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子羽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教育意義的事情,能夠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1]。
但是就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現(xiàn)狀分析,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弱化了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功能,為此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從業(yè)人員,必須將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視起來。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雖然是針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一種補貼,但其本身的作用和價值卻不僅僅局限于物質層面。為了盡可能地提升資助工作的價值,學生資助工作者必須從資助工作價值的發(fā)揮角度進行思考,發(fā)揮出學生資助工作應有的作用和價值。但就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現(xiàn)狀分析,部分學校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時,僅僅將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作為一種物質層面的工作開展,只是將國家或學校的資助金給予學生,并未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各種經濟資助。學校教師和學生對學生資助工作經濟層面的重視以及思想層面的忽視,讓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
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需要被挖掘,需要被高職院校相關從業(yè)者進行強調,并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生資助工作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但反觀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現(xiàn)狀,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從業(yè)者更加關注資助發(fā)放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借助各種不同的資助形式對學生進行資助,期待能夠通過更加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切實的解決貧困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2]。但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角度分析,雖然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但其本身的思想教育性卻并未得到體現(xiàn),部分學生依然只是單純的通過不同的渠道得到國家或學校的幫助而已,并未對自己得到幫助的意義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導致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教育價值被弱化。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切實解決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怎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yǎng)人等問題,國家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針。要求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能夠基于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過程育人等角度進行思考,利用好每一份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教育資源,全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真正地將學生發(fā)展成為一名對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有價值的人才[3]。但就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現(xiàn)狀分析,國家資助和學校資助分別是由不同的部門進行負責,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各個部門也僅是從自身的角度進行分析,盡可能地提升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教育價值。從“三全育人”的角度分析,各個部門如此開展學生資助工作,雖然切實地履行了自身的職責,但實際育人的效果不佳,收效甚微也是擺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面前不爭的事實。
資助政策是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基礎和依據,也是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長期開展的主要推動力,但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所依據的資助政策,其主要的內容都是從經濟的角度進行工作的,要求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者能夠遵從合理原則、公正原則、需求原則等開展學生資助工作[4]。同時為確保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規(guī)范性,更是要求學生資助工作要堅持透明化原則,讓廣大師生都可以參與到監(jiān)督的工作中。雖然各個資助政策對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都有所強調,但相較于經濟層面的要求而言,其強調的程度還有待加強。因此在實現(xiàn)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優(yōu)化時,學校學生資助工作人員必須將政策的影響重視起來,學會并善于利用資助政策,有效的開展學生資助工作。
資助工作者是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主體,是影響該項工作開展的關鍵因素。只有先提升資助工作者自身的建設水平,才能讓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者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全面提升資助工作開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但在實際工作中,不可否認的是,部分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者的建設水平仍有待提升。如部分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者在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時,只是單純的依照國家或學校的要求,拉出需要被資助的學生名單,然后定期地進行資助,雖然切實地履行了國家和學校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的工作要求,但同時也讓國家和學校的資助工作變成了經濟層面的單一工作,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價值的發(fā)揮。
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本身而言,其主要的資助對象是學生,是生活在較為貧困的地區(qū)或家庭中的學生,部分貧困學生受其生活水平的限制,其在學習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受到多個方面的不良影響,使之在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建設存在偏差。
無法有效地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受到限制,進而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為實現(xiàn)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優(yōu)化,資助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資助對象的研究,要能夠充分的了解貧困學生的實際生活,對貧困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切實地將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價值發(fā)揮出來。
從生物學角度分析,環(huán)境是對人成長與發(fā)展影響的重要因素,可以幫助人形成多種不同的性格或特點,讓人發(fā)展成為具有獨立個性的人。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而言,資助環(huán)境對學校資助工作也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高職院校工作人員必須基于實際工作開展的需求進行考慮,要適當地融入和諧、平等等多種不同的內容,進入到資助環(huán)境中,讓貧困學生在得到資助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尊重和鼓勵,為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價值的體現(xiàn)提供基礎。
在新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接受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具有多元、豐富的特點,而這種情況讓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充滿了不確定性。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從本質上分析就是為了解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教育問題,其一切的教育活動應當滿足于主要教學任務的訴求。因此高職學生資助工作就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能夠讓學生知道該向哪個方向進行發(fā)展,幫助學生明確人生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從而提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不可否認,部分貧困學生在成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認知上的問題,這種問題既可能是來源于心理方面,也有可能是來源于對民族、國家、黨的認同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除了是針對學生本身的一種經濟鼓勵措施之外,還是一項惠民的助學政策,借助學生資助工作,資助工作人員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不斷對學生的情感或認知進行調節(jié),使之能夠正確、客觀的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各項事物,逐漸提升對民族、國家以及黨的認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過隱性或顯性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或情感造成影響,使得學生可以正向發(fā)展,逐漸讓學生發(fā)展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積極作用的人。而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本身是一項暖人心的工作,借助該校工作的開展,資助工作者可以對被資助者進行影響,使之在情感和價值觀念方面進行轉變,逐漸提升對自己、對學校、對國家、對社會以及對民族的認同。因此,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本身還具有較高的育人職責。高職院校資助工作人員必須將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方式對貧困學生進行引導,不斷提升貧困學生的歸屬感、成就感和安全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提供學生建設和發(fā)展的品質。
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方式分析,并不是直接或等額的將各種資助給予貧困學生,而是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獎勵給學生,從而引導和促進學生正向的成長和發(fā)展。而這種差額的資助,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是對學生個人努力成果的認可。學生能夠在資助工作的認可下,進一步端正自身的學習行為,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朝著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方向進行發(fā)展,因此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本身還具有一定的激勵功能。專業(yè)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者,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基于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進一步思考,采用多種不同的資助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激勵,讓學生能夠在接受學校或國家的資助的同時,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國家和學校對他的期待,并引導學生主動承擔起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從根本上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實效。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引導學生科學正向發(fā)展的關鍵內容,尤其是對于貧困學生而言,但如何切實的發(fā)揮出高職院校學生資助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卻始終是擺在學生資助工作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為此資助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研究,明確該校工作的影響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學、合理的對學生進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