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黃岡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風濕免疫科,湖北 黃岡 438000)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率下降,靶器官如肝、肌肉和脂肪組織等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度降低。胰島素抵抗可促進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糖原的分解和異生,導致葡萄糖的攝取受到抑制、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增多,加快蛋白質分解并抑制其形成[1]。對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異常是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療糖尿病時改善胰島素抵抗可減輕代謝異常。研究[2]指出,辛伐他汀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二甲雙胍具有增強胰島素作用靶器官敏感度的作用,臨床應用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辛伐他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6例。對照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46~80歲,平均(52.35±4.86)歲;病程5個月~14年,平均(9.44±3.05)年。實驗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49~80歲,平均(55.30±4.52)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9.71±2.48)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者;配合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對研究中任意藥品過敏者;合并肝臟、心臟、腦部嚴重疾病者。
1.2 方法 首先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糖尿病健康宣教,合理調整飲食計劃,進行長期科學有規(guī)律的運動,肥胖者控制體質量等。對照組給予二甲雙胍(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治療,口服,每次0.5 g,每天2次,隨餐服用,4周后增加至每天2 g,分3次隨餐服用。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辛伐他?。ê贾菽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07)治療,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晚間服用。所有患者均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消谷易饑、多尿等臨床癥狀消失,血糖較治療前下降>30%為顯效;消谷易饑、多尿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血糖較治療前下降10%~30%為有效;消谷易饑、多尿等臨床癥狀無改善,血糖較治療前未有改善、未達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血糖水平變化情況。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3項指標。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空腹血漿胰島素(FINS)3項指標。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如腸道不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顯效30例,有效12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91.30%(42/46),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4例,無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71.74%(33/46),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845,P=0.016)。
2.2 兩組血脂情況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TC、LDL-C均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8、12周,實驗組TC、LDL-C逐漸降低、HDL-C逐漸升高,對照組TC、LDL-C無明顯變化,見表1~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情況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情況比較(±s,mmol/L)
注: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TC治療前6.8±0.9 6.9±0.7 0.595 0.553治療后6.0±1.1 6.6±0.9 2.386 0.019 LDL-C治療前3.8±0.6 3.7±0.6 0.799 0.426治療后3.0±0.4 3.5±0.4 5.995 0.000 HDL-C治療前1.4±0.3 1.3±0.5 1.163 0.248治療后1.8±0.2 1.5±0.4 4.550 0.000
表2 兩組隨訪血脂情況比較(±s,mmol/L)
表2 兩組隨訪血脂情況比較(±s,mmol/L)
注: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治療后2周比較,a P<0.05
指標TC LDL-C HDL-C治療后2周實驗組6.5±0.8 3.5±0.4 1.5±0.2對照組6.6±1.1 3.5±0.5 1.5±0.1治療后8周實驗組6.4±0.9a 3.3±0.4a 1.6±0.3a對照組6.5±1.1 3.2±0.2a 1.6±0.1治療后12周實驗組6.1±0.8a 3.1±0.3a 1.9±0.2a對照組6.4±0.9 3.3±0.5 1.7±0.3a
2.3 兩組血糖情況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FPG、2 h PG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2、8、12周,實驗組FPG、2 h PG均逐漸降低,對照組變化不明顯,見表3~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值比較(±s,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值比較(±s,mmol/L)
注: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FPG治療前11.3±3.3 11.5±3.6 0.278 0.782治療后7.4±2.8 9.5±3.1 3.410 0.001 2 h PG治療前12.8±3.9 12.6±3.5 0.259 0.796治療后9.6±1.1 10.7±1.5 4.011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實驗組腸胃不適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17%(1/46),對照組腸胃不適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35%(2/46),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45,P=0.557)。
表4 兩組隨訪血糖情況比較(±s,mmol/L)
表4 兩組隨訪血糖情況比較(±s,mmol/L)
注: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與治療后2周比較,a P<0.05
指標FPG 2 h PG治療后2周實驗組7.6±2.0 10.2±1.7對照組9.8±2.1 10.5±1.6治療后8周實驗組7.3±2.4a 9.8±1.5a對照組9.6±1.9 10.7±1.8治療后12周實驗組7.1±2.1a 9.1±1.5a對照組9.5±1.9 10.5±1.4
胰島素抵抗是產生代謝綜合征的重要因素,也是糖尿病發(fā)病的誘因之一。臨床普遍認為糖尿病屬于高代謝疾病,其往往也同時存在高血脂高膽固醇癥,治療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均需通過藥物、改善生活習慣等方式調節(jié)血糖和血脂[3-4]。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TC、LDL-C、FPG、2 h PG均低于對照組,HDL-C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治療后2、8、12周,實驗組TC、LDL-C、FPG、2 h PG逐漸降低、HDL-C逐漸升高(P<0.05)。提示辛伐他汀和二甲雙胍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療效優(yōu)于二甲雙胍單獨治療方案。
二甲雙胍是臨床常見糖尿病治療藥物,其通過抑制肝細胞糖原生成而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增加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進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度,減輕胰島素抵抗,達到降血糖的藥效[5]。而辛伐他汀則主要起膽固醇抑制作用,辛伐他汀是一種特異性的還原酶抑制劑,該酶可抑制膽固醇生物合成的速度,減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占比,降低血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因此,具有較好的血脂改善效果。辛伐他汀和二甲雙胍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降糖基礎上改善患者血脂,協(xié)同改善患者胰島素抵抗狀況[6]。劉建[7]研究顯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辛伐他汀治療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患者能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提示二甲雙胍聯(lián)合辛伐他汀提高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療效。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延長,實驗組的療效越來越好,說明其長期療效得到保持。
二甲雙胍常見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和食欲不振等胃腸道反應,這些癥狀在大多輕微患者中可自行緩解,且本研究中將二甲雙胍每天分2~3次服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胃腸道反應。患者對辛伐他汀耐受性良好,偶見疲乏無力和頭痛,但發(fā)生率較低(0.5%~0.9%),這些反應大部分輕微且為一過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二甲雙胍聯(lián)合辛伐他汀未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綜上所述,辛伐他汀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療效高于單一治療方案,且藥物聯(lián)用未增加不良反應風險,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