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木水,熊剛華,湯小恩,周莉芬,黃鑫
(撫州市畜牧良種場,江西 撫州 344106)
非洲豬瘟病毒為有囊膜的雙股線性DNA 病毒,對乙醚、氯仿、酒精等脂溶劑敏感;在pH 值4~10 的溶液中比較穩(wěn)定;對溫度敏感,見表1。
表1 非洲豬瘟病毒在肉及肉制品的適應力[1] d
表2 非洲豬瘟病毒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適應力
表3 非洲豬瘟病毒在原料中30d 后的存活力
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發(fā)病豬和帶毒豬是非洲豬瘟主要傳播宿主,軟蜱是主要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傳播途徑廣泛,如:飼喂污染飼料、泔水;接觸感染豬;接觸污染的糞便、墊料等;以及蜱媒介傳播[2]。
根據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規(guī)模豬場(種豬場)非洲豬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冊(試行)》,豬場與最近公共道路的距離大于500m,與城鎮(zhèn)居民區(qū)、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qū)域距離大于500m,2km 以內盡量沒有村莊。盡量選擇具有天然防疫屏障(如:山、樹林、溝壑等)地方,遠離垃圾處理場和活豬車輛洗消站至少1km,5km 以內養(yǎng)豬場規(guī)模盡量小、數量盡量少,10km 以內沒有屠宰場,盡量減少道路的交叉[3]。
對水源進行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確保水源不受污染。使用場區(qū)內深水井,不使用河水或可能污染的水源,設置水源暫存池。
符合GB18596 的相關要求。
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能開展生豬復養(yǎng)工作。如果以上評估不達標,建議停止復養(yǎng)。
場內清空,打掃衛(wèi)生,對場區(qū)雜草進行清除、焚燒處理;對被污染的飼料、墊料等進行掩埋或焚燒;對糞便進行堆積發(fā)酵、覆蓋生石灰處理;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3]。
選擇有機磷脂類和合成的菊酯類進行殺蟲、滅蚊,重點噴灑陰暗潮濕、犄角旮旯地方。
清洗消毒遵循先舍內后舍外的原則。
3.3.1 舍內消毒。舍內設備消毒:對定位欄、保育床、產床、金屬隔離欄、自動上料系統(tǒng)、可拆型漏縫板等進行拆洗、干燥、消毒,反復2~3 次,消毒藥可采用癸甲溴銨、戊二醛。對耐高溫設備追加使用養(yǎng)殖場火焰槍進行火焰消毒。
R.W. Cooke 和 G. Price[18]將試驗樁壓入超固結的倫敦黏土中,并測試了沉樁后樁周土體的變形規(guī)律,沒有進行土壓力的測量.張忠苗等[19]在靜壓預應力混凝土開口管樁試驗場地中央和防擠溝兩側埋設了6個土壓力計,并在樁端安裝了土壓力計,成功測試了靜壓開口管樁沉樁過程中樁端及樁周一定距離土體中徑向土壓力的變化情況.
舍內地面墻體房頂過道消毒:清掃→高壓水槍清水沖洗→噴灑泡沫清潔劑→高壓水槍清水沖洗→2%燒堿消毒沖洗→浸泡1h 后用中壓水槍清水沖洗(注意灼傷)。燒堿消毒、清洗2~3 次后,對可高溫消毒的地方,使用養(yǎng)殖場火焰槍進行火焰消毒。
舍內空氣消毒:關閉門窗,封閉濕簾、換氣設備、排污通道,按每立方米用福你馬林32mL、高錳酸鉀鉀16g,進行密閉熏蒸消毒,48h 后通風換氣。
3.3.2 儲水設備消毒。拆下飲水器、接頭等,用3%燒堿浸泡2h;水箱/儲水池用含有效氯3%以上氯制劑浸泡消毒2h;重裝飲水器,打開水線最遠端飲水器,用儲水池消毒藥水注滿整個管道,重裝最后一個飲水器,浸泡2h 以上。放掉管道內消毒藥水,注入清水沖洗。
3.3.3 舍外消毒。舍外地面消毒:利用非洲豬瘟忌怕高溫的特點,所有地面清理完畢后,統(tǒng)統(tǒng)使用養(yǎng)殖場用火焰槍高溫消毒。之后用2%~3%燒堿加20%石灰乳潑灑。
排污溝消毒:清洗完畢后,用3%燒堿液浸泡24h 后排空。
獸藥、器械等消毒:獸藥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密閉薰蒸消毒;器械用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4~5]。
3.3.4 生活區(qū)消毒。舍內能浸泡物品用過硫酸氫鉀浸泡30min、清洗、烘干方式消毒;衣服、鞋、帽、辦公物品、紙質類文件等經柴油升溫機在密閉空間65℃烘干1h。
3.3.5 車輛消毒。外運車輛,有條件的按規(guī)定建立洗消中心,按流程進行清洗、消毒藥噴霧消毒、70℃烘干0.5h。場內運豬車輛,選擇場內空間相對獨立的地點進行車輛洗消和停放;洗消地點應配置高壓沖洗機、消毒劑、清潔劑及熱風機等設施設備。
表4 對非洲豬瘟有效的部分消毒劑
圍墻改造必須修建2.5m 以上高的實體圍墻,加做防鼠板。飼料廠改造必須具備消毒、防鼠功能。飼喂水槽改成獨立槽。鋼筋側欄改成實體側欄。飼料塔建設設置在豬場內部靠近圍墻邊,滿足散裝料車在場外打料?;蛘呓鰞蕊暳现修D料塔,配置場內中轉飼料車。確保內部飼料車不出場,外部飼料車不進場。防鳥、防蚊設施的改造,每個窗戶安裝鋁合金防蚊紗窗,每棟欄舍用防鳥網封罩。建立飲水加藥系統(tǒng)。
3.6.1 哨兵豬的檢測。對引入的哨兵豬先進行唾液、血液檢測,確定非洲豬瘟陰性才引進,放入隔離欄。
3.6.2 隔離期間管理。隔離舍距離生產區(qū)至少500m。每個欄位放養(yǎng)2~3 頭,隔離觀察45d,期間用高溫消毒后的熟化料飼喂。隔離舍具備人員洗澡和居住的條件。豬只隔離期間,人員居住在隔離區(qū)內,豬只檢疫合格后解除人員隔離。隔離45d 后,再進行唾液、血液檢測,確認ASF 陰性且豬群正常后,才開始復養(yǎng)。
建議用熟化全價顆粒料,減少病原微生物侵入機會;與飼料供應商簽訂協議,保證所供飼料中無同源蛋白原料,如豬血漿蛋白粉、豬肉骨粉等;散裝料車在場區(qū)外圍打料;袋裝飼料中轉至場內運輸車輛,經臭氧或薰蒸消毒或65℃烘干1h 消毒才投入使用。
4.2.1 疫苗及有溫度要求的藥品。拆掉外層紙質包裝,使用消毒劑擦拭泡沫保溫箱后,轉入生產區(qū)藥房[6]。
4.2.2 其它常規(guī)藥品。拆掉外層包裝,經臭氧或熏蒸消毒,轉入生產區(qū)藥房。
禁止外購豬肉及制品;集中采購,減少采購次數;經臭氧或薰蒸消毒,方可入場。
調查種源情況,引種前全面檢測;運輸過程嚴格洗消;隔離舍隔離飼養(yǎng)2 個月,經檢測一切正常且健康,方可轉入生產區(qū)。
出豬臺、通道是與外界接觸的地方,須有標識將凈區(qū)、污區(qū)分開,不同區(qū)域人員禁止交叉。建議種豬場和規(guī)模豬場使用場外中轉車轉運待售豬只。中轉站距離豬場至少3km。豬只一經離開生產區(qū),禁止回頭。
根據不同區(qū)域生物安全等級進行人員管理,人員遵循單向流動原則,禁止逆向進入生物安全更高級別區(qū)域。
4.6.1 入場人員審查。外部人員到訪需提前24h 提交申請;豬場休假人員返場需提前12h 向豬場相關負責人提出申請;經調查,返場人員近期活動背景審查合格后方可返場。人員在進場前3 d 不得去其它豬場、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及動物產品交易場所等生物安全高風險場所[7]。
4.6.2 人員進入辦公區(qū)、生活區(qū)流程。返場人員需先取得入場證明;持審核合格證明到達豬場大門處;在門衛(wèi)處進行入場登記;淋浴洗澡后,更換干凈衣服及鞋靴入場;攜帶物品經消毒后入場,嚴禁攜帶偶蹄動物肉制品入場。
4.6.3 隔離。在規(guī)定區(qū)域活動,完成36h 以上隔離,未經允許,禁止進入生產區(qū)。
4.6.4 人員進入生產區(qū)流程。注意人員在生產區(qū)洗澡間洗澡的同時,攜帶物品須經生產區(qū)物資消毒間消毒后進入。
4.6.5 人員進入生產單元流程。人員按照規(guī)定路線進入各自工作區(qū),禁止進入未被授權的工作區(qū)。進出生產單元均需清洗、消毒工作靴。人員離開生產區(qū),將工作服放置指定收納桶。疫情高風險時期,人員應避免進入不同生產單元。如確需進入,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靴。
專車專用,場內、外車輛絕不混用;嚴禁外來車輛直接進入豬場,執(zhí)行嚴格的洗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