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婷 吳亞平 于天佑
(1甘肅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蘭州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3西南交通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近年來,我國在凍土區(qū)域修建的工程結構物越來越多,而作為建筑物的基礎,仍然是樁基礎采用最為普遍。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我國每年使用的樁基數量大約有500萬根[1]。對于工程結構物的整體質量,基礎起著決定性作用。樁基屬于隱蔽建筑物,在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斷裂、錯位、混凝土離析等,樁基礎質量達不到要求也就影響著整個工程結構物的使用安全。
而在凍土地區(qū),土里面存在冰,因此凍土的工程性質非常特殊[2-3]。由于土體溫度的影響,凍土的狀態(tài)與性質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埋置其中的樁基礎的質量更要得到保證。之前的文獻主要針對一般土質中樁基完整性的檢測,而對于凍土地區(qū)樁基無損檢測的研究還比較少。本文通過室內試驗以及有限元模擬的方法,分析凍土地區(qū)樁基完整性的檢測,并進一步得到土體相關參數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應力波反射法中的低應變反射波法[4]是檢測樁基完整性的普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運用了彈性波在一維桿件中的傳播規(guī)律。先在樁頂面施加瞬態(tài)激振力,沿樁身內部會產生以一定速度C向下傳遞的彈性波,這個傳播特性滿足一維波動方程[5];當應力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介質發(fā)生變化的界面,比如樁底處、樁身裂縫、縮頸、夾泥、離析、擴頸等,會出現反射波,利用加速度傳感器即可接收這些彈性波的信號,將傳感器與計算機連接,便能分析和處理信號信息,識別出在樁身不同位置處產生的反射波;之后可得到時域曲線圖,計算出樁身應力波的傳播速度,判斷樁身的完整性,進一步分析可得到缺陷的位置。
其中,V1、V2表示入射波和反射波質點的速度;Z1=ρ1c1A1, Z2=ρ2c2A2,Z1和Z2表示反射界面上部與下部的波阻抗;A1、A2表示反射界面上部與下部的樁截面面積。
1)若樁身完整無缺陷,則樁身內部無反射界面,因此不會產生反射波,即Z2=Z1,V2=0,反射波只發(fā)生在樁底處;
2)若樁身有缺陷,當Z2<Z1時,即缺陷處界面波阻抗減小,則反射波與入射波相位相同,當Z2>Z1時,即缺陷處界面波阻抗增大,則反射波與入射波相位相反。
樁周土選用蘭州黃土,儀器為應變控制式三軸壓縮儀。利用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獲取土體相關參數。不固結不排水剪切破壞試驗簡稱UU試驗,是指對試樣不進行排水固結,在整個剪切過程中始終關閉排水閥。試樣安裝時,先在試樣上套上橡皮膜,試樣上下兩端面各放置不透水墊片,并用橡皮圈進行固定,然后將其置于壓力倉中。進行剪切時,先施加圍壓,后施加軸向壓力,直至剪切破壞關閉排水閥,整個試驗過程中試樣含水量保持不變。
稱取一定量的土樣,并過1mm的篩,放入烘箱烘干后加水拌制,控制含水率為12%,邊加水邊充分攪拌,待均勻之后裝入塑料袋中悶料24小時,使得土樣中的水在土中均勻分布。取出悶好的土樣,用立式油壓千斤頂(如圖1所示)制備三軸試驗中所需的土樣,試樣為高度80mm、直徑30mm的圓柱體(如圖2所示),并將土樣放入GDJS-150冷熱交變溫度箱進行冷凍處理(如圖3所示),降溫持續(xù)48h以上,使得試樣的溫度達到試驗所需的溫度條件,得到不同溫度的凍土土樣。
圖1 立式油壓千斤頂
圖2 制備好的試樣
圖3 GDJS-150冷熱交變溫度箱
試驗開始前做好以下準備工作:仔細檢查三軸儀壓力倉的密封性是否完好;電路是否連接正常。將凍土試樣快速套上乳膠膜,放置在壓力倉內,如圖4所示,然后打開圍壓注水開關,進行三軸試驗。由于是凍土試樣,因此每一步操作要盡量快,以免溫度升高導致凍土試樣融化,在注水容器中隨時加入冰塊進行降溫。整個試驗的過程采用應變來控制,應變的速率設定為1% min-1,并始終維持不變,采樣的間隔設定為0.1s,當應變值到達20%時停止試驗,此時試樣發(fā)生剪切破壞,如圖5所示。
圖4 安裝試樣
圖5 發(fā)生剪切破壞的試樣
根據凍土三軸試驗所得數據,以凍土溫度為-2℃和-10℃為例,可繪制出應力-應變曲線圖,如圖6、圖7所示。
圖6 凍土-2℃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圖7 凍土-10℃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對以上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并計算,可得到土體的粘聚力c、內摩擦角φ以及彈性模量E。本文只分析彈性模量E對樁基完整性檢測的影響,因此在以下有限元數值模擬中只調試該參數。
本文運用ANSYS進行樁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數值模擬,如圖8所示。樁的類型為完整樁,模型中的樁和土用實體單元來模擬,后續(xù)求解過程由ANSYS中的LS-DYNA版求解器來完成,在整個建模與計算中ANSYS只為LSDYNA提供前后處理。
圖8 樁-土數值模擬模型
樁與土的具體情況如圖9所示,樁身材料定義為混凝土樁,土體為蘭州黃土。樁總長23m,端面直徑1m,為半埋入式完整樁,樁頂外露3m,樁周土深度20m,土體范圍在樁周外10m,樁底土深度10m。樁土相關參數見表1。
圖9 樁-土計算模型
表1 樁土相關參數
利用ANSYS-LS-DYNA軟件以及室內三軸試驗得到的土體參數分別建立樁-黃土、樁-凍土的有限元模型,在樁頂施加瞬時激振力即可得到不同情況下樁頂節(jié)點的應力波曲線圖。本文主要分析速度波曲線,如圖10~圖13所示。
圖10 樁-黃土的樁頂節(jié)點速度波曲線
圖11 樁-凍土-2℃樁頂節(jié)點速度波曲線
圖12 樁-凍土-10℃樁頂節(jié)點速度曲線
圖13 樁-黃土與樁-凍土樁頂節(jié)點速度曲線對比圖
從圖10~圖12可以看出,完整樁樁頂的速度波曲線有以下規(guī)律:由于樁身與樁周土考慮了相互接觸,屬于摩擦樁,樁身的阻抗比樁底土層的阻抗大,此時樁底部產生的反射波與入射波的相位相同;又由于樁周土的存在,樁底反射波低于入射波,且反射波整體呈降低趨勢。圖11中由于樁周是-2℃的凍土,其入射波與反射波均比圖10中樁周黃土的低,圖12中樁周是-10℃的凍土,入射波與反射波均比樁周-2℃凍土的低,比樁周黃土的更低。圖13可清晰看到樁周土在不同溫度時的速度波情況,說明樁周土體對整體波形起衰減作用,且樁周土體溫度越低,衰減越快。
圖1 城市大宗固廢制備建材的環(huán)境評價體系構建的流程圖
本文依據應力波反射法基本理論,通過室內凍土三軸試驗得到應力-應變曲線,并計算得到土體在不同溫度下的彈性模量,然后利用ANSYS軟件建立樁土有限元模型,將室內試驗所得的土體參數代入數值模擬,經調試分別得到三種工況下樁頂節(jié)點的速度波曲線圖。
由結果可見,完整樁的樁身內部不存在反射波,只在樁底處產生反射波;由于樁身與樁周土相互作用,樁身的阻抗比樁底土層的阻抗大,在樁底部產生了與入射波同相位的反射波;當樁周為黃土,沿樁身傳播的速度波入射波與反射波波峰值均高于樁周為凍土的;隨著樁周凍土溫度的降低,整個波形的衰減趨勢愈發(fā)明顯,這是由于土體的彈性模量增大引起的,土體的溫度越低,彈性模量越大,樁身內部的應力波衰減就越明顯,說明彈性模量在樁基完整性檢測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