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黃沖沖,鄭寶柱,李 娜
中國礦業(yè)大學銀川學院,寧夏 銀川 750000
利用道路發(fā)電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起步都較晚,但在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道路發(fā)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發(fā)電地磚也得到了技術改進,但是現有技術發(fā)電地板以壓電模式為主,并且處于較低水平,成本極高、發(fā)電效率低、輸出功率小,還不能進入商用階段[1]。
2009年,坎貝爾·庫克所設計的原型地磚,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經過技術改良和完善后,所設計的地磚長60 cm、寬45 cm,一旦有行人踩踏在地磚上,其轉換成的電能有5%將被收集起來用于點亮一個LED燈,而剩余95%的電能可用于其他用途,或者儲存在電池中。當大街上人來人往時,踩踏所產生的能量很多都將被收集起來加以利用,而這些行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正在為發(fā)電做貢獻。這種地磚還附帶防水功能,能夠在雨雪天氣和冰凍環(huán)境下使用。每一塊地磚的使用壽命約為5年[2]。
以走訪調研的形式了解發(fā)電地磚實際應用的情況和安裝方式。調查將發(fā)電地磚用于人行道、商場地面的可行性。調查數據顯示,該地磚的優(yōu)點是容易清理、不易藏污、無污染,防火、防水、防腐性能好;缺點是熱得快、涼得更快,成本高、鋪裝復雜、施工煩瑣。
發(fā)電地磚由玻璃鋼和可回收再生的材料制成。地磚的綠色表面材料為回收再生的透明塑料PVC,內部壓電元件則使用再生鋁制造,而且產生電能的過程沒有污染,經久耐用[3],可以用于人流密集場所。
模型主要由踩踏板、套管、復位彈簧、太陽能板、蓄電池、齒輪組、支撐軸、線圈、空心圓永磁鐵、飛輪、整流器、LED燈、濾波電容組成。
用三維仿真軟件UG NX12.0對磁電轉換機械結構進行建模,在新建的基準坐標系YOZ平面內選擇草圖界面,繪制輪廓,約束尺寸,繪制圓弧完成草圖繪制;返回基準坐標系YOZ進行回轉拉伸等操作,在指定區(qū)域(如套管、齒輪等)進行布爾求差,然后將模型存為.x_t通用格式。
結合實際考慮,齒數增加,其直徑也隨之增加,故主動輪齒數定為45~120齒,因增速齒輪速比小于1,為使傳動效率最大,從動輪齒數固定為最小值,為8齒。
式中:l為傳動比;z2為從動輪齒數;z1為主動輪齒數。
根據式(1)計算得出傳動比繪制成折線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齒數增加,傳動比不斷減小。根據齒輪組配齒理論可知,一對齒輪的齒數盡可能彼此沒有公約數(1除外),且兩嚙合的周期越長越好,倘若不是,將加劇磨損,從而縮短使用壽命。由此可得,主動輪齒數為79齒,從動輪為8齒,無論從尺寸還是傳動比方面看都是最優(yōu)選擇。
圖1 性能分析圖
考慮到盡量不影響太陽能板吸收率,通過反射程度衡量板面材料。反射率可通過其折射率進行計算,兩者關系如下:
式中:R為反射率;n為折射率。
鋼化玻璃折射率n=1.473,通過式(2)計算可得,反射率為3.6%。PVC的反射率為4.5%。
根據式(2)計算出鋼化玻璃與PVC反射率都比較小,說明透光率大,透明性好,對太陽能板吸收率影響小。
磁電轉換輸出5 V 0.12 A交流電,需AC/DC整流后與太陽能板18 V 20 W串聯(lián),對內置充電電池進行充電儲能,四組LED發(fā)光管并于電源側,串接電源開關。因為踩踏產生電能波動較大,所以將一大一小兩個濾波電容并聯(lián),以獲得更大的濾波頻段。大電容濾除低頻波,小電容濾除高頻波。電容值與濾除頻率的平方成反比。該電路選用 2 200 μF、100 μF。
BAT1模擬太陽能板輸出18 V直流電壓。交流發(fā)電機模擬磁電轉換機組輸出5 V交流電壓。全橋整流器交流電源正負半周變化,因二極管D1、D2、D3、D4單向導通性,在負載上便得到全波整流電壓[4]。C1、C2并聯(lián)濾波電容2 200 μF/100 μF,用來濾除交流成分,使輸出直流更平滑,提高濾波電容的工作效果。D6、D7模擬負載,D6為LED并聯(lián)燈組,由主電路直接控制,當兩個電源只要有一個工作就會通過LED顯示,可以作為檢測電路好壞的指標之一。D7模擬負載如路燈、廣告牌等直流用電設備。B1模擬蓄電池組,通過主電路完成充電任務,當合閘后為D7供電。接地、R1、D5都起保護作用。整體電路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硬件電路圖
通過總發(fā)電量衡量發(fā)電地磚的實用性。其計算式為
式中:W為發(fā)電量;t為發(fā)電時間;U為總電壓;I為總電流;cosφ為功率因數。
通過式(3)可得,每塊地磚總裝機發(fā)電量約為每天1.12 kW·h,對200 W路燈可持續(xù)供電5 h,對廣告牌1 000顆LED燈可持續(xù)供電10 h。
裝配順序如下:距上頂板安裝內套筒1,距下底板安裝外套筒2,套筒空心處安裝復位彈簧。安裝三組夾角120°的磁電轉換機組架,上頂板面覆蓋太陽能板并用塑料透明PVC防滑墊結合鋼化玻璃保護。
地磚功能流程如圖3所示。太陽能、動能作為雙能源輸入,其動能經磁電轉換裝置轉換為交流電,再通過全橋整流器整流為直流電。直流電經過濾波電路去除諧波等干擾因素,為蓄電池充電和LED檢測氛圍燈直接輸出。蓄電池作為直流用電設備供電,用電設備若在地磚周圍發(fā)出可見光可直接被太陽能板再次吸收循環(huán)利用,從而實現動能→電能→可見光→電能的雙能源循環(huán)。
圖3 地磚功能流程圖
文章所設計的發(fā)電地磚以雙能源循環(huán)系統(tǒng)為基礎,采用太陽能與磁電轉換雙能源發(fā)電方式,實現每塊地磚總裝機發(fā)電量約為每天1.12 kW·h,對1 000顆LED廣告牌持續(xù)供電10 h,可安裝于人行道、辦公樓等人流密集場所。對于并網的實際要求,系統(tǒng)是否需要更新以及現有技術是否能夠滿足要求,都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更先進的能源轉換系統(tǒng)以及更完美的傳動效率比也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