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雨
(皖西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安徽·六安 237000)
人際溝通與禮儀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構成,表現(xiàn)為個人的內在品質,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格、氣質和修養(yǎng)。人際溝通與禮儀就是將人類優(yōu)秀的禮儀文化通過知識傳授下去,在認知中升華為個人修養(yǎng),成為個人的優(yōu)秀內在品質。人際溝通與禮儀其實就是一種關于禮儀和思想的教育,主要的是教育觀念的轉變。人際溝通與禮儀體現(xiàn)在人能否在社會中與他人更好地交流,這是一種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高職教育側重于文化知識和技術層面的訓練,相對于人際溝通與禮儀的培養(yǎng)較為缺失。因此,人際溝通與禮儀就是利用教育的方式來更好地提升人的價值,使掌握技術的人不斷認識、創(chuàng)造和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激發(fā)人的主體意識,促進人自身的發(fā)展,從而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更好地發(fā)展。
目前社會上對職業(yè)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高職教育的地位不高,這使高職學生對自己所受教育的目的和意義逐漸模糊,有的學生甚至對在高職學習有自卑感,認為高職學生比普通大學生低一等,逐漸看輕自己,妄自菲薄,于是給自身學習造成阻礙。
孩子們的成長背景千差萬別,但大部分孩子的生長環(huán)境和背景基本差不多,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父母長輩們的寵愛,甚至溺愛,都是在父母的控制規(guī)劃和溺愛式教育下成長。典型的八零后、九零后,他們的家長從小對他們基本都是寵愛,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壞了。通俗講就是被周到的保護和約束成長。家長對他們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關懷。這種教育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這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主動性,而是父母逼著在學,所以當他們長大后離開父母,才開始面對走向獨立,開始自主學習生活,這時他們會突然有種茫然感,感覺無所適從,這樣就很容易隨波逐流,荒廢學業(yè)。
一個孩子沒有考上普高,毫無疑問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大的缺失,對此,有少部分同學能正視這個問題,變壓力為動力,仍對未來充滿理想和抱負,加倍努力,不斷追趕,不斷進步;另一大部分同學就會將自己與完中同學比較,失去信心,在心理上覺得低人一等,這種落差和挫敗感會讓他們很消極,失去奮斗的信心。
還有一些同學來高職前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尤其在英語、數(shù)學等耗費腦力的課程上,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阻礙,一旦在高職學習遇到困難時,就會慢慢頹廢,不思進取,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他們的日常表現(xiàn)就會是上課遲到、不認真聽講,有些甚至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成績滑坡至單科成績甚至多科成績不及格。
進入高職后,學習相對輕松,有的同學沉溺于互聯(lián)網(wǎng)游戲,經(jīng)常為玩游戲熬通宵,這嚴重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狀態(tài)。眾所周知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虛擬世界里,學生的判斷能力先天不足,很容易上當受騙,從此誤入歧途,學會說謊和欺騙。同時,長時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正常的生活作息規(guī)律被打亂,精力不足導致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還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際交流是鍵盤上的虛擬交流,會脫離現(xiàn)實的情景,好多學生在網(wǎng)絡上和現(xiàn)實中的表現(xiàn)會截然不同。
在所有學業(yè)學習中,高職是最需要心理素質的學科。因為高職學生的實踐較多,而且工作的對象是人,而我國高職教育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訓練較為重視,忽視心理素質在人際溝通與禮儀的重要性,著重于知識積累,而輕視了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高職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缺乏對人際溝通與禮儀的深入理解以及人際溝通與禮儀實踐工作中的運用。只有將人際溝通與禮儀融入高職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職生的職業(yè)道德水平,緩解工作中的矛盾,從而提供更加周到的體貼服務。
高職學生心理素質不足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學校對于人際溝通與禮儀課程設置不足或比例較小。盡管近幾年很多學校開設了心理學、倫理學、人際溝通等人際溝通與禮儀課程,但教學內容不夠豐富、課時較少,學生只能學到一些表面的人際溝通與禮儀知識,尤其是高職學校起點較低,學制比普通學校短,總學時有限,人際溝通與禮儀很難深入到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經(jīng)濟發(fā)展對學生的價值觀產(chǎn)生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面臨物質利益與精神信仰二選一的境地,學生因社會責任感缺失很有可能出現(xiàn)價值觀的偏移。高職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是不同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家庭影響或考試不理想等原因選擇了高職院校,這樣的學生缺乏對專業(yè)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受網(wǎng)絡文化的影響,部分高職學生價值取向不是很正常,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所以在專業(yè)課教學中融入人際溝通與禮儀可彌補學生對于心理素質內涵的缺失。
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xiàn)在:對高職教育存在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對高職學習比較抵觸,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這樣就會導致學習的自信心不足、在學習生活中有自卑感、不敢正確直面挫折,同時高職生的自律意識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缺乏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及學習的動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針對這些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并暗示自己在課堂上不要以說教的方式進行授課,應該認真?zhèn)湔n并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和心情去講課,以一個心靈溝通者的身份進入課堂,和學生進行溝通對話,進行心靈的交流。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由淺入深,慢慢引導,同時給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給予同學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這點上想要做好,教師就需要花費很大工夫,在備課時做足文章,合理安排。
教師進入教室時,就要有良好的情感狀態(tài)和愉悅的心情,在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的基礎上,教師思路會更加清晰,思維會更加敏捷,語言表達更加抑揚頓挫,更充分到位,表情也會隨之豐富而自然。學生在這種情緒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就會對教師有一種親切的信任感,聽課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得輕松愉快,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這樣師生默契融洽,就會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氣氛。比如在讀教材中每一段小故事時都要飽含情感,思考部分交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目的在于讓學生獨立說出自己的收獲和感悟。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討論,踴躍發(fā)言,積極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概括,依此形成較為完整的答案。為了解學生對課上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教師應在課下深入了解學生,課余時間多和學生談心聊天,了解學生的不足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學生在《人際溝通與禮儀》課程學習中的心態(tài)并對出現(xiàn)的問題對癥下藥。
滲透式教學的特點在于它的用時較短但是啟發(fā)性高。每次滲透的時間不宜超過五分鐘,以免本末倒置,而且應該多采用提出實際問題、引用名人事例等方式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而非“說教式”的灌輸一些死板的倫理道德標準。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稱之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現(xiàn)自己的一種偉大的創(chuàng)造?!苯處熑绻陨砭邆漭^高的人際溝通與人文修養(yǎng),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逐漸會有所體悟,并向教師學習,向著高尚的方向前行;如果教師內心并不以人文精神為中心,也缺少人際溝通與禮儀,只是單純地平淡無味,甚至略帶嘲諷地講一些道理,就會帶來相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風格、言談舉止都會影響到滲透性教學的實際效果。
讓學生對自己每天的狀態(tài)進行客觀的評價,不能過分自大也不能過分自卑,可以參考古人的一種方式:吾日三省吾身。要反省的是今天在一些事情上的做法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每天暗示自己要拋棄自卑、肯定自己、克制自己、適當發(fā)泄。同時要告知學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對很多事情我們可能會感到不滿,會對某人有很大不滿,大多數(shù)人都有因為一點小事就想殺人的想法,有的人僅僅是想,但有的人卻行動了?,F(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很發(fā)達,類似于因為一點小事而鬧出了大動靜的報道不少,造成這種錯誤的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
高職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在進行專業(yè)知識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人際溝通與禮儀的教育在人際溝通與禮儀教學中滲透對“心理素質”的認知。良好的心理素質使高職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外,還使其具備良好穩(wěn)定的心態(tài)和人文科學知識,從而能真正認識人、理解他人和關懷他人。要想更好地在人際溝通與禮儀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教師還應該提升綜合素質,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利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滲透,不斷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