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成梅,陳 丹,徐冬月,趙慶宇婧,林玉萍,趙聲蘭
(1.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昆明 650500;2.云南省煙草質量監(jiān)督檢測站,昆明 650106;3.昆明海關技術中心,昆明 650200)
阿爾茨海默?。ˋ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年癡呆(dementia),是一種發(fā)生于中老年的以進行性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下降為主的退行性神經(jīng)病變,是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后,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疾病。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健忘和癡呆,是世界上患者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1],嚴重危害和影響國人健康。AD的發(fā)病機制至今尚不明確,中醫(yī)理論認為“以腎虛髓虧為本,痰瘀阻滯為標,五臟失調,腦髓失用”為老年癡呆之病機[2]。傳統(tǒng)健腦藥食同源核桃(Jug?lansregiaL.)仁營養(yǎng)豐富,古典記載“胡桃仁頗類其狀”[3],藥典收載的功能為“補腎,溫肺,潤腸,用于腎陽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虛寒喘嗽、腸燥便秘”[4],可用于防治老年癡呆[5-7]。核桃成分復雜多樣,本研究通過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分析核桃防治AD的作用成分及其靶點和機制,為核桃仁用于老年病癡呆防治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jù)。
通過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http://tcmspw.com/tcmsp.php)數(shù)據(jù)庫[8]和相關文獻獲得核桃的化學成分及相應潛在靶點??诜锢枚龋∣B)反映藥物口服進入體循環(huán)的比例[9],類藥性(DL)是根據(jù)混合物的結構和性質表征成藥特性,用于藥物發(fā)現(xiàn)早期的初篩[10]。通常以OB≥15%和DL≥0.18作為篩選標準。此外,血腦屏障(BBB)是大腦與身體其他部位之間的高度選擇性物理屏障,但它也阻止了許多治療藥物進入大腦參與反應,從而使疾病的治療很困難。因此,它也是藥物選擇的重要參數(sh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神經(jīng)血管和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生,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會有所增加[11]。
使 用GeneCards(https://www.genecards.org/)、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https://db.idrblab.org/ttd/)和OMIM(https://omim.org/)3個數(shù)據(jù)庫[12],以“Alzheimer′s Disease”和“dementia”為關鍵詞搜索老年癡呆相關靶點,將3個數(shù)據(jù)庫的靶點進行歸并得到老年癡呆的靶點,以評分≥5為篩選條件,獲得AD相關靶點。
將核桃的潛在靶點與AD相關的靶點通過R3.6.2軟件取交集,即為核桃作用于AD的潛在靶標。
將交集靶點信息整理成Excel軟件中的格式導入網(wǎng)絡可視化軟件Cytoscape3.7.2(http://cytoscape.org/,v3.7.2)構建核桃“活性成分-藥物-疾病-靶點”網(wǎng)絡圖,并運用Meta-analysis和Network Analyzer插件分析網(wǎng)絡拓撲參數(shù):選取節(jié)點度(Degree)前三位的活性成分為主要活性成分[13],進一步了解核桃活性成分與AD相關靶點的相互作用關系。目前,STRING(Search Tool for Recurring Instances of Neigh?bouring Genes)是蛋白質相互作用覆蓋種類最多的數(shù)據(jù)庫[14],將交集靶點導入STRING(https://stringdb.org/)在線分析平臺以獲得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評分的置信度設置為0.900,并隱藏無相互作用的蛋白。將獲得的PPI數(shù)據(jù)導出為TSV文件格式并導入到Cystoscape 3.7.2軟件繪制網(wǎng)絡圖,利用Metascape和CytoNCA插件對其進行拓撲學分析,包括度中心性(DC)、特征向量(EC)、中介中心性(BC)、接近中心性(CC),各值越大代表該點在網(wǎng)絡圖中越重要,取DC、EC、BC、CC值大于其2倍中位數(shù)進行關鍵靶點篩選[15]。
使用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數(shù)據(jù)庫進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號通路分析。主要進行細胞、分子和生物三方面功能富集分析,以統(tǒng)計學超幾何分布定量(P)評估相關性,設置P<0.01。
以OB%≥15%,DL≥0.18為篩選標準,從TCMSP數(shù)據(jù)庫獲得核桃活性成分14種。相關文獻報道核桃中許多其他成分可改善記憶衰退,預防AD,如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兒茶素(Catechin)、褪黑素(Melatonin)、丁香酸(Syring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α-亞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香豆酸(Coumar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油酸(Ole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維生素E(Vitamin E)、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蘆?。≧utin)(OB:64.15%、54.97%、54.83%、52.96%、47.78%、46.43%、45.01%、43.29%、41.90%、39.56%、33.13%、31.69%、14.26%、13.61%、3.20%;DL:0.08、0.05、0.24、0.11、0.06、0.28、0.15、0.04、0.14、0.06、0.14、0.04、0.55、0.31、0.68)[16-26]。綜合數(shù)據(jù)庫搜索和文獻報道,最終獲得核桃活性成分29種(表1)。
表1 核桃潛在活性成分
基于所獲得的29種化合物進行搜索,得到鞣花酸、2,2′,3,3′,4,4′-四甲氧基-6,6′-聯(lián)苯二甲酸二甲酯、α-亞麻酸、咖啡酸、兒茶素、綠原酸、香豆酸、阿魏酸、沒食子酸、亞油酸、褪黑素、油酸、槲皮素、蘆丁、芥子酸、丁香酸和維生素E共17種化合物具有潛在靶點365個。從GeneCards和OMIM數(shù)據(jù)庫獲得2 645個與AD相關的靶點基因(評分≥5)。通過R3.6.2軟件將AD相關靶點基因和核桃的成分潛在靶點相交,結果顯示核桃成分的159個潛在靶標與AD相關(表2)。
表2 核桃成分中與AD相關的潛在靶點
通過Cytoscape 3.7.2軟件構建核桃“活性成分-藥物-疾病-靶點”網(wǎng)絡(圖1)。該網(wǎng)絡包含278個節(jié)點,核桃活性成分17個,作用靶點159個,423條相互作用的邊。作用靶點最多的成分為槲皮素、油酸、鞣花酸、蘆丁和阿魏酸;受最多化合物作用的靶點為前列腺素過氧化物合成酶(PTGS1/2)、視黃酸受體(RXRA)、轉錄因子p65(RELA)、單胺氧化酶(MAOB)和一氧化氮合酶(NOS3)等。表明核桃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共同作用來防治AD。
圖1 核桃活性成分-靶點網(wǎng)絡
續(xù)表2
將159個靶基因輸入STRING數(shù)據(jù)庫進行分析,獲得靶點蛋白相互作用關系網(wǎng)絡(圖2)。關鍵蛋白為RAC-α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AKT1)、絲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MAPK1)、轉錄因子AP-1(JUN)、轉錄因子p65(RELA)、白介素-6(IL6)等(圖2)。這些蛋白可能在核桃防治AD中起關鍵作用。
圖2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PPI)網(wǎng)絡圖(上)和關鍵蛋白排序(下)
采用DAVID數(shù)據(jù)庫,對核桃的159個AD相關靶點進行細胞、分子和生物3個方面功能進行富集分析(P<0.01)(圖3)。其中,細胞成分主要涉及細胞外間隙(P=2.19E-24)、胞外區(qū)(P=3.01E-12)、細胞溶質(P=9.45E-09)、質膜(P=7.85E-07)和小窩(P=1.47E-06)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酶結合(P=5.03E-19)、相同的蛋白質結合(P=2.20E-16)、蛋白質同二聚化活性(P=3.22E-14)、蛋白質異二聚化活性(P=1.00E-11)和蛋白質結合(P=4.88E-11)等;生物過程主要包括對藥物的反應(P=1.91E-23)、老化(P=4.10E-18)、對缺氧的反應(P=1.62E-16)、細胞增殖的正調控(P=4.15E-16)和凋亡過程的負調控(P=4.15E-16)等,表明相關靶點通過調控不同生物學功能作用于AD。
圖3 GO功能富集結果
對核桃的159個AD相關靶點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P<0.01),篩選得到160條相關通路,前30條重要通路見圖4。其中,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信號通路(P=7.88E-25)、流體剪切應力與動脈粥樣硬化(P=6.40E-22)、PI3K-Akt信號通路(P=5.93E-16)、白細胞介素-17信號通路(P=3.77E-15)、HIF-1信號通路(P=4.91E-15)、TNF信號通路(P=8.51E-15)可能為核桃不同成分作用于AD的關鍵通路。
圖4 KEGG通路分析結果
網(wǎng)絡藥理學以系統(tǒng)生物學為基礎,系統(tǒng)闡述藥物成分與機體相互作用的原理與規(guī)律,可用來預測中藥單體[27]或復方[28]的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點和參與的相關通路,探索藥物與疾病間的關聯(lián)性,解釋中藥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本研究應用網(wǎng)絡藥理學方法篩選得到核桃17種活性成分具有AD相關的潛在靶點159個,主要為酚類、脂肪酸、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油酸、鞣花酸、蘆丁和阿魏酸等顯示出較強的靶向作用,均可改善認知,延緩記憶衰退。槲皮素可減輕大鼠記憶障礙,其機制可能與調節(jié)海馬和前額葉皮質中Copine 6和TREM1/2的BDNF相關表達失衡有關[26]。鞣花酸具有神經(jīng)保護作用,它可以改善AD相關的認知障礙,可能是由RAC-ine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酶激酶3β(AKT1/GSK3β)信號介導的[22]。本研究獲得的PTGS1/2、RXRA、RELA、MAOB和NOS3可能是AD的關鍵靶點。RXR是膽固醇合成和代謝的關鍵調節(jié)劑,RXRA是核配體激活的轉錄因子家族的成員,AD患者的膽固醇代謝會發(fā)生改變,RXRA基因變異可能通過影響腦膽固醇代謝而成為AD的危險因素[29]。在AD的淀粉樣斑塊周圍可觀察到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通過MAOB異常而產(chǎn)生抑制性膠質遞質GABA,在AD模型小鼠的齒狀回釋放的GABA通過作用于突觸前GABA受體而降低顆粒細胞的刺激率;在AD患者死后,腦中GABA和MAOB顯著上調,選擇性抑制GABA的合成或釋放可能是治療AD記憶障礙的有效策略[30]。認知障礙大鼠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子ɑ(TNF-ɑ),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達顯著增加,且炎癥因子水平與Aβ42沉積呈正相關[31],所涉及的靶點均為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AD相關重要靶點。
KEGG通路分析獲得的一條重要通路為尿病并發(fā)癥中的AGE-RAGE信號通路,AD與糖尿病關系密切,具有相似的病理改變,被稱為“第3種糖尿病”[32]。研究表明,糖尿病腦病的特點是認知障礙、神經(jīng)化學和結構異常,可通過下調BACE1、抑制AGE/RAGE軸和腦內炎癥進行改善[33]。PI3K/Akt信號通路通過發(fā)揮抗氧化、抗炎和神經(jīng)保護作用而在調節(jié)AD中起重要作用[34]。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是AD的發(fā)病機制之一,AD的發(fā)生與缺氧有一定關系。在分子水平上,缺氧應答主要靠HIF-1進行調節(jié)和介導,HIF-1的高表達可以通過與BACE1啟動子結合,繼而誘導BACE1的表達并導致Aβ水平升高[35]。
盡管目前A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核桃的健腦功能也有待開發(fā),但借助網(wǎng)絡藥理學研究顯示核桃可從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協(xié)同干預A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其中作用靶點最多的成分為槲皮素、油酸、鞣花酸、蘆丁和阿魏酸,受最多化合物作用的靶點為前列腺素過氧化物合成酶、視黃酸受體、轉錄因子p65、單胺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為核桃防治AD的功能成分和靶點機制提供了數(shù)據(jù)和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