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良 王道重 王玉峰 劉旭寧
(91206部隊 青島 266108)
為了避免單個作戰(zhàn)平臺傳感器探測不到目標或者探測目標不精確等問題,采用多傳感器組網技術[1~2],多平臺協(xié)同探測[3~4],使各作戰(zhàn)平臺探測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進行融合處理,即多傳感器信息融合[5],從而生成更加精確的戰(zhàn)場態(tài)勢圖,并為整個戰(zhàn)斗群所共享,充分拓展了各平臺的作戰(zhàn)效能,形成整體對抗的優(yōu)勢。多平臺協(xié)同探測是不同空間的交迭,不同頻段的互補,各平臺探測的目標信息可以相互驗證,能夠保證目標航跡的精確性和時效性。多平臺協(xié)同探測情況下,由于各作戰(zhàn)平臺地理位置不同,它們所探測的目標信息都是以自身坐標系為基準的,要進行信息融合,就要轉換成統(tǒng)一的坐標系;此外,協(xié)同作戰(zhàn)系統(tǒng)指揮控制中心共享目標信息時,也需要各作戰(zhàn)平臺將目標信息轉換成本地坐標才能夠進行打擊。所以,坐標系轉換技術是跨平臺協(xié)同探測[6~8]、協(xié)同跟蹤[9~10]、射擊諸元計算[11]、多武器協(xié)同控制等問題的關鍵所在。
坐標轉換技術是從一種坐標系轉換到另一種坐標系的過程,是空間實體位置的描述。多平臺協(xié)同探測情況下,目標相對于各作戰(zhàn)平臺的位置描述是不一致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地理坐標系和地心坐標系之間的轉換。
設地理坐標系(M,L,B,H),其中,M表示平臺質心和地理坐標系原點,L表示平臺經度,B表示平臺緯度,H表示平臺相對于海平面的高度;假設地球為標準的橢球,橢球中心O為地心坐標系原點,OZ軸為地球旋轉軸,指向北極,OY軸指向正東,OX軸垂直于平面ZOY,且符合右手法則,則地心坐標系為(O,X,Y,Z)。
假設地球為標準的橢球,設e為地球的偏心率,N表示球體曲率半徑,a表示地球的長半軸,b表示地球短半軸,則有:
設r為平臺地心坐標矢量,ψ表示平臺地心坐標角度,k表示修正系數(shù),D0表示初次迭代坐標角修正值,D表示最終坐標角修正值,則有:
圖1 平臺A探測目標T坐標系
已知平臺A的地理坐標為(LA,BA,HA),根據式(5)有平臺A的地心坐標為
則目標T的地心坐標系:
其中:
作戰(zhàn)平臺A和B處在地球的兩個點A、B,其地理坐標分別為WA=[LA,BA,HA]T和WB=[LB,BB,HB]T,平臺A和平臺B的北東天坐標系分別為XAYAZA和XBYBZB,目標T掠海飛行(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平臺A和平臺B所在坐標系各軸均不平行,假設平臺A和平臺B相距甚遠,受地球曲率的影響,AB兩點為弧線,采用三角定位[12]的方法誤差較大。
圖2 協(xié)同探測坐標系轉換
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平臺A沒能探測到掠海飛行的目標T,平臺B率先探測到目標T,在北東天坐標系XBYBZB中,目標T的俯仰角為εBT,方位角為θBT,斜距為RBT,目標T的坐標記為
同理,目標T在坐標系XAYAZA中的坐標記為
根據式(13),平臺A的地心坐標為
平臺B的地心坐標為
無論平臺A或者平臺B觀測目標T,在某一時刻,目標T的地心坐標是不變的,根據式(14)有:
所以:
再根據式(15)即可求出目標T在坐標系XAYAZA中的坐標,即目標T相對于A的地理坐標。
坐標系轉換技術是跨平臺協(xié)同探測、信息融合、協(xié)同跟蹤、射擊諸元計算、多武器協(xié)同控制等關鍵問題的基礎。本文介紹了地理坐標系和地心坐標系的相互轉換方法,多平臺協(xié)同探測情況下,各作戰(zhàn)平臺的經緯度是已知的,只要其中一個作戰(zhàn)平臺探測到目標的距離、方位角和俯仰角,即可計算出目標相對于其他作戰(zhàn)平臺坐標系的地理坐標。本文介紹的坐標系轉換方法簡易可行,但由于地球的長半軸、短半軸以及地球橢球的偏心率具有一定的誤差,所以在計算地心坐標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此外,戰(zhàn)場態(tài)勢是不斷變化的,地理坐標系、地心坐標系的轉換以及信息傳輸都具有一定的延遲,所以還要結合時間同步技術才能更加精確地計算出目標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