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蘭,劉紅蕓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 腫瘤科,廣東 廣州 511300)
惡性腫瘤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惡性腫瘤患者身體與精神都遭受著巨大打擊[1]。癌痛使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多種負性心理反應[2]。研究證實,對癌痛患者采取有效的疼痛干預能夠減輕患者痛苦,延緩患者疾病進展。積極心理干預法是一種積極心理學模式,該模式通過對影響幸福感的多個要素進行干預,從而幫助患者構建積極認知[3]。研究表明,積極心里干預法在抑郁癥人群、糖尿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干預效果[4]。因此,本研究將積極心理干預法應用于我院癌性疼痛患者,旨在為建立有效的癌痛干預方案提供方法借鑒。
將2019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腫瘤科住院的癌癥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的分組辦法,將所有對象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平均年齡(54.32±5.01)歲,高中及以上18 例,初中及以下22 例。對照組,男性19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齡(55.24±5.32)歲,高中及以上19 例,初中及以下2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狀況比較無差異(p>0.05)。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確診為惡性腫瘤,癌痛明顯,在我院住院治療。排除標準:并發(fā)重要臟器衰竭者,經鑒定有精神病史者,拒絕參與研究者。
通過積極心理訪談法,改變患者消極思維模式,幫助患者構建積極人生信念。(1)通過訪談使患者積極認識疾?。孩僮o士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了解患者心理特征。②恰當使用非語音溝通方式,比如微笑、眼神鼓勵等。要獲得患者信任,鼓勵患者吐露心聲,使其傾訴患病后的不良情緒,理性面對疾病。與患者共同探討疾病給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③評估患者心理問題后,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向患者講解病情。④開展患者間的小組教育。引入成功案例,使能夠積極看待疾病的患者與現(xiàn)住院患者進行討論交流,形成同伴支持,使患者獲得正性激勵。(2)培養(yǎng)患者感恩向上的心理品質:①與患者一起探討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的值得感恩的事件或者是人物。②以患者能夠理解的語言表達方式向患者講述生活中存有感恩心理的重要性,感恩心理對生活的意義。③引導患者關注生活中發(fā)生的美好事件。要求患者每日記錄一件值得自己感恩的事件,建立感恩日記本。
在患者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評價患者的疼痛感、焦慮水平。
使用SPSS 19.0 軟件分析,本研究中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的方法,以(x±s)進行描述,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疼痛感、焦慮程度比較: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感程度與對照組比較降低(P<0.05);焦慮程度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感、焦慮程度比較
積極心理干預,使患者對患病以來的個人體驗進行重新梳理,進而構建新的認知思路,重新用積極的思考方式來理解患病經歷,尋找負性事件帶來的積極改變[5-6]。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疼痛感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P<0.05)。原因可能是,積極心理干預法使患者對疾病建立了積極的認知[7],患者開始用正向思維來思考疾??;同時,積極心理干預法使患者在癌痛發(fā)作時學會精神放松,這有助于轉移注意力,降低患者不舒適感[8-9],因而最終患者疼痛感降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和抑郁得分與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P<0.05)。原因可能是,在患者住院期間,積極心理干預法通過訪談,心理放松訓練等使交感神經得到放松[10-11],使患者感受到了溫暖,提高了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2-13],降低了對預后不良的恐懼[14],幫助患者情緒宣泄[15]。因而,患者焦慮感得到了降低。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干預法可以減輕惡性腫瘤患者的疼痛感,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可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