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娥
單縣東大醫(yī)院查體中心,山東菏澤 274300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尿液標本檢測量也不斷增加,傳統(tǒng)顯微鏡檢查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尿液有形成分的分析與判斷。自動化檢驗技術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設備能夠彌補傳統(tǒng)手工顯微鏡的缺陷,且具有規(guī)范化與標準化的特點[1]。尿液干化學分析是以過氧化酶與葡萄糖氧化酶為基礎的檢測方法,不僅能夠對尿液蛋白質進行半定量檢測,同時還可以間接檢測有無紅細胞與白細胞,并明確具體指標[2]。然而,由于尿液標本成分復雜,設備檢測無法完全取代手術檢測,僅能作為初篩方法,更適于多數(shù)正常尿液標本,而對于設備檢測陽性標本,應及時通過顯微鏡法給予確認[3-4]。為了進一步完善臨床尿液分析效果,該研究對2021年4—7月該院查體中心化驗室413份尿液標本進行了尿液干化學與尿有形成分分析,并與顯微鏡復檢結果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查體中心化驗室進行尿檢的413名受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共取得新鮮中段尿液標本413份,其中男性218名,女性195名;年齡18~76歲,平均(45.62±6.45)歲。納入標準: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4版[5]中的標準留取尿液標本;所有標本均為新鮮中段尿液,采集后2 h內(nèi)完成檢測;該次研究已向受檢者進行充分的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標本留置不規(guī)范;尿液標本量<15 mL;受檢者資料不全。此外,該次研究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試劑與儀器 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型號:迪瑞FUS-2000)與配套試條、校準品與質控品;光學顯微鏡(型號:Olympus CX41);水平離心機。
1.2.2 檢測方法 選取受檢者新鮮中段尿液標本(每份≥15 mL),將其分為3個試管,分別通過尿有形成分分析、尿液干化學法與顯微鏡進行檢測。①尿有形成分分析:選取1管混勻的尿液標本,根據(jù)儀器作業(yè)指導書進行操作。同時參照試劑廠家制定的標準判斷陽性如下:女性為白細胞>13.4個/μl,紅細胞>27.4個/μl;男性為白細胞>7.1個/μl,白細胞>13.8個/μl。②尿液干化學法:選取1管混勻的尿液標本,將試劑浸潤,以濾紙吸出多余尿液,之后在傳送盤上放置試紙,根據(jù)儀器作業(yè)指導書操作。參照試劑廠家制定的標準判斷陽性如下:白細胞為±~+++,紅細胞為±~+++。③顯微鏡復檢:標本放置在試管內(nèi),以1 500 r/min的速度離心5 min,去上清,留置0.2 mL沉淀,將其混勻后取20μl的沉淀物滴在玻片上,之后通過蓋玻片(18 mm×18 mm)覆蓋后經(jīng)低倍鏡觀察全面,再以高倍鏡觀察,管型檢查低倍視野20個,細胞檢查高倍視野10個。上述標本均為2名具有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主管檢驗師以雙盲法完成相關檢測,取檢測數(shù)據(jù)的均值作為鏡檢結果。陽性標準為:白細胞>5個/HP,紅細胞>3個/HP。
①將顯微鏡復檢結果作為金標準,評價尿液干化學法、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法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于該組尿液標本的診斷結果。②比較尿液干化學、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于該組尿液標本白細胞、紅細胞陽性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與符合率。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該組413份尿液標本經(jīng)顯微鏡復檢結果檢測白細胞陽性125例(30.27%),陰性288例(69.73%);紅細胞陽性120例(29.06%),陰性293例(70.94%)。見表1。
表1 不同檢測方式對于尿液標本的診斷結果對比
尿液干化學法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尿液標本白細胞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準確率均高于單純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檢測方式對于尿液標本白細胞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與準確率對比(%)
尿液干化學法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尿液標本紅細胞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準確率均高于單純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檢測方式對于尿液標本紅細胞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與準確率對比(%)
尿液分析是指利用理學、化學、目測、顯微鏡與儀器對尿液進行分析,以期預防、診斷與評估循環(huán)、泌尿、肝膽、內(nèi)分泌等系統(tǒng)疾病[6]。尿液標本留置方便,且對機體無創(chuàng)傷性,所以尿液分析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開展[7]。然而,尿常規(guī)檢測的影響因素較多,例如:尿液標本存放、采集、運送,以及各實驗室儀器差、檢驗流程與模式不同等因素,導致檢測結果參差不齊[8]。因此,亟需通過規(guī)范的尿液標本檢測方式保障患者的臨床診療工作質量。
尿有形成分采用光電比色原理定性檢測尿液中的成分,繼而分析尿液中的理化性質;尿液干化學法則利用流式細胞計數(shù)法,以熒光染色技術處理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并將其暴露在紅色半導體激光下,通過觀察不同角度散射光與熒光差異性,繼而識別有形成分[9-11]。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雖然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法的檢測原理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均會出現(xiàn)假陰性與假陽性,干擾整體檢測結果[12-13]。學者何祺等[14]對收集的687份門診患者尿液標本分別進行了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干化學分析,以尿沉渣鏡檢為金標準,結果顯示兩種技術聯(lián)合檢測白細胞結果的靈敏度100.0%較單純尿干化學分析法的84.0%高,檢測紅細胞結果的靈敏度97.8%,較單純尿有形成分分析86.5%高,其認為兩種方法各具優(yōu)缺點,聯(lián)合檢測可以降低漏檢率。陳贊兵[15]采用尿有形成分分析與尿液干化學法檢測827例尿液標本中的白細胞與紅細胞,以顯微鏡復檢結果為金標準,結果顯示二者聯(lián)合檢測白細胞、紅細胞與顯微鏡鏡檢的符合率分別為96.37%、94.44%。該組413份尿液標本經(jīng)顯微鏡復檢結果檢測白細胞陽性125例 (30.27%), 陰性288例(69.73%);紅細胞陽性120例(29.06%),陰性293例(70.94%)。尿液干化學法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尿液標本白細胞檢測的靈敏度94.40%、特異度95.83%、陰性預測值97.53%、陽性預測值90.77%、準確率95.40%均高于單純尿有形成分分析(P<0.05),以及尿液干化學法68.00%、90.28%、86.67%、75.22%、83.54(P<0.001)。尿液干化學法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尿液標本紅細胞檢測的靈敏度95.83%、特異度97.27%、陰性預測值98.28%、陽性預測值93.50%、準確率96.85%均高于單純尿有形成分分析72.50%、92.15%、89.11%、79.09%、86.44%,以及尿液干化學法68.33%、91.47%、87.58%、76.64%、84.75%(P<0.05)。結果可見,通過尿液干化學聯(lián)合尿有形成分分析對尿液標本進行初篩,能夠有效保障檢測結果的符合率,具有靈敏度、穩(wěn)定性、精密度高等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尿液干化學與尿有形成分分析聯(lián)合檢測尿液成分能夠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保障臨床診療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