(fā)期,人們對于新冠病毒肺炎的人際傳播和致病機理處于研究探索的狀態(tài),由未知事物產(chǎn)生了社會恐慌心理,由此引發(fā)了較大的國際輿論影響。世界各國對疫情發(fā)展報以樂觀的姿態(tài),在防疫行動上靜觀其變,等待形勢明朗再采取進一步應對措施。在這一疫情傳播階段,日本方面密切關注中國疫情的形勢變化,在媒體公關方面試圖建立外界對奧運會東道主穩(wěn)步推進奧運會籌辦工作的信心,強化國際社會對東京奧運會安全環(huán)境的形象認知。來自美聯(lián)社東京分社的報道指出[9],東京贏得2020年奧運會舉辦權(quán)的比較優(yōu)勢在于“安全之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的電視會議講話中印證了這一觀點,“從一開始考慮東京奧運會是否延期舉辦的關鍵問題在于,日本方面能否為世界運動員提供安全的條件[10]?!睉撜f,“安全之都”是奧運會東道主致力于打造的國際形象標簽,是由日本民族文化特性和奧運會城市營銷策略共同決定的。
從日本民族文化特性這一內(nèi)在因素來看,日本人具有沉穩(wěn)的性格傳承,在戰(zhàn)時宣傳中反復灌輸“這些早在預料之中,沒有什么值得擔心”的觀念,長期如此形成了“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全都籌劃好了,并且萬無一失”[11]的民族文化性格,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也是在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中重塑國民信心的重要方式,無論是真的胸有成竹、充滿信心,還是通過夸張的宣傳“指望日本人繼續(xù)相信”,旨在建構(gòu)“運籌帷幄且一切盡在掌握”這一民族文化認同,致力于建立安全、穩(wěn)定的國家發(fā)展形象,塑造穩(wěn)重、守信的國民文化性格,這些國際形象標簽正是日本民族文化特性的代名詞。從奧運會城市營銷策略來看,強化東京“安全之都”的形象認知,有助于塑造當代日本國家富強、社會安定、國民幸福的國際形象。面對疫情形勢的變化,日本各方重申“繼續(xù)推進東京奧運會各項籌辦工作”[12],潛臺詞是“沒有什么值得擔心”,意在向世界傳遞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信心。
基于此,日本方面采取了“建立信心”的形象修復策略,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修復措施包括:①通過官方講話和媒體渠道,反復強調(diào)東京奧組委正在穩(wěn)步推進奧運會各項籌辦工作,從肯定性話語的反復宣講中,強化人們對于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安全條件的形象認知,增強人們對于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信心。②援引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新冠疫情并不構(gòu)成“全球大流行病”的觀點,淡化新冠疫情對局部地區(qū)產(chǎn)生的沖擊和影響,借此消除國際社會對于東京奧運會面臨的全球疫情防控緊迫形勢的擔憂。③強調(diào)日本“一方凈土”的安全環(huán)境,發(fā)動新聞媒體輿論攻勢,強化人們對于“盡在掌握中”、“全都籌劃好了”、“沒有什么值得擔心”等既有認識的心理暗示。④借助國際體育賽事如火如荼的勢頭,營造國際體壇不受疫情防控影響且一切照常、一切安好的積極形勢,無形中拔高人們對于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心理預期。
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形象修復第2階段所對應的全球疫情變化時間節(jié)點為2020年2月3日—3月1日,這一疫情傳播階段的重要特征是新冠疫情初步形成了全球擴散的趨勢,尤其是日本“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事件,對于日本國內(nèi)疫情防控形勢產(chǎn)生了巨大的壓力。2020年2月1日,中國香港特區(qū)政府通報1例曾搭乘日本“鉆石公主號”游輪確診新冠病毒肺炎病例,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日本媒體輿論,伴隨“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大爆發(fā),東京奧運會安全環(huán)境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日本方面隨即采取了“否認”(Denial)的形象修復策略,“否認”是形象修復5大策略之一,包括“直接否認”(simple denial)和“推卸責任”(shifting the blame),其中“推卸責任”的執(zhí)行策略是將危機發(fā)生的根源與責任推諉于第三方[13],該策略在國際足聯(lián)形象修復案例中廣泛使用[14]。日本方面并未對“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擴散的事實進行“直接否認”,“直接否認”屬于一種“簡單的否認”策略,從直接否認新冠疫情擴散的事實關聯(lián)效果來看,容易觸發(fā)公眾的反感,突顯該事件的責任方缺乏必要的誠意。
日本方面采用迂回公關戰(zhàn)術,以“推卸責任”的策略安排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回避疫情擴散的事實,轉(zhuǎn)移公共輿論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淡化疫情爆發(fā)產(chǎn)生的負面輿論影響。日本方面無疑將“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擴散的原因歸咎為極具傳染性且尚不清楚致病機理的新冠病毒肺炎這一事物本身,將疫情防控責任推諉于全球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這一虛無的責任主體。運用“推卸責任”公關策略首先必須將自己美化為受害者,命名受害者身份的最佳策略是將危機事件及自身責任推諉于公共事務或虛無的責任主體。日本方面將危機事件定義為“與公共衛(wèi)生有關的緊急事件”[15]這一“意外型危機集群”[16],在奧運會參賽政治風險視角屬于“特殊事件”[17]的類型,這一類型具有“不可抗力”、“世界各國聯(lián)動防控”等基本特征。由非人為的原因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相對應的組織責任小、外部控制力量強,主要的公關策略在于支援與趨小化[18]。正如東京奧運會口號“United by Emotion”(情同與共)的涵義,如果日本方面也是新冠疫情這一全球突發(fā)性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受害者,那么同為受害者的世界各國理應對日本疫情防控形勢報以理解與寬容的態(tài)度。這一形象修復策略選擇的潛臺詞是:疫情防控需要全球聯(lián)動,日本方面已經(jīng)盡了最大努力。與此同時,借助科學研究與輿論中立觀點為日本方面的辯護,無形中提升了“推卸責任”公關策略的執(zhí)行效果。截至2020年2月27日,日本是僅次于中國、韓國的第三大疫情國家,日本“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擴散加劇了國際社會對東京奧運會安全環(huán)境的擔憂??茖W家們此時討論日本疫情擴散的趨勢為時過早,但是日本方面必須做出合理的決策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19]。
基于此,日本方面采取了“推卸責任”的形象修復策略,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修復措施包括:①禁止游輪乘客下船,“鉆石公主號”游輪確診病例不計入日本國內(nèi)疫情數(shù)據(jù),突顯日本國內(nèi)疫情可防可控,借此向世界宣示日本方面仍具備正常舉辦東京奧運會的安全條件。②在日本國內(nèi)疫情數(shù)據(jù)的掩護下,向國際社會發(fā)聲宣傳東京奧組委繼續(xù)推進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同時采取一攬子保守主義的疫情防控措施,遏制日本國內(nèi)疫情快速蔓延。③通過媒體渠道發(fā)聲,將“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擴散視為個案,考慮游輪乘客來自世界各地,引用“公?!薄肮差I域”“共同管轄”等概念,來強化人們對于“鉆石公主號”游輪疫情擴散個案的形象認知,潛臺詞無疑是“這事與日本無關”,以此達到“推卸責任”的形象修復目的。④通過官方講話和媒體渠道,宣傳日本國內(nèi)疫情可防可控,最大限度上消除國際社會對日本國內(nèi)疫情形勢和東京奧運會安全環(huán)境的擔憂。
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形象修復第3階段所對應的全球疫情變化時間節(jié)點為2020年3月2日—3月23日,這一疫情傳播階段的重要特征是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方面背負了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的巨大壓力。2020年3月1日,日本方面表示“鉆石公主號”游輪全體人員已經(jīng)下船,“恐怖游輪”事件告一段落。接踵而來的是,全球新冠疫情進入快速蔓延期,從2020年3月2日不足9 000例,發(fā)展至3月23日逾27萬例?!般@石公主號”游輪疫情防控亂象對日本“推卸責任”策略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揭露該事件真相的日本人巖田教授,為了迎合國家的“期望”、群體的“期望”、國人的“期望”,被日本“盡忠”文化綁架。日本采取“推卸責任”策略并未獲得明顯的公關效果,究其原因在于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多變,在危機初始階段內(nèi)部還未弄清事情的原因和細節(jié)問題時就急于“推卸責任”[20],對于東道主形象修復效果大打折扣。國際社會對日本方面堅持如期舉辦奧運會的安全環(huán)境表示擔憂和質(zhì)疑,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向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方面施加了較大的輿論壓力。
面對緊迫的全球疫情發(fā)展形勢和各方輿論壓力,奧運會東道主采取了保守主義的危機應對策略,一方面力求穩(wěn)住日本國內(nèi)疫情發(fā)展形勢,采取一攬子保守主義的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對疑似病例采取限制性的檢測措施,降低日本國內(nèi)疫情對外公布的實際確診數(shù)據(jù),增強各方對東京奧運會安全環(huán)境的信心。美聯(lián)社報道稱[21],從2020年2月18日至3月27日,日本官方平均每天僅檢測了1 270人,尋求東京政府熱線幫助而實際上獲得檢測的人數(shù)不到2%。來自韓國《首爾日報》的批評稱[22],日本政府實施了近乎苛刻的新冠病毒檢測措施,諸如在預先服藥的情況下持續(xù)4天以上高燒的檢測條件,這些嚴格措施降低了官方公布的確診人數(shù)。一方面采取“以靜制動”式的拖延策略,將國際奧委會推向輿論風口,試圖轉(zhuǎn)移國際媒體批評的視線,減緩國際社會對日本方面的批評和質(zhì)疑。日本方面只要穩(wěn)住國內(nèi)疫情防控局勢,向國際社會重申繼續(xù)推進東京奧運會各項籌辦工作并具備順利舉辦的安全條件,那么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的時間節(jié)點上,國際輿論就會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世界體育的領導者國際奧委會,這也是日本方面運用“推卸責任”公關策略預期達到的目的。換言之,只要日本方面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國際奧委會。
奧林匹克運動在日本是一種國家主義的情結(jié),東京奧運會是“安倍經(jīng)濟學”的布局重點,安倍政府竭盡全力堅持這項龐大的計劃,作為“安倍經(jīng)濟學”的文化政治遺產(chǎn),東京奧運會表征日本民族自豪感,在國家戰(zhàn)略布局上只許成功不許失敗[23]。如果由日本國內(nèi)疫情防控原因?qū)е聳|京奧運會延期舉辦,日本方面不僅將面臨巨大的政治風險,也將承受巨大的奧林匹克營銷違約風險,這是日本方面不愿看到也無意承擔的最壞結(jié)果。最有利于日本方面的輿論引導結(jié)果是,歸咎于由非人為的原因引發(fā)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將責任轉(zhuǎn)移至全球疫情防控這一虛無的責任主體,這也是日本方面采取“推卸責任”公關策略的出發(fā)點。同時,國際奧委會作為世界體育的領導者及作出決策的責任主體,背負了更多的輿論指責,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了日本方面遭受各方指責的輿論壓力。日本方面堅定“拖延”的公關策略和行動,這樣就無形中逼迫國際奧委會盡早做出決策,國際奧委會在全球疫情快速蔓延之際,依然以“國際奧委會只對奧運會的成功負責”為由,認為尚未到最終決策的最佳時機,這種拖延態(tài)度將國際奧委會置于危機應對過程中極度被動位置[24]。
綜上所述,對于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可能產(chǎn)生的巨大政治與商業(yè)風險,讓國際奧委會“頂包”,讓全世界“買單”,正是日本方面采取“拖延”公關策略的真正目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修復措施包括:①日本方面在有意拖延國內(nèi)疫情防控局勢的前提下,通過“首相外交”和東京奧組委不斷發(fā)聲,強調(diào)東京仍然能夠為正常舉辦奧運會提供安全條件保障,試圖轉(zhuǎn)嫁疫情影響下的道德和輿論風險,強化日本“安全之手”的國際形象。②在日本各市縣開展奧運火炬接力活動,借助奧運圣火傳遞的象征意義,傳達日本國內(nèi)疫情可防可控的形象預設,為打造日本“安全之手”的國際形象增光添彩。③繼續(xù)采取保守主義的疫情防控措施,實行嚴格的新冠病毒檢測措施,為實施“拖延”公關策略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④在采取“拖延”策略和輿論引導的基礎上,日本取消職業(yè)足球J聯(lián)賽等大部分體育賽事活動,做好做實國內(nèi)疫情防控工作,遏制日本國內(nèi)疫情快速蔓延。
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形象修復第4階段所對應的全球疫情變化時間節(jié)點為2020年3月24日—4月6日,這一疫情傳播階段的重要特征是全球疫情大爆發(fā),國際奧委會與日本方面迫于全球疫情形勢和各方壓力,聯(lián)合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在靴子落地之際,日本方面一改保守的拖延策略,采取更為積極的公關策略與行動,突顯奧運會東道主的誠意,尋求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和支持。在事件影響方面,部分精英運動員對東京奧運會延期一事表示“不敢相信”和“令人遺憾”,出于全球疫情影響下每個人的安全和健康考慮,多數(shù)奧林匹克運動員對延期決定表示理解和支持[25]。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終于等來了確切的結(jié)果,能夠?qū)σ咔橛绊懴碌慕M織或企業(yè)戰(zhàn)略布局進行更好的謀劃。在媒體公關方面,日本官方積極回應各方質(zhì)疑,以期消除疑慮,增強各方信心。例如,在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后,為何日本新冠病毒肺炎確診人數(shù)呈現(xiàn)大幅增長,日本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由“無法追蹤的感染途徑”病例大幅上升所致[21]。再如,在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后,日本隨即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tài)”,是否存在隱瞞疫情真相的可能,日本方面給出的解釋是,日本官方公布的疫情數(shù)據(jù)是真實可靠的,出于國民的安全和健康考慮,“國家緊急狀態(tài)”不是“封城”,也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強制封鎖,國民仍享有活動自由。
在道德推脫層面,日本方面自認為在應對疫情防控和正常推進東京奧運會籌辦工作方面做得無可挑剔,東京能夠提供正常舉辦奧運會的安全環(huán)境,由于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fā)導致東京奧運會延遲舉辦,這不是日本方面的問題,而是世界各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問題。日本方面的利益訴求是: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不是日本方面的責任,而是全球防疫和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國際奧委會同樣將責任甩給了全球疫情防控這一虛無的責任主體,在正式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之后,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不斷強調(diào)奧林匹克團結(ji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將“團結(jié)”(Solidarity)列為《奧林匹克2020+5議程》的5大變革趨勢之一,并在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上通過了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團結(jié)一致(Together)”的修改。“團結(jié)一致”意味著責任共擔、自承風險,巴赫為此不斷發(fā)聲強調(diào)[10,26],這是一場“艱巨的拼圖游戲”,缺少任何一方都無法完成所有的工作,呼吁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緊密團結(jié)在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國際奧委會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這一事件轉(zhuǎn)折點,決定了奧運會東道主形象修復策略的根本性轉(zhuǎn)變。日本方面既要平復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對于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事件的負面情緒,又要疲于應付錯漏百出的事實對“拖延”公關策略的挑戰(zhàn)。KENON A B等人[27]對美職籃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形象修復策略進行了傳播效果研究,詹姆斯公眾形象危機起因于2010年詹姆斯轉(zhuǎn)會邁阿密熱火俱樂部,采用轉(zhuǎn)移責任“推卸責任”和“強化支持”(Bolstering)策略有損詹姆斯的公眾形象,使用“致歉”策略可以顯著改善詹姆斯的公眾形象?!爸虑浮毖芯渴切蜗笮迯筒呗院臀C管理的一部分,從社交媒體致歉效果研究來看,人際關系策略和情感表達在誠意、寬恕上沒有太大的關聯(lián),道歉行為應具有誠意,否則不會被受眾原諒和寬恕[28]。日本方面采用“誠意”公關策略并不能等同于“改正措施”和“致歉”,日本方面表現(xiàn)出足夠的誠意,具有“改正措施”和“致歉”策略的誠意表達基礎,卻一概不承認自身錯誤的事實。采用“誠意”策略貫徹了東京奧運會口號“情同與共”的傳播理念,注重以情感人,以誠動人,出發(fā)點并非“改正措施”和“致歉”,而是為了最大限度上“減少敵意”,強化日本“安全之手”的國際形象。
綜上所述,國際奧委會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這一事件轉(zhuǎn)折點,讓日本方面一改保守姿態(tài),在不承認自身錯誤和不致歉的前提下,采取更為積極的“誠意”公關策略,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修復措施包括:①日本方面重申國際奧委會的觀點,強調(diào)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是“出于所有參與者的健康考慮”,以“感同身受”的身份立場尋求各方理解與支持。②援引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方面等權(quán)威觀點,對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這一“明智的決定”表示充分的肯定和明確的支持,表征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方面協(xié)同決策的正當性。③引用奧林匹克運動員代表和日本本土精英運動員的支持性觀點,傳達運動員群體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來塑造世界各國攜手同心、共同抗疫的信心。④以巴赫的“拼圖游戲”一說,寓意各安其位,共同努力,試圖轉(zhuǎn)移公共輿論的注意力與批評靶點。以巴赫的“隧道盡頭的亮光”一說,傳遞人類戰(zhàn)勝疫情的堅定信念,攜手同心,走出困境。
引入班諾特形象修復理論,結(jié)合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背景下各方定義的新聞議程,對奧運會東道主采取的形象修復策略進行了研究。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全球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日本方面適時研判全球疫情形勢變化,根據(jù)本國疫情防控形勢和國際輿論走向,針對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事件決策的4個發(fā)展階段,分別采取了建立信心、推卸責任、拖延、誠意等形象修復策略,試圖強化人們對于東京奧運會東道主安全條件的形象認知,增強世界各國對于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信心,在危機應對中實現(xiàn)國家利益最大化。在采取“建立信心”策略的發(fā)展階段,力圖強化東京“安全之都”的形象認知,向世界傳遞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辦的信心。在采取“推卸責任”策略的發(fā)展階段,試圖回避日本國內(nèi)疫情擴散的事實,轉(zhuǎn)移公共輿論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淡化疫情快速蔓延所產(chǎn)生的負面輿論影響。在采取“拖延”策略的發(fā)展階段,實行嚴格的新冠病毒檢測措施,力求穩(wěn)住日本國內(nèi)疫情發(fā)展形勢,為實施“拖延”公關策略提供掩護性支持。在采取“誠意”策略的發(fā)展階段,注重以情感人,以誠動人,突顯奧運會東道主的誠意,傳遞人類戰(zhàn)勝疫情的堅定信念,采取更為積極的公關策略與行動,尋求奧林匹克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和支持。日本方面在應對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的輿論危機中,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形象修復策略,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和做法,值得我國有關部門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