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ㄋ拇ù髮W(xué) 藝術(shù)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上世紀阿嵯觀音造像流落海外,海內(nèi)外學(xué)者陸續(xù)對阿嵯耶觀音造像進行了研究。由于文獻資料有限,學(xué)者們把視野集中在造像的工藝造型和南詔大理時代的阿嵯耶觀音所代表的地域宗教文化上。
兩年前,筆者在收集阿嵯耶觀音的實物和相關(guān)文獻的基礎(chǔ)上,完成了《阿嵯耶觀音源起考》[1]《解析南詔圖傳背后的歷史隱情》。[2]11-16對阿嵯耶觀音在云南出現(xiàn)的時代、南詔王室開始供奉阿嵯耶觀音的時代,以及阿嵯耶造像形制的來源進行了分析。認為南詔王室供奉阿嵯耶觀音,應(yīng)該是在勸佑豐王到世隆皇帝的時代。而世隆皇帝到隆舜帝時代,是阿嵯耶觀音的所謂“真形”確立,而這個“真形”造像是集各地佛教觀音造型的一個綜合產(chǎn)物。中興皇帝在組織編撰《南詔圖傳》時,表面上是面臨著蕃、漢、胡、梵傳入圣教的爭議,實質(zhì)上反應(yīng)出世隆皇帝到舜化貞帝時代的世家大族和僧團之間的爭斗。而蒙氏王族對阿嵯耶觀音的供奉,正是隆舜帝到舜化貞時代蒙氏王族否定西川僧侶宣揚的玄奘授記說,以阿嵯耶觀音為圣之始,疏遠漢僧集團的結(jié)果。本文擬從《南詔圖傳》中阿嵯耶觀音出現(xiàn)的圖畫和文字卷入手,對阿嵯耶觀音真形出現(xiàn)的“兩化”圖像與文字做史料信息分析。結(jié)合世隆皇帝與隆舜帝時代漢僧集團牽線的和親失敗的歷史背景史料,還原出阿嵯耶觀音真形出現(xiàn)的緣由,以補過去論述之不足。
《南詔圖傳》稿本清末流入日本,現(xiàn)存日本京都有鄰館。雖然學(xué)者們對它的時代還存在一些爭議,但我認同汪寧生先生的看法,即《南詔圖傳》原圖為中興二年作,文武皇帝部分補于鄭買嗣時代,今日所見可能是一個晚期摹本。[3]因此,《南詔圖傳》的圖畫與文字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圖1 《南詔圖傳》第六化
在《南詔圖傳》中,前面幾化是巍山起因、鐵柱盟誓、西洱河記,講述了蒙氏王族祖先在巍山接受教化,后來鐵柱盟誓神鳥降臨承天受命,觀音行至西洱河顯化等。阿嵯耶觀音的真形出現(xiàn)是在第六化和第七化。因此,我們首先把第六、七化的文字資料做研究分析。
《南詔圖傳》第六化文字云:
“圣僧行化至忙道大首領(lǐng)李忙靈之界焉。其時,人機暗昧,未識圣人,雖有宿緣,未可教化,遂即騰空乘云,化為阿嵯耶像。忙靈驚駭,打更鼓,集村人。人既集之,仿佛猶見圣像放大光明。乃于打更鼓之處化一老人云:‘乃吾解熔鑄,作此圣容所見之形,毫厘不異。’忙靈云:‘欲鑄此像,恐銅未足。’老人云:‘但隨銅所在,不限多少?!`等驚喜,從之鑄作圣像及集村人,更鼓置于山上焉?!雹佟赌显t圖傳》文字卷資料引自李霖燦:《大詔大理國新資料的綜合研究》,臺灣故宮博物院1982年刊行。后面引文皆出此書。
從記載來看,阿嵯耶觀音真形源起應(yīng)該是在李忙靈的時候。但《南詔中興圖卷》是以后追溯圣教源起時繪制的,圖畫卷上我們雖然可以看到阿嵯耶像的形象,但文字卷并沒有對這種形象來源做更多的說明。李忙靈應(yīng)該是隆舜帝時代李忙求的先祖,第六化的事跡大概是在豐佑帝時代。也就是說,在忙道地區(qū)勸豐祐時代就有了阿嵯耶觀音的信奉。阿嵯耶觀音圣像并非圣僧攜帶而來,而是圣僧化作阿嵯耶像顯示真身。李忙靈在化作老人的圣僧幫助下,鑄了阿嵯耶觀音圣像。
《南詔中興二年畫卷文字卷·第七化》有云:
“保和二年乙巳歲,有西域和尚菩立陁訶來至我京都。云:‘吾西域蓮花部尊阿嵯耶觀音,從蕃國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國,如今何在?’語訖,經(jīng)于七日,終于上元蓮宇。我大封民國始知阿嵯耶來至此也。”
第七化的記載正好呼應(yīng)第六化。保和二年(825),也就是勸豐祐王時代,南詔京都才開始知道阿嵯耶觀音。這是西域和尚立陁訶來京都所告知大家的。雖然他說西域蓮花部尊阿嵯耶觀音很早就從吐蕃到了大封民國(南詔),但大家并不知道。這也就證明在保和二年前,南詔京都尚無阿嵯耶觀音的供奉。而這以前,供奉阿嵯耶觀音的僧侶團體是西域和吐蕃僧人。
《南詔圖傳·第七化》有云:“帝乃欲遍求圣化,詢謀太史撝托君占奏云:‘圣化合在西南,但能得其風(fēng)聲,南面逢于眞化?!讼聞写笄迤焦贋憸婵ね鯊埩_疋:‘富卿統(tǒng)治西南,疆界遐遠,宜急分星使,詰問圣原,同遵救濟之心,副我欽仰之志?!瘡埩_疋急遣男大軍將張疋傍,并就銀生節(jié)度張羅諾、開南都督趙鐸咩訪問原由,但得梵僧靴為石。欲擎舁以赴闕,恐乖圣情。遂繪圖以上呈。儒釋驚訝。并知圣化行至首領(lǐng)張寧健及宋林則之處,余未詳悉?!?/p>
這段文字給我們最重要的信息是圣僧行化,鑄成阿嵯耶觀音的地區(qū)是南詔帝都的西南。即保和二年,南詔京都被西僧告知阿嵯耶觀音已經(jīng)前來行化。南詔王室開始派人尋訪,得到了阿嵯耶行化西南的消息,西南地區(qū)的張寧健、宋寧為最早供奉阿嵯耶觀音的貴族首領(lǐng)。
“至嵯耶九年(897)丁巳歲,圣駕淋盆,乃有石門邑主羅和李忙求奏云:‘自祖父已來,吾界中山,上有白子影像一軀,甚有靈異。若人取次無敬仰心,到于此者速致亡口;若欲除災(zāi)禳禍、乞福求農(nóng),致敬祭之,無不遂意。今于山上,人莫敢到’。奏訖,遣慈爽宇李行將兵五十騎往看尋覓,乃得阿嵯耶觀音圣像矣。此圣像即前老人之所鑄也,并得忙靈所打鼓,呈示摩訶。摩訶傾心敬仰,熔真金而再鑄之?!?/p>
據(jù)此記載,嵯耶九年,隆舜帝到了淋盆。聽石門邑主羅和李忙求奏本,派慈爽宇李行去中山取得了阿嵯耶觀音像和李忙靈所打鼓。隆舜帝傾心敬仰,熔真金再造了一尊阿嵯耶觀音像。
《僰古通紀淺述·蒙氏世家譜》的相關(guān)記載與《南詔圖傳》第七化文字記錄有一些差異,《僰古通紀》曰:“第十三世主諱法,一名世舜;《綱目》作法,又名隆舜”“主為世子時,好田獵,至巍山,遇一老人,告曰:‘世子能造觀音像否?如造,聲名所及,無不臣服。’曰:‘能之。若造,須如來之像方可。’乃以兼金鑄阿嵯耶觀音。至是,遠見巍山巔有白氣,使李紫奴往,挖得銅鐘一,重三百兩,阿嵯耶觀音一位。自號摩訶羅嵯耶?!盵4]
按照《僰古通紀》的記載,隆舜在做世子時,田獵到巍山,遇老人指點。在巍山得到阿嵯耶觀音,并用金鑄造了阿嵯耶觀音。也就是說在世隆皇帝的時候,隆舜世子也就得到阿嵯耶觀音真身像了。
從上述文獻,我們可以看到,關(guān)于南詔王室供奉的阿嵯耶觀音的真形的記載都和隆舜帝有關(guān)。但《僰古通紀》的說法是隆舜王為世子時候,在巍山得到的阿嵯耶觀音。而《南詔圖傳》第七化文字記錄的是在隆舜帝被謀殺前,在南詔國西南得到阿嵯耶觀音真身。根據(jù)得到的真形,用真金重新鑄造阿嵯耶觀音像。
從這兩個資料的時間來看,《南詔圖傳》記述相對較早,《僰古通紀》是明初整理編撰出來的。②參見侯沖:《白族心史——<白古通紀>研究》云南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南詔圖傳》是中興皇帝時代為了特殊的政治目的而編撰的圖錄文字,而《僰古通紀》也是后人對以前傳說資料的收集整理。他們的記述從某種意義上有一定的依據(jù),但由于都是后世編撰,和歷史真實也許有一定偏差。但《南詔圖傳》的記載,前后連貫,應(yīng)該更接近歷史真實。另外,從《南詔圖傳》中繪制的阿嵯耶觀音像和傳世阿嵯耶觀音金屬像的造型來看,似乎是《南詔圖傳》文字卷比《僰古通紀》的記載更可靠。雖然《南詔圖傳》中的阿嵯耶觀音和傳世阿嵯耶觀音像造像的面容有著唐美術(shù)的風(fēng)格,但其身軀有著明顯東南亞造像裝飾特征。正如《南詔圖卷》第六化和第七化文字描述的那樣,隆舜帝時代的阿嵯耶觀音真形不是外面?zhèn)魅?,而是“圣僧”在忙道顯圣后由當?shù)罔T造圣像,后來隆舜帝請得這尊像后,以此為真形范本,又用真金鑄造了尊像。這樣,阿嵯耶觀音呈現(xiàn)出的南詔西南地區(qū)的地方特色性造型與裝飾元素就不言而喻了。
再有,從后面對隆舜帝時代南詔的政治宗教文化分析來看,隆舜帝信奉西僧集團的阿嵯耶觀音是在對唐和親失敗以后。所以,關(guān)于阿嵯耶觀音真形的出現(xiàn),《南詔圖傳》的記載可能更符合歷史事實。
《南詔圖傳》文字卷最后一段文字寫道:“大矣哉!阿嵯耶觀音之妙用也?!:驼训禄实郏簇S祐),紹興三寶,廣濟四生,……封開南侯張傍、監(jiān)副大軍將宗子蒙玄宗等,遵崇敬仰,號曰:建國圣源阿嵯耶觀音。至武宣皇帝摩訶羅嵯,欽崇像教,大啟真宗,自獲觀音之真形,又蒙集眾之□鼓。洎中興皇帝問儒釋耆老之輩,通古辯今之流,崇入國起因之圖,致安邦□俗之化?!瓡r中興二年戊午歲三月十四日謹?!?/p>
圖2 《南詔圖傳》第七化①圖1、圖2見李霖燦:《大詔大理國新資料的綜合研究》,臺北故宮博物院1982年刊行。
這里,明確寫下保和昭德皇帝也就是勸豐佑王時代,勸豐佑封“建國圣源阿嵯耶觀音”。武宣皇帝,也就是隆舜帝自稱“摩訶羅嵯”,在唐昭宗龍紀年間改元“嵯耶”。由于隆舜帝“欽崇像教”,才有了“觀音之真形”。可以這樣理解,在豐祐王時代,阿嵯耶觀音的信仰、供奉、封號已經(jīng)有了,但阿嵯耶觀音的“真形”則是在武宣皇帝時候才獲得的。
在《南詔圖卷》第七化的畫面上,阿嵯耶觀音真形左為李行、李忙求雙手合十禮拜阿嵯耶,右應(yīng)為隆舜帝,標注文字“摩訶羅嵯土輪王擔(dān)畀謙賤四方為一家驃信蒙隆昊”。和后面的中興皇帝盛裝不同,圖中的蒙隆昊赤裸上身,耳環(huán)、短裙,雙手合十。為何隆舜帝會是這樣打扮和裝束?而這樣的服飾似乎更多受東南亞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
從豐佑帝到隆舜帝時代,南詔和西南驃、緬國地區(qū)有著密切的往來聯(lián)系和文化交流?!赌显t野史》在記載勸豐祐時代王室事跡時,有如下記載:
“太和六年,佑掠驃國民三千,徙之拓東城?!薄按笾惺辏忧捕吻踹w陷安南都護府。遣段宗牓救緬。牓,湯人,佑之勇將。先是,獅子國侵緬;屢求救,至是許之。”“段宗牓救緬,回至騰越,聞佑卒,世隆立,嵯巓攝政,移書王嵯巓曰:‘天啟不幸,駕崩嗣幼,聞公攝政,國家之福。牓救緬以敗獅子國。緬酬金佛,當?shù)镁从?。奈中國無人,惟公望重。牓抵國門之日,煩親迎佛,與國增光?!圃?。嵯巓不知是謀,至日迎之。牓令巓拜佛,突斬之于佛前。”
上述記載證實豐祐帝到世隆帝時代,來自西南驃、緬地區(qū)的人員、文化、宗教對南詔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南詔圖傳》中隆舜帝的赤身、耳環(huán)、短裙的裝束似乎是來自緬、驃、昆侖等國的影響。但是為何在隆舜帝在《南詔圖卷》里面會已這種裝扮出場?按《南詔圖傳》第七化的文字記載,供奉阿嵯耶觀音的僧侶最早應(yīng)該是西域、吐蕃。而隆舜帝再鑄的阿嵯耶觀音“真形”像為何是一個以東南亞身軀造像為要素,融合多種美術(shù)形式的造像呢?這我們不得不從隆舜帝繼位后,漢僧集團逐漸失去蒙氏王族信任的歷史背景去尋找答案。
《南詔野史》中記載了勸豐祐時代有“西僧贊陀崛多建鶴慶元化寺?!薄坝优脸缡ニ逻M香,回至城西,為一乘白馬人攝去,尋之不得。佑告于西僧贊陀啒哆,哆曰此山神也。乃設(shè)燈照之,果在蒼山下。哆怒欲行法,移山于河。山神懼,獻寶珠供佛,佑乃已。”[5]143
同時,《南詔圖傳》也有記勸豐祐時代,西域和尚菩立陁訶來南詔京都,告知阿嵯耶觀音自蕃國行化大封民國的記載。
從上面兩段記載來看,在勸豐祐皇帝周圍似乎是活動著一個西僧集團。贊陀崛多的元化寺在鶴慶的記載表明西僧集團主要活動在南詔京都之西。雖然《南詔野史》沒有贊陀崛多供奉阿嵯耶觀音的記載,但勸豐祐帝肯定是在西域和尚菩立陁訶影響下,才有了“號曰:建國圣源阿嵯耶觀音”的。
勸豐祐帝后,世隆帝繼位。世隆帝在位十八年,主要在西川和安南征戰(zhàn)。其母最后出家,表明當時南詔王室成員和后宮禮佛信佛者眾多。但奇怪的是世隆皇帝時候,并沒有阿嵯耶觀音相關(guān)的記載出現(xiàn)。既然勸豐佑時代,已經(jīng)封“建國圣源阿嵯觀音”,那為何世隆帝時代,完全沒有相關(guān)的事跡?我們分析《南詔野史》記錄下的世隆皇帝的人生經(jīng)歷,也許就能看到一點端倪。
《南詔野史》記載世隆母有鎖龍能力,懷孕世隆是西洱河金龍感應(yīng)而生。世隆王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即位,南詔和唐關(guān)系惡化。因世隆名犯太宗、元宗廟諱,唐沒有予以冊封。世隆便自稱皇帝,然后便開始了擴張戰(zhàn)爭。先占領(lǐng)了烏蠻、僰、爨之地置東川郡,繼而寇播州。咸通二年(861),攻陷安南,“咸通三年(862),世隆寇蜀,取萬壽寺石佛歸?!薄跋掏ㄎ迥辏?64)開始,世隆南詔軍陷安南,攻雟州。咸通十年(869),世隆陷嘉州。咸通十一年(870)正月,陷黎州,入邛崍關(guān),擊邛州,攻成都。迫使西川節(jié)度使請降……”[5]145-164縱觀世隆皇帝的一生,大都是在征戰(zhàn)生涯中度過。他主要的征戰(zhàn)地是西川和嶺南,正是漢僧集團活動的區(qū)域。
世隆皇帝時代,一個重要的僧人在傳說故事中留下很多傳奇故事。這個僧人在《南詔野史》中叫著“僧崇?!?,而《僰古通紀》中稱之為“宗?!薄摹赌显t野史》和《僰古通紀》關(guān)于崇模、宗保的事跡內(nèi)容來看,他們應(yīng)該是同一人。
世隆皇帝繼位不久,就封崇模為國師。崇模便跟隨世隆皇帝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卓越功勛。這期間,世隆皇帝在建昌筑景凈寺、益州得觀音像、蜀地取萬壽寺石佛等,從這一系列和宗教有關(guān)的活動來看,僧崇模(宗保)以及建昌、鄯闡的僧人都有參與。根據(jù)《僰古通紀》記載,宗保師是鄯闡宗江人,而鄯闡、建昌在南詔建國前都是唐地,這個地區(qū)自然應(yīng)該是漢僧活動區(qū)域。僧崇模(宗保)的事跡,里面充滿了神奇的呪語與幻術(shù)、操控自然等神奇法術(shù),類似的記述我們在《酉陽雜俎》《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唐宋文獻的關(guān)于密教傳奇故事中,都能找到一些影子。[2]13
《僰古通紀》沒有記述僧崇模(宗保)的去世?!赌显t野史》所記述的“崇模之死”則類似一個神話傳說。即崇模多次化蝶調(diào)戲南詔后宮,最后被宮女在衣上繡出蝶標記,世隆皇帝以此為罪證,斬殺崇模。七次斬首不成,崇模告知用茅鋸,首斷,僧魂化作黑鵬飛走。
自佛教傳入南詔地區(qū),僧侶集團與蒙氏王族就有密切的聯(lián)系。僧侶集團掌握著教化、醫(yī)療、心理治愈等特殊技能,和王族后宮家眷有著緊密聯(lián)系,如《南詔野史》載:豐佑王的母親出家,法名恵海;豐祐王為羅次美女修了羅次寺;另外世隆皇帝的母親,出家號師摩。宗教集團介入王族生活,難免卷入相關(guān)的政治爭斗。宗教集團之爭也自然會成為王族內(nèi)部之爭,而王族內(nèi)部爭斗,也會延伸到宗教集團的爭斗中。
南詔建國后,其佛教文化應(yīng)該是受來自西川、建昌、鄯闡的漢人僧團影響最大。我們從南詔時代給我們留下的佛教美術(shù)遺跡,可以證明這一點。
云南巍山垅圩圖山城址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有佛教美術(shù)石刻出土。在1990年春,當?shù)卮迕癫墒l(fā)現(xiàn)大批殘斷石刻造像,相關(guān)文物管理部門立刻進行調(diào)查和搶救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佛造像有60余件;菩薩造像共10件,其中完整的有3件。[6]據(jù)《南詔野史》記載:唐高宗庚戌永徽元年,建都蒙舍川,于垅圩圖山筑垅圩圖城。由此看來,垅圩圖山城遺址出土物應(yīng)該是在永徽元年以后,也就是公元650年以后。這批佛教美術(shù)作品,應(yīng)該是和蒙舍川蒙氏王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值得注意的是,垅圩圖山遺址沒有《南詔圖傳》里面繪制的阿嵯耶觀音形象的造像發(fā)現(xiàn)。出土的十具菩薩造像中能辨識的有兩件是楊柳觀音像,余下的都是普通菩薩造像。垅圩圖山出土的全部佛像、菩薩、天王等造像都和西川唐代菩薩造像相似。前述《僰古通紀》記載阿嵯耶觀音真形的出現(xiàn)在是在巍山,但垅圩圖山遺址并沒有阿嵯耶觀音像發(fā)現(xiàn)。雖然在南詔西南我們也沒有發(fā)現(xiàn)早期阿嵯耶觀音真形象,但從《南詔圖傳》圖繪以及三塔出土的阿嵯耶觀音造型裝束來看,我們能看到南詔西南地區(qū)的一些特征。
劍川石寶山石窟因有“天啟十一年(850)七月二十五日”題記一處,被認為是公元9世紀中葉到12世紀后半期的作品。南詔時代的主要作品有細奴邏全家造像、閣邏鳳出行圖、異牟尋禮佛圖等。在十號窟雖然有阿嵯耶觀音化梵僧造像,但此窟造像應(yīng)該是石鐘山大理時代的造像。因為旁有大理國第十八代王段智興的年號。①參見陳兆復(fù)《劍川石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第一版;楊延?!秳Υㄊ瘜毶娇坚尅防ッ髟颇厦褡宄霭嫔?,1999年3月第一版。
從上述兩處僅存的與南詔王室有關(guān)的佛教美術(shù)遺存來看,漢地佛教美術(shù)特征明顯,表明了南詔建國后,漢僧集團對南詔王室有著強力影響。而從相關(guān)文獻的記載來看,勸豐祐時代,贊陀崛多鶴慶元化寺以及西域和尚菩立陁訶說阿嵯耶觀音來大封民國,勸豐祐封號“建國圣源阿嵯耶觀音”。這說明勸豐祐時代,胡蕃地區(qū)的西僧集團已經(jīng)進入南詔王室,影響著王族生活。
這樣,我們再來看《南詔野史》中記載的“崇模之死”。崇模是鄯闡高真寺僧人,建昌的景凈寺也應(yīng)該是他為世隆皇帝營建的,世隆皇帝最后是“卒于景凈寺”。世隆皇帝之所以封崇模為國師,最重要的原因也許是他身后有個強大的僧侶集團,而不僅是對他政治、軍事、宗教等各方面才能的推崇。換言之,鄯闡、建昌到西川都是漢僧集團的勢力范圍,崇模之所以能對世隆皇帝有幫助,依靠的應(yīng)該不僅是自身的宗教法術(shù)能力,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身后強大的宗教組織。
由于文獻資料的缺乏,我們目前無法復(fù)原崇模之死的歷史真相。從傳說看,似乎是崇模行為不端,被南詔后宮告發(fā)而得罪世隆皇帝被殺。但如果結(jié)合到后來南詔宮廷政治發(fā)生的變化來看,隆舜帝與舜化貞王推封阿嵯耶觀音等舉動來看,歷史的真相也就沒有那么簡單。世隆皇帝征戰(zhàn)時,隆舜帝尚年幼,應(yīng)該是留在南詔宮廷中。如果崇模是被南詔后宮所告發(fā),漢僧集團和南詔后宮關(guān)系惡化的話,這難免會對年幼的隆舜世子產(chǎn)生影響。
《南詔野史》記載,世隆皇帝在咸通十年、十一年,在西川和唐王朝征戰(zhàn)時,“自是唐使至不拜,惟拜和尚。駢知之,乃遣僧景仙往諭公主事,隆乃下拜定盟?!?/p>
由此,我們可知世隆皇帝對西川僧人保持著尊重,斷絕唐官方來往。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開始利用西川僧侶景仙和世隆皇帝談判,想用大唐公主和親的手段,平息南詔和西川的敵對。干符二年(875),世隆“卒于越雟景凈寺”。[5]145-164
世隆皇帝生前最后的政治舉措是利用漢僧集團,與大唐王朝和親??墒牵@個政治謀略并不成功??赡苁缆』实圩约憾紱]有料到,自己死前的政治決策給南詔王朝帶來的嚴重后果。
根據(jù)《南詔野史》記載,隆舜帝即位時,年僅十七歲?!缎绿茣矶俣小ち袀饕话偎氖咧小酚涊d隆舜帝即位后,喜好游獵,國事全部托付大臣們決策。乾符六年(879)南詔軍騷擾西川。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奏請和親,被朝廷大臣柳韜、崔澹否決,他們說:“遠蠻畔逆,乃因浮屠誘致,入議和親,垂笑后世。”由此可知,當時代表南詔王室談判穿針引線的是西川僧侶集團。唐王朝自武宗滅佛后,朝中大臣多由崔澹這樣科舉出身的士人擔(dān)任。雖然也會利用景仙這樣的西川僧人,但僧人集團在大唐朝廷中的影響越來越小。
《南詔野史》記載:廣明元年(880),唐僖宗以宗室女作為安化公主許婚隆舜。由于嫁妝的準備,以及黃巢之亂的平定等問題拖延。五年后的光啟元年(885)隆舜帝派出宰相趙隆眉、清平官楊奇鯤、段義宗前往迎接安化公主。高駢上密奏請求鳩殺三人,唐僖宗依奏毒殺三人。隆舜帝派出的迎親使團應(yīng)該是龐大的,由于穿針引線的是僧侶,迎親團里面應(yīng)該有很多僧侶?!奥∶嫉冉运?,自是謀臣盡矣,蠻益衰”,[5]164-165由于這次和親使命的失敗,南詔境內(nèi)和大唐西川相關(guān)的漢僧侶團隊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
《新唐書·南蠻傳》對此次和親事件記載在時間上略有不同。將南詔使團被毒殺的時記錄在中和元年前,也就是黃巢之亂前。雖然在時間上略有出入,但關(guān)于毒殺南詔使團的事件,記錄是一致的。
《南詔野史》記載,在南詔使團被毒殺的同一年,昆侖國向南詔進獻美女,隆舜帝欣然接受。昆侖國美女進入南詔王室,有沒有梵僧團體隨之進入,文獻沒有記載。但我們從阿嵯耶觀音的真形上,是能夠看到東南亞佛教美術(shù)的影響。
中原史書對光啟元年(885)到乾寧四年(897)十二年間南詔相關(guān)的記載很少,也許是南詔迎親使團被毒殺,南詔與大唐沒有往來,故大唐方面對南詔知之甚少的緣故。從《南詔圖傳》來看,阿嵯耶觀音真形象也就是這時進入南詔王室供奉。從《南詔圖傳》第七化的驃信蒙隆昊的裸身、短裙、大耳環(huán)裝束我們可以看出隆舜帝的喜好。他不僅僅被來自昆侖國的美女所征服,也為南詔西南地區(qū)的風(fēng)俗、宗教文化所感染。
我們再回到《南詔圖傳》的第六化、第七化的內(nèi)容上看,阿嵯耶觀音的供奉以及真身顯形雖然在勸豐祐時代在南詔西南出現(xiàn),但隆舜帝時代王室再鑄金身,欽崇像教,大啟真宗的最重要的背景就是漢僧集團在和親活動中,連同南詔王朝重臣被唐王朝謀殺。從世隆皇帝時代殺崇模,到王室和親失敗,種種原因?qū)е侣∷吹蹧Q心依靠蕃、胡、梵僧侶集團。于是,就在和親使團被殺后的第四年,隆舜帝改元嵯耶,這也許代表著西僧集團開始被南詔王室倚重。這樣,西來的阿嵯耶觀音崇拜在南詔西南靠近梵地的區(qū)域被打造出真形,這明顯有蕃、胡、梵西僧集團影子的“阿嵯耶觀音真形”被迎進南詔王室。但隆舜帝并沒有得到阿嵯耶觀音庇護,就在同一年,即嵯耶九年,隆舜帝被近臣楊登在鄯闡刺殺身亡。
隆舜帝死后,年輕的舜化貞王子即位。這時,南詔的宗族大姓分別控制了南詔王朝的各個區(qū)域,而國家行政管理與思想教育已被鄭氏家族掌控。而這些宗族大姓和鄭氏家族或多或少都受漢地文化影響,和漢僧集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隆舜帝依靠的西僧集團能否為舜化貞王順利掌控國家提供幫助?后來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給出了答案。
舜化貞王在中興二年下詔書編撰《南詔圖傳》,表面目是要弄清楚“何圣之始?”實際上從《南詔圖傳》內(nèi)容可以看出,這是蒙氏家族希望強化蒙氏君權(quán)神授的觀念。以阿嵯耶觀音為圣教之始,目的是強化供奉阿嵯耶觀音的僧侶教團的地位??墒?,否定西川僧侶宣揚的玄奘授記說,以圣僧化阿嵯耶觀音行化傳說為依據(jù),強化供奉阿嵯耶觀音僧侶集團地位的舉動,這無疑是得罪了漢僧集團。
《南詔野史》記載,就在《南詔圖傳》完成的一年后,中興三年‘鑄崇圣寺丈六觀音,清平官鄭買嗣合十六國銅所鑄,蜀人李嘉亭成像。鑄成崇圣寺丈六觀音?!@也許是南詔權(quán)臣拉攏漢僧集團的一個手段,也是漢僧集團對中興皇帝供奉阿嵯耶觀音的一個有力回擊。唐昭宗天復(fù)二年,舜化貞卒。鄭買嗣起兵殺蒙氏王族八百人,南詔大蒙國由此滅國。
《南詔圖傳》中兩化關(guān)于阿嵯耶觀音“真形”的出現(xiàn),充滿了神話傳說的色彩,讓很多史學(xué)家質(zhì)疑其關(guān)于“真形”出現(xiàn)的真實性。但深入查閱南詔王室供奉佛教的背景,分析《南詔圖傳》第六化和第七化文字圖畫資料表象后面的歷史背景,能看到編撰這兩化神奇?zhèn)髡f的真實原因。南詔從勸豐佑時代,各種僧侶團體勢力影響著南詔王室。其中,供奉阿嵯耶觀音的僧侶是由西域吐蕃進入南詔。蒙世隆到隆舜帝時代,由于多種復(fù)雜而特殊的原因,鄯闡、建昌和來自西川的僧侶集團失去了南詔王室的信任。在《南詔圖傳》第六化、第七化背后,是由西川僧侶集團牽線南詔王室和唐王朝聯(lián)姻行動的失敗,讓隆舜帝決定依靠南詔西南地區(qū)供奉阿嵯耶觀音的僧侶集團,以南詔西南得到的觀音像作為王家供奉阿嵯耶觀音的真身范本,用真金鑄造了的阿嵯耶觀音的“真形”。雖然隆舜帝很快被弒殺,但他鑄造的阿嵯耶觀音像“真形”被舜化貞王供奉承繼下來。中興二年,舜化貞王下詔編撰《南詔圖傳》,試圖推阿嵯耶觀音為圣教行化之始,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美術(shù)與設(shè)計)2021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