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東
在中國的歷史發(fā)展歷程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陶瓷藝術的脈絡貫穿始終,從古陶、彩陶、瓷器等等的發(fā)展之中,凸顯出我們祖先燒制技藝的不斷進步和釉彩工藝的逐漸豐富。江南小城宜興,具有著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歷史,也見證了陶瓷藝術的發(fā)展,直到明代的時候,紫砂從瓷器之中分離出來,這種介于陶和瓷之間的材質,以其良好的透氣性和可塑性受到了廣大茶友的喜愛,特別是紫砂的肌理具有古樸自然的紋路,用來進行陶刻裝飾非常合適,于是許多的藝術家選擇用書法、繪畫的手法在上面進行創(chuàng)作,然后通過刻刀鐫刻,呈現(xiàn)出一定的凹凸不平的層次感和立體效果,宛如金石之印,也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六方婷玉壺》采用了傳統(tǒng)的方器設計,六方的形態(tài)非常具有古典的韻味,特別是壺身的線條把器型承托得亭亭玉立,觀之令人非常的賞心悅目。此壺壺身挺括典雅,宛如一位妙齡女子,棱線清晰可見,壺底平整,端莊穩(wěn)重,壺嘴彎流,自帶弧度,優(yōu)美雋永,出水非常的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也是挺括自然,寬大的設計仿佛衣袂飄飄,端握也非常舒適。壺的肩部層次感十足,起承轉合的過渡也是充分地體現(xiàn)了作者精湛的技藝和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壺蓋六方,和壺口相吻合,氣密性良好,上面的壺鈕也是采用了橋型的設計,凸顯出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韻味,為剛硬的壺身增添了些許的靈氣。壺身的陶刻裝飾為篆體的“長樂”二字,字體古樸典雅,非常具有歷史韻味和書卷氣息,在錚錚有力的刻刀演繹之下,老辣大氣,吸引人的眼球。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六方婷玉壺》,作者把傳統(tǒng)的六方器型可以演繹到這樣的一種感覺,令人耳目一新,既有經(jīng)典的方器之剛正不阿,又有婷婷裊裊之美女姿態(tài),同時在陶刻裝飾的相得益彰之下,綜合了技藝、韻味和歷史之美,呈現(xiàn)出迷人的萬千魅力,讓我們能夠感受到紫砂藝術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
紫砂陶刻作為一種常見的紫砂裝飾手法,在紫砂藝術和文化的發(fā)展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開始的時候,紫砂器作為一種比較單純的用來沖泡茶葉的實用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起到的作用比較單一,隨著人們藝術審美的提高和許多文人雅士的參與,紫砂陶刻逐漸地廣泛起來,也讓紫砂產(chǎn)生了質的升華。宜興的紫砂藝人們廣泛地吸收了全國的文化藝術形式,許多的書法家、繪畫家和篆刻家等等都來到宜興,為紫砂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和紫砂藝人密切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了紫砂藝術新的繁榮?!伴L樂”二字,意思為永久快樂,語出自《韓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則長樂生而功名成” 之中,漢代的焦贛在《易林·小畜之夬》中也記載到:“如魚逢水,長樂受喜?!倍?,這兩字經(jīng)常以篆刻的形式出現(xiàn),清代龔自珍《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復》詩:“如作器者言詞良,長生長樂樂未央。”由此可見,“長樂”二字不僅僅是吉祥如意,蘊含著我們美好的祝福,其中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藝術審美和情感的表達。在許多的紫砂陶刻裝飾之中,也可以看到“長樂”的字樣。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六方婷玉壺》正是把紫砂方器和陶刻裝飾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讓我們在把玩紫砂器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感悟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紫砂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結語:在今天飲茶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飲茶文化的氛圍越來越濃郁的大環(huán)境之下,紫砂陶刻藝術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特別是當我們認識到“字隨壺傳,壺隨字貴”的重要性之后,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紫砂陶刻上面,也讓陶刻藝人們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回饋廣大壺友們的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