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金代流人對黑龍江藝術文化的影響

        2022-01-04 13:26:54
        民族藝術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金代黑龍江藝術

        馬 楠

        流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一般指流放之人,這其中既有因犯罪而遭受流徙之刑的人,更有為數(shù)眾多的因戰(zhàn)亂、政治等原因遭受拘禁和放逐的俘虜和平民。在中國古代,流人自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莊子·雜篇·徐無鬼》中就有關于流人的記載。流人往往被放逐苦遠之地,遠離鄉(xiāng)土,備受肉體苦痛和精神折磨,多數(shù)流人客死異鄉(xiāng)。但在中國流人史中,許多流人,尤其是文人、官員等流人群體,或自強不息,或隨遇而安,在流放地留下了精彩的文化片段,甚至推動了當?shù)匚幕陌l(fā)展。

        黑龍江的流人史較為久遠,有史可考約略自金代起,元明兩代有所中斷,至清代黑龍江的流人數(shù)量再度激增。金代流人的藝術文化為黑龍江藝術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輸入了新鮮內容,中原漢族藝術文化一經與黑龍江邊疆民族藝術文化相結合,立即釋放出巨大的凝合力,加快了黑龍江地區(qū)宋金以來藝術文化的發(fā)展進程。

        一、金代以前黑龍江的主體藝術文化

        在金代流人來到黑龍江之前,黑龍江的主體藝術文化是由肅慎、鮮卑、靺鞨、女真等古老北方民族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邊疆民族藝術文化,以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為代表。

        據(jù)史料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黑龍江地區(qū)自先秦以來主要生活著肅慎、穢貊和東胡三大古老族系。這三大族系生活時代有所重疊、區(qū)域相互交叉,從現(xiàn)代語言學分類的角度上看,都屬于阿爾泰語系,他們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其歷史演變的進程卻差異巨大——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形成了高度的文明;有的經過分化、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而延續(xù)至今;有的則不斷分裂、弱化,最終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三大族系的主要生活區(qū)域在黑龍江及周邊地區(qū),清代中葉以前,肅慎、穢貊和東胡三大族系及其延脈構成了黑龍江邊疆民族的主體,其藝術文化在這一時期內也成了黑龍江的主體藝術文化。

        (一)肅慎族系及其創(chuàng)造的 “渤海文化” 和 “金源文化” 兩大高峰

        肅慎人是有文獻記載的黑龍江最早的先民,是現(xiàn)代滿族的祖先,其生活區(qū)域主要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流域。上古時期,肅慎稱息慎,西周至戰(zhàn)國稱肅慎,戰(zhàn)國后期改稱挹婁,公元5世紀后又改號勿吉,到了北朝末年再改號靺鞨。靺鞨分為7部,其中,7世紀末粟末靺鞨統(tǒng)一附唐各部,其首領大祚榮被唐玄宗封為渤??ね?,唐朝又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渤海國前后歷時二百余年,享有 “海東盛國” 的美譽,創(chuàng)造了渤海文化。渤海文化以吸納唐文化為主體,兼及吸收了高句麗文化、夫余文化等多種文化因素。①武松:《渤海文化來源研究》,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渤海文化留下了 “三靈屯” 渤海國遺址以及大量豐富的文化遺存。渤海國藝術曾盛極一時,獨具特色,以楊泰師的《夜聽搗衣詩》、王孝謙的《對月思鄉(xiāng)詩》為代表的詩歌文學藝術,以三靈墳彩繪墓室壁畫為代表的繪畫藝術,以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出土寶相花紋磚為代表的雕塑藝術等形式豐富、水準高超。但一般認為,渤海文化的影響力僅僅局限在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及周邊比較有限的區(qū)域內,在其他地區(qū)則影響很小,這也是黑龍江古代邊疆民族文化的一大特點。

        五代時,居于北部的黑水靺鞨被契丹稱作女真,遼滅渤海國后,部分女真人和渤海國人一同入遼,被合稱為 “熟女真” ,而留居故地的女真人被稱為 “生女真” , “生女真” 完顏部落逐漸強大,統(tǒng)一女真各部。1115年,女真部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大金國,立都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金朝在此歷四帝,創(chuàng)造了 “金源文化” 。關于 “金源文化” ,將在后文進行詳述。

        (二)穢貊族系、東胡族系創(chuàng)造的 “夫余文化” 等邊疆民族文化

        除了肅慎族系創(chuàng)造出 “渤海文化” 和 “金源文化” 兩大文化高峰外,穢貊族系、東胡族系也對黑龍江古代邊疆民族藝術文化的構成起到了一定作用。穢貊人也是中國東北的古老民族,穢貊人的北支為索離族,中原漢族政權稱其為夫余(亦稱扶余),在漢魏時期創(chuàng)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夫余文化。夫余早期文化發(fā)祥于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昂昂溪區(qū)等地,分布于嫩江流域,其青銅藝術較為發(fā)達,以嫩江下游出土的 “立馬青銅” 牌飾、 “虎和瑞獸相斗” 牌飾等為代表。此外,在黑龍江境內還發(fā)現(xiàn)了由同屬穢貊族系的沃沮人大約同期創(chuàng)造的沃沮文化等。8世紀初,夫余被黑水靺鞨及由東胡族系分化、演變而來的室韋諸部所吞并,至此,穢貊—夫余族系完全融合到肅慎和東胡族系之中。

        東胡,也稱作土方或屠何,也是我國東北古老民族。東胡族系在戰(zhàn)國至秦這一時期已十分強盛,后因與匈奴戰(zhàn)亂而瓦解,主要分解為烏桓和鮮卑兩個部落,后世柔然、契丹、室韋、蒙古等族也均為東胡族系演變而來。這一族系在黑龍江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鮮卑早期文化,留下了大興安嶺加格達奇日月星辰祭天巖畫等珍貴的藝術文化遺跡。

        縱觀金代以前黑龍江邊疆民族藝術文化的面貌,可以發(fā)現(xiàn)其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以三大古老邊疆民族族系藝術文化為基礎,積極吸納中原漢族先進藝術文化,在一定歷史階段和區(qū)域形成了獨具特色、較為發(fā)達的藝術文化高點;二是各邊疆民族族系藝術文化之間既有繼承、交融,也有征伐、毀滅,呈相對而言的 “島式” 分布,沒有形成大一統(tǒng)的主體,因而也就沒有形成居于統(tǒng)攝和領導地位的主流藝術文化;三是 “渤海文化” “金源文化” 等區(qū)域文化高峰沒有形成歷史延續(xù),而是隨著邊疆民族政權的興衰而反復 “歸零” ,湮沒于史海,使得黑龍江古代藝術文化發(fā)展,尤其是近古藝術文化發(fā)展較為滯后。

        二、金代流人帶動中原藝術文化流入黑龍江

        有文獻可考,東北流人史始于西漢,見于《漢書·哀帝紀》。此后,三國、北魏、遼代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東北流人的流放地主要集中在以遼河流域為中心的地區(qū),后晉的晉出帝石重貴流徙于黃龍府(今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是第一個客死東北的亡國之君。但直到女真人建立金代政權后,黑龍江才成為中原漢人有據(jù)可查的流放地,中原漢族藝術文化也才開始隨大批流人集中流入黑龍江。在《金史》中, “金源” 一詞既指以金上京為中心的金代京畿地區(qū),又指金代政權。金代建國以后,將漢文化看作是 “金源文化” 寶貴的財富和重要的來源,這一點與后世女真族的后裔滿洲人入關后主動學習和接受漢文化存在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

        金代流人的流放地主要集中在冷山(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以及金上京會寧府。金代將都城上京會寧府也作為流放之所,似乎難以理解,但回顧金代歷史,金初四帝(金太祖完顏旻、金太宗完顏晟、金熙宗完顏亶、海陵王完顏亮)后,金代就已入主中原,黑龍江不再是金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這也就不奇怪了。后世清代同樣發(fā)源東北,入關后也同樣把東北作為流放地,亦是此因。金代的流人主要是被虜獲的漢人與契丹人戰(zhàn)俘、被扣留的宋朝官員,以及金朝統(tǒng)治集團中的失勢者,其中以中原漢族流人為主。這些人不同于普通的罪犯,他們被流放的同時帶來了財富、技術和文化的轉移,帶動了金代的發(fā)展。

        有金一代,女真政權一直采取擄中原之民以 “實內地” 之舉,即充實以金上京為中心的政權故地,尤其在金太宗天會年間到達高峰。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這一年發(fā)生的 “靖康之難” 是 “金源文化” 融合發(fā)展的轉折點。在 “靖康之難” 的整個歷史過程中,二十余萬宋人被金兵虜至東北①李興盛:《中國流人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頁。。這二十余萬人中,包括徽欽二帝及其后妃、皇子、宗室、貴戚等三千多人,徽欽二帝起初被關押在金上京會寧府,后來又改囚于五國城,最終客死此間,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流人,留下了 “坐井觀天” 的典故,同時,還包括大批文人、匠人、藝人。

        韋承在《靖康稗史箋證》之《甕中人語》中記載道: “(北宋靖康元年丙午十二月)二十五日,虜索國子監(jiān)書出城。二十八日,虜索秘書錄所載古器出城?!ň缚刀甓∥凑拢┒迦?,虜索玉冊、車輅、冠冕一應宮廷儀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樂工數(shù)百人?!湃?,虜索大禮儀仗、大晟樂器、后妃冠服、御馬裝具出城。二月初一日,虜索工匠各色人及三十六州守臣家屬出城。初二日,虜索天臺渾儀、三館太清樓文籍圖書、國子監(jiān)書板,又絲綿數(shù)萬斤出城。初三日,虜索藏經、道經書板出城?!娜眨敱M索司天官、內侍、僧道、秀才、監(jiān)吏、裁縫、染、木、銀、鐵各工、陰陽、伎術、影戲、傀儡、小唱諸色人等及家屬出城?!湃?,虜索朱勔家書畫及架庫油衣什物、生藥、玳瑁?!雹冢鬯危荽_庵、耐庵編,崔文印箋證:《靖康稗史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74—85頁。這既是對金人殘暴侵略掠奪的如實記錄,但又在其中呈現(xiàn)出不一般的意味。

        對比13世紀蒙古大軍的征伐,顯見女真人政權對文化藝術的向往和偏好,虜獲的戰(zhàn)利品中既有以北宋 “秘閣三館” (昭文館、集賢院、史館)館藏為代表的書籍、古玩、樂器、書畫,更有樂工、影戲、傀儡、小唱等各色藝人,亦有各類技術匠人。這是一次殘暴的掠奪,但客觀上也造就了中原藝術文化首次集中式、大規(guī)模流入黑龍江,其直接影響了金代藝術文化的形態(tài)面貌和發(fā)展進程。

        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tǒng)治的未來結果》中說,野蠻的征服者自己總是被那些受他們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①[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頁。同樣作為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用野蠻這樣的歧視性詞語形容金代女真人,但馬克思總結的歷史規(guī)律確實在其身上得以印證。也就是說,金代一方面在政治、軍事上對宋代政權扮演征服者的角色,甚至直接導致北宋的覆滅,但與此同時,卻心甘情愿地扮演著文化上的被征服者,積極主動地歡迎、接納和吸收來自中原漢族政權、地區(qū)和人民的先進文化。

        三、金代黑龍江流人取得的主要藝術成就

        大批流人,尤其是官員、文人、匠人、藝人被擄掠、扣留以 “實內地” ,大大促進了金代黑龍江地區(qū)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冶鐵業(yè)、造船業(yè)和商業(yè)貿易等得到極大發(fā)展的同時,金代文化藝術也受到了來自中原漢族文化的巨大影響。一批流人在不同領域取得了突出的藝術成就,這既體現(xiàn)在流人群體在藝術創(chuàng)造方面取得的成就上,如在文學領域方面,同時也體現(xiàn)在流人群體在對黑龍江藝術發(fā)展影響方面取得的成就上,如在宮廷禮樂方面??傊魅嗽诮鸫邶埥囆g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一)表演藝術方面

        表演藝術方面主要有宮廷禮樂和樂舞百戲等藝術形式。

        其主要體現(xiàn)在金代宮廷禮樂、教坊音樂和民間百戲等表演藝術方面?!督鹗贰分稑飞稀烽_篇就對金代音樂做了言簡意賅的概述: “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樂,然而未盡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際,日修月葺,粲然大備。其隸太常者,即郊廟、祀享、大宴、大朝會、宮縣、二舞是也。隸教坊者,則有鐃歌鼓吹,天子行幸鹵簿導引之樂也?!雹冢墼菝撁摰龋骸督鹗贰罚本褐腥A書局,2017年版,第577頁。其義為:金初滅北宋,才開始有音樂,但還不是很精良,到了金世宗、章宗年間,經過不斷雕琢,已經十分完備了。屬于宮廷禮樂的,有祭祀天地祖廟、供享、大宴群臣、歲首大朝會、宮廷威儀、文武二舞之樂;屬于教坊音樂的,有軍中樂歌、鼓吹樂、天子鑾駕導引樂。

        這一方面得益于女真政權對中原漢族文化的主動追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被虜獲的宋代樂工、藝人的被動傳輸。吳激的詞作《春從天上來》就記載了一位北宋宮廷戲班 “梨園太平樂府” 的鼓瑟藝人 “老姬” 被擄至會寧(金上京),以瑟譜就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無限哀怨。

        至于民間 “散樂” ,也就是民間百戲之樂。在《靖康稗史箋證》之《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中有專門記載。 “酒三行則樂作,鳴鉦擊鼓,百戲出場,有大旗、獅豹、刀牌、砑鼓、踏索、上竿、斗跳、弄丸、撾簸旗、筑毬、角觝、斗雞、雜劇等” 。③[宋]確庵、耐庵編,崔文印箋證:《靖康稗史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1頁。其中,包括舞大旗、踩繩等雜技表演,馴獅豹、斗雞等馬戲表演,砑鼓等舞蹈表演,摔跤、擊球等競技表演,雜劇等戲劇表演,種類豐富。而且, “又有五六婦人涂丹粉艷衣,立于百戲后,各持兩鏡,高下其手,鏡光閃爍,如祠廟所畫電母”④[宋]確庵、耐庵編,崔文印箋證:《靖康稗史箋證》,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41頁。,即通過鏡光反射制造舞臺效果,是中國古代的 “燈光” 和 “舞美” 。這是有關中原樂舞白戲出現(xiàn)于金代宮廷的最早文獻記錄。

        1973年,黑龍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出土金代八面樂舞石幢,石幢中部為柱狀八面體,八面各有浮雕,每面一人,其中七人演奏,有擊鼓、吹笙、弄簫、彈琵琶等,另有一人翩翩起舞,研究者認為這些歌舞樂工極可能就是從中原擄掠來的漢人。目前這件文物藏于黑龍江省博物館。⑤李艷紅:《金代民族服飾的區(qū)域性研究》,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7年版,第168頁。

        (二)造型藝術方面

        造型藝術方面主要有書法、繪畫和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

        金代黑龍江流人群體中多書畫名家,如金初詞壇盟主吳激,系書畫家米芾之婿,字畫俊逸,頗得米芾筆意;宇文虛中、高士談等既是著名詞人,又是書法家??上н@些書畫家存世作品極少,僅有宇文虛中《時立愛墓志》、高士談撰《草書韻會》等。

        圖1 宇文虛中《時立愛墓志》蓋拓本①伊葆力編:《金代書畫家史料匯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頁。

        這一方面與其流人身份有關,其客在異鄉(xiāng)、身陷囹圄,不得自由,也不敢隨意流傳作品。公元1132年,即天會十年,趙和劉文彥誣告謀反案后,因恐怕被抓住把柄,宋徽宗將所作千余首詩詞付之一炬,致使傳世無幾,亦是此理。另一方面,源于流放之地條件艱苦,不似中原。流放期間,由于無錢買紙,洪皓學習女真人,將樺樹皮曬干抄寫書籍,書就 “樺葉四書” ,這可謂是極具歷史和地域特征的藝術質料。

        宋徽宗趙佶在流徙中也重操畫筆,據(jù)《嘯亭雜錄》記載,清乾隆年間,曾出土宋徽宗所畫鷹軸及晚年日記。盡管出土地點與宋徽宗最終客死地點并不一致,但時人認為此確系宋徽宗所作,并且極有可能是為金人所作。②溫洪清、廖懷志:《宋人蔡鞗撰〈北狩行錄〉記述徽欽二帝在五國城的囚禁生活》,《黑龍江史志》2007年第8期。清代詩人徐忠亮在詩作《題宋徽宗畫鷹》中這樣寫道: “黃沙漠漠北風寒,五國城中度應難??低醪蛔鼹棑P計,流落人間畫里看?!?正是持此種觀點。

        此外,由于大批 “工匠各色人” 遭擄掠而流徙金上京等地,金代的石刻、瓷器、玉器、銅鏡等工藝一方面在制造水平上極大提高,另一方面在藝術風格上受到中原文化的極大影響。最典型的是金代銅鏡, “銅鏡技術主要是從我國宋代民間制鏡技師被大量地遷往北方后所形成的,金代的銅鏡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風格”③任玥:《黑龍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考》,《中國民族博覽》2016年第11期,第222頁。。如1964年在哈爾濱市阿城新華鄉(xiāng)出土的金代 “雙鯉魚銅鏡”④《金雙鯉魚銅鏡》,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網站,http://www.jsjlsbwg.org.cn/detail.asp?id=265,發(fā)表時間2019年1月25日。,鏡面主紋為兩條欲躍出水的鯉魚,鯉魚互相追逐,首尾銜接,鏡子周邊飾蔓草紋,整個畫面生動活潑,是國內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最重的銅鏡,被稱為 “銅鏡之王” 。

        圖2 金代雙鯉魚銅鏡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藏

        又如出土于哈爾濱市香坊墓葬、現(xiàn)藏于黑龍江省博物館的金代黃玉鳳紋佩,以及前文提到的金代八面樂舞石幢等。這些造型藝術的珍貴遺存, “通過原始的直觀生動和逼真的寫實性手法,有效再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社會禮樂文化、藝術文化發(fā)展傳承的歷史面貌”⑤李榮有:《中國音樂圖像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9年版,第20頁。。

        (三)文學藝術方面

        文學藝術方面主要有詩歌等藝術形式。

        金代流人文學藝術,尤其是詩歌文學藝術成就是比較突出的,作品數(shù)量較多。其中首推徽欽二帝,尤其是宋徽宗趙佶。趙佶在藝術上的造詣極高,他自創(chuàng)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 “瘦金體” ,他熱愛花鳥畫,自成 “院體” ,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趙佶很可能會成為一位成就卓著的藝術家。趙佶擅詩詞,流放邊塞后常常傷時感事、長歌當哭,詩詞較多,但流傳下來的僅有十幾首。存世詩有《清明日作》《在汧州作二題》《失題(杳杳神京路八千)》《在北題壁》等,存世詞有《燕山亭·北行見杏花》《眼兒媚》等,其中詞句 “衰殘病渴那能久,茹苦窮荒敢怨天”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等可見其心境一斑。囚禁之中,心情較好之時,趙佶亦與皇室成員對聯(lián)解悶。在由宋徽宗公主駙馬、蔡京之子蔡鞗所撰,記錄宋徽宗北狩(囚禁)生活事件的《北狩行錄》一書中,載錄了趙佶與其子之間的對聯(lián) “方當月白風清夜,正是霜高木落時” “落花滿地春光晚,芳草連云暮色深” 等,可謂苦中作樂、聊以安慰。

        宋欽宗趙桓亦能詩詞,曾作《西江月》二闋等,也無外乎大發(fā) “我今父子在穹廬,壯士忠臣何處” 的悲涼感慨。最終,徽欽二帝都客死五國城(亦說宋欽宗趙桓死于燕京,無據(jù)),其詩詞成為大荒悲歌。

        除徽欽二帝外,出使金朝被扣留的洪皓、張邵、吳激等宋朝官員,被虜獲至金地的李之翰等宋朝名士,也留下大量文人著述。其中,既有如徽欽二帝一般的感懷之作,也有如洪皓《山頂花》這類自娛之作。洪皓著述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流放冷山等地的金代見聞錄《松漠紀聞》二卷。《山頂花》這首詩就是洪皓在冷山所作,詩中贊山頂花之美 “品類海棠無杰句,方言山頂更雄夸” ,嘆山頂花之殘 “萬片隨風正可嗟,殘枝帶雨認梨花” ,體現(xiàn)了洪皓無奈之境遇中的片刻超脫。

        四、金代流人推動黑龍江藝術發(fā)展的媒介

        藝術作品的存在和傳播要依托于不同的質料媒介。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一些藝術形式還要以人作為保存和傳播媒介,如商周以來的禮樂文化、兩漢以來的樂舞百戲等。此外,藝術傳播更需要信息傳輸?shù)慕M織和機制媒介。在推動流人藝術文化與女真人藝術文化融合,促進兼容并包的 “金源文化” 發(fā)展,乃至帶動黑龍江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這種組織和機制媒介大致包括以下三個層面。

        (一)宮廷禮樂層面

        如前文所述,金初女真政權統(tǒng)治者對中原漢族文化采取了一種主動適應的態(tài)度,以至于中原藝術文化首先在金代宮廷內部蔚然成風。金代第三帝金熙宗完顏亶南征之時虜獲大批中原文人儒士,主動向其學習漢族儀俗, “賦詩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戲”①[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79頁。,金初第四帝海陵王完顏亮更是 “嗜習經史,一閱終身不復忘,見江南衣冠文物,朝儀位著而慕之”②[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87頁。。這一時期,在金代貴族和官員中,漢化程度已經很高。

        金初四帝時期,女真政權統(tǒng)治者一邊直接使用在 “靖康之難” 掠奪的大量 “宮廷儀物” “大禮儀仗” “大晟樂器” ,并調度虜獲和降金的樂工、匠人制造鐘、罄等宮廷禮儀樂器,一邊積極學習和效法宋代朝廷 “郊廟” “祀享” “大宴” “大朝” 之禮儀樂舞?!督鹗贰分稑废隆肪驮敿氂涊d了金代宗廟樂歌、殿庭樂歌等,甚至詳細記錄了祭祀禮樂的完整過程和鼓吹樂隊的編制構成。到了金代第五位皇帝金世宗完顏雍時期,女真政權中心已經由金源故地上京會寧府遷至中都燕京(今北京)。金世宗曾感慨: “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蓋以備禮也,非朕心所好?!雹郏墼菝撁摰龋骸督鹗贰罚本褐腥A書局,2017年版,第103頁??梢?,當時金代宮廷禮樂已經完全效法漢風,即儒家禮樂習俗,雖然金世宗心所不愿,卻也是回天乏術了。

        這種宮廷禮樂之風后來還熏染到了其他藝術領域,如文學領域。金初四帝時期的詩人多為 “異代” 文人,即流人文人,但由于宮廷 “漢風” 日盛,一些金代貴族文人和官員也漸漸喜文弄墨,在宮廷燕飲等場合,不僅要有樂舞助興,更要有詩詞唱和。到了金世宗、金章宗時期,甚至出現(xiàn)了宮廷文人群體。

        (二)儒學興教層面

        金初的宋朝官員和文人名士在流徙之地的命運不盡相同。第一類是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的,如使金被羈的愛國名臣洪皓、張邵等;第二類是知曉變通、曲線救國的,如被扣留后入仕金朝的宇文虛中、吳激等;第三類是賣主求榮、奴顏婢膝的,如金朝扶植的傀儡偽齊皇帝劉豫等。其中,被迫留金的宋朝使節(jié)既無法效死朝廷,更不愿屈膝降金,在流徙之地只能以教育興學來抒懷胸臆,有的還不得不以教書為業(yè)而過活, “多向女真民族教授儒家經典及詩詞文賦,從而讓女真民族初步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①霍明琨:《宋代赴金使節(jié)對金代文化教育的影響》,《滿語研究》2006年第2期,第104頁。。

        如前文所述,洪皓使金被扣留,堅不受金職,又不可歸宋,只能以教授村人子弟自給。受到條件所限,洪皓無錢無紙,即用樺樹皮(亦說樺樹葉)書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被稱為 “樺葉四書” 。連金太祖時期的宰相、女真文字的創(chuàng)制者完顏希尹,也聘任洪皓為其子的家庭教師,可見其在金地的影響。洪皓興教之時, “為金人所敬,所著詩文,爭鈔誦求鋟梓”②[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9156頁。,也就是詩文被金人爭相傳誦印刷,這使得儒家文化及中原漢族文學藝術得以傳播。又如張邵,同樣出使金朝被羈,既不愿臣于偽皇帝劉豫,更不愿臣于金人,被流徙至會寧,生計艱難。金人聽說張邵為儒學大家,愛慕不已,紛紛從之求學。同樣是由于缺少紙張,學生子弟們就 “斷木書于其上,捧誦既過,去之復書”③[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5頁。,也就是在木頭上書寫,誦讀之后,削去表層,繼續(xù)書寫,由于這種 “木書” 久久使用切削后,兩頭尖、中間圓,還被形象地稱為 “木橄欖” 。張邵講授《易經》時,聽眾云集,并以錢米布帛供給,張邵賴以生計。

        無論主動或被動,洪皓、張邵一類文人、儒士興學金地,將儒家文化直接傳授給女真人,這對于中原漢族藝術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對于女真政權統(tǒng)治者儒學素養(yǎng)和意識的提升,客觀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到了金熙宗時期,大興禮樂,甚至在金上京修建了孔廟,并自此開始御試取士。金上京孔廟大致位于現(xiàn)在的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阿什河南城村,可惜今日已無留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和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的兩次科舉取士空前輝煌,金上京孔廟成為金代前期塞北儒學圣地。

        (三)匠作工藝層面

        由于金代女真人與大批南宋流人及其他中原漢人移民雜居、交流,漸漸出現(xiàn)了兩個民族發(fā)生民間藝術文化融合的現(xiàn)象。這種融合以 “靖康之難” 為加速標志。 “靖康之難” 前,這種融合主要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礎上。如天輔七年(公元1123年),北宋名士許亢宗出使金朝,不僅帶去指使、譯語指使、書表司、習馭司、龍衛(wèi)虞候、宣撫司等隨員,還帶去了后苑造作所的 “作匠” ,這次出使被稱作 “宋金友情的最后見證” ,許亢宗非但未如此后的宋使一樣被扣留,反而受到禮遇。 “靖康之難” 后,這種融合則改為主要建立在文化掠奪的基礎上,由于流人中有大批被虜獲的宋代樂工、藝人和匠人,在藝術文化領域這種融合的趨勢就更加明顯。

        如在服飾上,女真人不僅從中原漢人那里學到了紡織技術,而且還進一步學到了織金工藝和刺繡工藝,大量運用龍紋、如意等中原漢族藝術文化裝飾元素。在被稱為 “塞北馬王堆” 的哈爾濱市阿城區(qū)金代齊國王墓出土文物中,就有大量精美的織金藝術品,還有仿中原漢制的刺繡女鞋。金代齊國王完顏斡論逝于1162年,是金初重臣,其墓中文物正是 “靖康之難” 后金代藝術文化主動效仿中原漢風的有力證據(jù)。

        又如金代最有代表性的青銅鏡工藝。金源故地所處的阿什河流域礦產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石灰石、鐵、銅等礦產資源,女真人很早就懂得 “燒炭冶煉” 的技術。金初,由于女真統(tǒng)治者大力推行 “實內地” 政策,尤其是在 “靖康之難” 中虜獲大批能工巧匠,不僅青銅工藝技術得以極大提升,青銅鏡的紋飾內容也發(fā)生很大變化。青銅鏡不僅有象征女真人漁獵傳統(tǒng)和生殖文化的鯉魚等紋飾,更有受到中原漢族藝術文化影響的人物和故事紋飾,尤其是體現(xiàn)儒家文化思想的民間傳說與歷史典故,如觀音顯圣、麻姑獻壽、許由巢父、許遜降龍、柳毅傳書等。

        可見,金代女真人初以部族文化為根,但隨著政權實力的增強和統(tǒng)治區(qū)域的擴大,以部族文化的認同卻無法繼續(xù)推行,從主觀到客觀都呈現(xiàn)了超越民族性的變遷。①王耘:《金代從地域到國家的政治文化認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頁。這種變遷更多是來自女真政權統(tǒng)治者主動適應,是在為入主中原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礎。從文化的視角,可以看到這種自適應吸納和融合金代流人的藝術文化因素,從而影響和推動了黑龍江近古以來藝術的發(fā)展。

        五、金代以后黑龍江流人藝術的發(fā)展和演變

        公元1211年至1234年蒙金戰(zhàn)爭后,金朝覆滅,東北人口劇減,女真族由過去的統(tǒng)治階級成為被統(tǒng)治階級,和北方漢人、契丹人一樣被列為三等民,黑龍江地區(qū)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呈現(xiàn)倒退趨勢。元代有將流人遣戍東北的明文規(guī)定,流放地主要有黑龍江的奴兒干(今在俄國)、肇州等地,其流人數(shù)量較少,流人文化幾乎湮沒于史海,更沒有形成代表性藝術成就。到了明代,流人被發(fā)配的戍所多集中于現(xiàn)今的遼寧地區(qū),黑龍江流人史出現(xiàn)了斷層。

        中原漢族藝術文化再次集中回歸黑龍江地區(qū)要延宕至清初。這一時期,黑龍江的流人數(shù)量激增,這緣于清朝律法嚴酷,多因一言一行而獲罪且連累親族,尤其是乾隆年間,文字獄盛行,充軍發(fā)配更是司空見慣。當時黑龍江的流人以發(fā)配寧古塔為最眾,寧古塔舊城即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寧古塔新城即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此外還有卜奎(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城(今黑龍江省黑河市璦琿區(qū))等。清代流人對黑龍江藝術文化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遠大于金代。

        以流人吳兆騫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游記,作品包括《何陋居集》《秋笳集》《柳邊紀略》《寧古塔紀略》等,著述頗豐,其中含有不少對黑龍江藝術文化的記載。流人張縉彥邀集吳兆騫、姚其章、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創(chuàng)辦了 “七子詩會” ,這是黑龍江第一個詩社。流人文人群體將漢族的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帶到了黑龍江,不僅豢養(yǎng)優(yōu)伶、戲班,演戲唱曲,甚至還創(chuàng)作戲劇。清乾隆年間因文字案下獄,嘉慶年間改判謫戍黑龍江的流人程煐就在卜奎創(chuàng)作了神話題材的南戲,即傳奇《龍沙劍傳奇》,全本30出,這是黑龍江第一部戲劇作品。 “雖然一時昆弋名曲、下里巴人雜會于斯,但其影響既深且遠,就整個文化生活層面看,其意義尤大于詩書教化”②趙中孚:《清初東三省北部的開發(fā)與漢化》,《 “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6年第15期(下冊),第8頁。。清代的流人創(chuàng)造了黑龍江文化史上的很多個第一,他們留下的文化印記絢麗多彩,這種文化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雖然有限,卻為近代中原文化傳入黑龍江的高峰——闖關東開辟了土壤。

        結 語

        黑龍江自古是北方邊疆民族的主要聚集地,其藝術文化主要由三大族系文化發(fā)展、演變、融合而構成。在金代以前,已有與中原漢族文化的交流和借鑒,雖創(chuàng)造了一些極具特色的 “文化島” ,但其影響范圍和程度都較小,也沒有延續(xù)后世。與此同時,黑龍江又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的主要流放地之一。作為邊疆民族,女真人建立金代政權并入主中原。在政權初創(chuàng)期,即 “金初四帝” 時期,不僅以黑龍江金上京會寧府為都,更以其及周邊地區(qū)為宋朝皇室、官員、文人等的主要流放地。由于對中原漢族文化的自適應,女真政權統(tǒng)治者采取了主動學習和吸收的方式,甚至采用了極端的掠奪方式,以 “靖康之難” 為典型代表。由于這種文化的吸收和掠奪,一大批樂工、藝人、匠人和一大批藝術文獻、藝術品集中流入黑龍江,豐富、充實了 “金源文化” ,加快了金代藝術文化漢化的速度,提升了金代藝術文化的整體層次,乃至推動了黑龍江地區(qū)近古藝術文化發(fā)展的進程。這些藝術文化的因素不僅融入黑龍江地區(qū)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作為基因血脈,與后世同為女真族系建立的清朝政權形成了世代呼應的關系,這為黑龍江地區(qū)藝術文化的近現(xiàn)代發(fā)展奠定了歷史基礎。

        猜你喜歡
        金代黑龍江藝術
        金代張楠墓志考釋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金代吏員服飾淺探
        對金代提點刑獄的幾點認識
        長白山冊封始于金代
        Write a caption
        紙的藝術
        黑龍江棄風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的av在线电影网无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a片久久久|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亚洲天堂av路线一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午夜dj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456亚洲影院| 国产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正在播放强揉爆乳女教师|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777久久| 亚州av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开心五月婷婷综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网页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 精品国产91天堂嫩模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电影|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一本色道精品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嫩模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av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91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 无码 偷拍 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