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振華 吳主強 丁 山
江西省兒童醫(yī)院放射科,江西南昌 333006
法洛四聯(lián)癥是聯(lián)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以及右心室肥大四種異常,屬于最常見的發(fā)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由于這四種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導致多數(shù)患兒出生時伴有呼吸困難、進行性發(fā)紺、發(fā)育遲緩、活動耐量較同齡人差,同時伴有蹲踞這一特征表現(xiàn),患兒嚴重缺氧時,可能出現(xiàn)驟然呼吸困難、發(fā)紺嚴重,甚至出現(xiàn)昏厥以及死亡[1]。超聲心動圖為臨床上較為常用的心臟檢查,通過顯示心臟及血管的結構及運動,測定血流速度,從而明確心臟器質性病變和心臟功能,但效果有待提高[2]。64 排螺旋CT 掃描最薄層可達到0.64 mm,屬于目前世界上能達到的最薄層厚,從而提高了圖像的分辨率,為臨床手術提供清晰可靠的圖像依據[3]。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64 排螺旋CT診斷法洛四聯(lián)癥的價值。
選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江西省兒童醫(yī)院收治的80 例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 例,女33 例;年齡6 個月~5 歲,平均(3.11±1.06)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為(10.93±0.53)kg/m2。此項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商討審核并得到批準研。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4]中關于法洛四聯(lián)癥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無遺傳性疾病者;③對于此次研究,患兒家屬均知曉,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傳染性疾病者;②合并有其他嚴重心臟部位疾病者;③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等。
所有入選患兒均接受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及超聲心動圖檢測。對于心臟超聲顯示法洛四聯(lián)癥的患兒,了解有無藥物過敏史,進行檢查前半小時口服10%水合氯醛,患兒鎮(zhèn)靜后,注射造影劑,行雙期掃描,用GE 64 排螺旋CT,掃描范圍由胸廓入口至隔下3 cm處,造影劑為碘佛醇(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895,生 產批號:210228BT,規(guī)格:20 ml∶13.56 g),速度為1~3 ml/s,劑量為2 ml/kg。同時,患兒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測,與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查結果進行比較。掃描結束,將得到的圖像行薄層重建,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小)密度投影、容積再現(xiàn)等技術實行圖像處理,觀察心內畸形、心外血管異常、氣管異常等,得到清晰診斷影響資料,保存并實行分類統(tǒng)計分析。
①比較分析超聲心動圖及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的檢測結果。②患兒均接受手術治療,將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超聲心動圖檢測以及64 排螺旋CT血管造影檢測的診斷價值。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 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手術證實,患兒心血管畸形有331 處。病變類型包括右心室增肥(圖1A)、室間隔缺損(圖2B)、肺動脈狹窄(圖3C)、主動脈騎跨。
圖1 右心室增肥、室間隔缺損及肺動脈狹窄的典型CT 圖像
超聲心動圖對肺動脈狹窄檢測的總陽性為245 處,其中195 處為真陽性;對室間隔缺損檢測的總陽性為240 處,其中193 處為真陽性;對主動脈騎跨檢測的總陽性為252 處,其中214 處為真陽性;對右心室增肥檢測的總陽性為257 處,其中214 處為真陽性(表1)。
表1 超聲心動圖檢測結果(n)
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對肺動脈狹窄檢測的總陽性為252 處,其中226 處為真陽性;對室間隔缺損檢測的總陽性為242 處,其中211 處為真陽性;對主動脈騎跨檢測的總陽性為266 處,其中245 處為真陽性;對右心室增肥檢測的總陽性為266 處,其中241處為真陽性(表2)。
表2 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測結果(n)
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測對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增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超聲心動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超聲心動圖及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診斷價值的比較[%(n/N)]
法洛四聯(lián)癥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5],其病癥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母親孕期暴露因素有關,從而導致心血管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發(fā)育畸形,引發(fā)一系列血流動力學變化,導致患兒呼吸困難,進行性發(fā)紺以及蹲踞現(xiàn)象等癥狀出現(xiàn),對患兒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6],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對于患兒的存活時間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均有重要意義[7],因此,當發(fā)現(xiàn)患兒出現(xiàn)進行性發(fā)紺、呼吸困難、發(fā)育遲緩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yī)[8]。超聲心動圖是利用超聲技術檢查患兒心臟結構及功能狀態(tài)的一種無創(chuàng)性技術,屬于臨床上一種常用的常規(guī)心臟檢查,但由于其局限性,顯示結果欠佳[9]。
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測是一種新的損傷性較小的血管成像技術[10]。李巖鋒等[11]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具有掃描速度快、圖像清晰、計算機后處理系統(tǒng)功能強大、輻射小、臨床應用廣泛等優(yōu)勢,通過血管造影診斷出49 例畸形者,準確率達到96.08%(49/51),其中漏診的2 例為房間隔缺損,通過將CT 增強技術與薄層、大范圍、快速掃描技術相結合[12],通過合理的處理,清晰顯示全身各個部位血管細節(jié)[13],操作簡便,提高圖像分辨率,為臨床早期手術提供可靠準確的依據,使患兒生存率得以提高,同時可將其作為臨床診斷法洛四聯(lián)癥的有效手段。但過程中無法對患兒的心臟瓣膜情況進行動態(tài)反映,進而在較小的室間隔缺損中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為,經過手術證實,患兒心血管畸形有331處。病變類型包括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增肥。超聲心動圖對肺動脈狹窄檢測的總陽性為245 處,其中195 處為真陽性;對室間隔缺損檢測的總陽性為240 處,其中193 處為真陽性;對主動脈騎跨檢測的總陽性為252 處,其中214 處為真陽性; 對右心室增肥檢測的總陽性為257 處,其中214 處為真陽性。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對肺動脈狹窄檢測的總陽性為252 處,其中226 處為真陽性; 對室間隔缺損檢測的總陽性為242 處,其中211 處為真陽性; 對主動脈騎跨檢測的總陽性為266 處,其中245 處為真陽性;對右心室增肥檢測的總陽性為266 處,其中241 處為真陽性,且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測特異度、靈敏度及準確度較超聲心動圖檢測均更高,提示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查診斷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的準確度、特異度與靈敏度均較高,與章振華等[15]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64 排螺旋CT 血管造影檢查診斷法洛四聯(lián)癥患兒的準確度、特異度與靈敏度均較高,可為臨床早期手術提供準確有效的依據,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