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廣德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局 盧玉環(huán)
當前農村生活污水具有量小、分流等特點,受到農村居民生活習慣的影響,其具體污染成分、濃度各不相同。從當前農村生活污水排放上就能夠看出,直接對農村生活環(huán)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不僅會影響農村經濟發(fā)展,而且還會影響農村人們的生活,所以需要重視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于家庭生活,比如廚房、洗衣等廢水,還有糞便污水,這些生活污水的構成較為復雜,其中有著很多有機物、微生物,而且也包括大量的磷、氮等[1]。因為遠離城市,農村大多數污水并不能實現統(tǒng)一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并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
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包括兩個方面,首先,農村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但是分散的特點,因為農村人們生活中用水量并不大,但是在空間分布上較為分散,這種情況就導致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范圍較大,而且在初級階段并不能夠引起人們的重視,進而就會影響污水治理效果,其治理成本較高[2]。而且,農村生活污水在排放上還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因為受到生產和生活規(guī)律的影響,進而使得生活污水在排放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此外,很多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系統(tǒng)都沒有積極落實,很多都是直接排放,使得污水排放粗放。
這種技術是將污水排放到洼地中,進而使得洼地具有植物、微生物等,以此來形成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對這一系統(tǒng)的合理應用,不僅能夠有效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而且還能夠適當增加綠化面積,從而有效改善當地的環(huán)境。
這種技術是并且利用膜分離的影蹤技術,其自身膜帶有截留功能,能夠及時留住其中的微生物,以此來更好地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實現分解微生物最大化。與此同時,污水還能夠通過膜來分離泥水,出水的質量更高。利用這種技術能夠實現互補,從而有效提高污水處理效果。
這種技術是在厭氧情況下通過微生物來對有機物加以分解,以此來有效解決其中的有機物。厭氧發(fā)酵技術主要適合用于有機物濃度較高的污水,當前這種技術在農村中應用較多的就是化糞池。這種技術不僅能夠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有機物,而且還能利用沼氣進行發(fā)電,通過這種技術處理后的水和污泥還能夠用于肥料[3]。因為這種技術的污水處理效果較好,而且成本投入較低,所以在當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較為常見。
這種技術是將各類設施進行組合,比如格柵、厭氧、好氧等技術,通過對這些技術的應用,讓生活污水先通過格柵去掉其中較大的漂浮物。然后進入到厭氧池,在厭氧情況下微生物能夠通過對污水中有機物的發(fā)酵和降解,以此來提高有機物的可生化性[4]。此外,通過對除磷菌的利用,還能夠及時消除其中的聚磷,在分解過程中能夠獲取一定的能力。污水通過厭氧處理后會進入到好氧池,這其中有很多好氧菌,能夠進一步降解有機物。此外,在好氧池中還有很多的硝化菌,從而及時將生活污水中存在的磷轉移到污泥中最終排出。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具有高效的處理效果,因為占地面積小,而且效率較高,所以能夠很好地應用于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但是因為這種技術的成本投入較大,所以在當前農村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這種污水處理在農村較為常見,因為農村居民居住較為分散,而且地形復雜,不利于集中處理污水。分散處理主要是個人或者是幾家農戶通過利用小型污水處理設備的方法來處理污水。當前也有庭院式處理,也就是按照街道來集中處理污水[5]。針對一些農村而言,就只能夠利用完全分散的方法來處理,比如,利用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處理,將糞便和尿液分離,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制作農家肥,不僅能夠保護環(huán)境,還能夠節(jié)約用水。
集中處理是將周圍幾個農村產生的污水進行整理,共同進行處理,這種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第一就是在空間上選擇幾個農村,然后集中生活污水來進行處理。第二就是對污水類型相同的農村進行污水集中處理。第三就是加強對防治設備的建設,將周圍的農村進行聯系,通過設備來處理。正常情況下,集中處理更加適用于人口密集的農村,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成本,而且還能夠提高處理效率。
這種方法更加適用于距離城鎮(zhèn)較近的農村,能夠直接將污水排放到城鎮(zhèn)排水管中。通過將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排放,不僅能夠降低成本,而且還能夠提高效率,以便于統(tǒng)一處理[6]。這種方法在我國一些地區(qū)已經積極開展,更好地改善了農村環(huán)境,為構建良好社會環(huán)境打下基礎。
農村人口較多,生活用水也在逐漸增加,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農民因為缺少與外界的積極溝通,沒有重視保護水資源。因為自身的文化素質不高,所以針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沒有正確認識,認為生活污水并不會污染環(huán)境[7]。這樣的理念會導致生活污水污染嚴重,而且還會影響村民的用水質量。所以,想要取得理想的生活污水處理效果,需要重視宣傳。但當地的相關部門缺少宣傳,沒有幫助農民了解生活污水處理的重要性,進而就導致農民沒有正確利用生活污水,沒有及時解決實際問題。
當前,生活污水的增加如果沒有及時選擇相應的處理技術,無法實現有效處理,就會導致污水處理效果非常差[8]。污水處理是否及時直接關乎污水處理的情況。因為農民對于污水處理技術不夠了解,不能夠正確認識掌握不同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導致最終的污水處理效果不理想,嚴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
在農村進行污水處理也需要資金,這是處理污水的基礎。但是,農村在這一方面的資金投入并不多,或者是已經建設完成后因為缺少后續(xù)的維護資金,導致設備在運行中出現問題,無法有序地進行污水處理工作。在正常情況下,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資金來源都是政府補貼,因為補貼的資金有限,所以極易導致生活污水處理嚴重缺乏資金,不能夠更好地處理污水,進而對水資源造成污染[9]。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所建設的處理設備后續(xù)維護成本較高,超出實際的處理預算。而且,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時間運行存在耗損,需要定期進行維護,農村缺少維護資金,所以不能夠順利完成這一工作,導致污水處理設備總出現問題,嚴重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一些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在出現問題后,因為缺少資金維護,農民干脆將污水直接排放,進而造成污染。
農村生活污水在處理過程中需要農民的積極參與,為了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意識,就需要當地政府參與其中,加強宣傳,通過多種方式讓農民能夠正確認識到污水的危害,以此來培養(yǎng)農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從而將保護水資源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讓農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地處理污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10]。此外,為了能夠有效規(guī)范農民的行為,還可以采用落實獎懲制度,并且要積極執(zhí)行,如果農民沒有嚴格按照要求來開展工作,就需要積極教育并懲罰,通過這樣的方法進行約束,讓農民能夠嚴格遵守要求來排放污水,有效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此外,還要根據農民的具體情況,采取正確的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村民自身意識,保證能夠取得良好的生活污水處理效果。
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上,不僅需要用到相應的設備,而且還要有專業(yè)人才,進而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污水處理工作。各農村的自身情況各不相同,采取的污水處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就需要當地政府能夠積極培養(yǎng)相應的人才,更好地掌握污水處理方法,讓技術人員能夠充分了解污水處理工作重點,并且對農民進行指導,讓農民能夠有效掌握污水處理技術,從實際情況入手,科學合理地選擇污水處理方法。此外,農村還應該根據實際污水特點來制定排放標準,并優(yōu)化污水處理流程,從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多種技術,每一種技術的特點各不相同。所以,在具體處理上就需要先了解當地的污水情況,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科學合理地選擇,才能夠有效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平,解決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比如,如果是氮磷元素較多,可以選擇脫磷污水處理技術。此外,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設備運行和資金使用情況,以此來為生活污水處理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基礎,保證生活污水處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更好地解決其中的問題。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設備的作用,就需要加強對設備的監(jiān)管。污水處理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直接影響污水處理效果,需要相關部門安排監(jiān)管人員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jiān)管,落實工作人員的責任,讓工作人員能夠更加認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污水處理設備的穩(wěn)定運行,從而更好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保證農村環(huán)境良好,讓農民也能夠更好地使用水資源。
總而言之,農村生活污水對于農村生態(tài)建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需要加強對污水的處理,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以此來避免生活污水污染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各類污水處理技術,并且加強技術研究,投入足夠的資金成本,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以此來更好地保證農村穩(wěn)定向前發(fā)展。以往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都沒有引起重視,所以當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科學合理地選擇污水處理技術,進而才能為農村建設發(fā)展打下基礎。
相關鏈接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將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環(huán)境成份清除、降解做無害處理。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要著重考慮選用成熟可靠,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污水處理適用技術。農村污水處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將水質進行中和農用產品,從而達到回用及環(huán)保降解排放。
目前國內外應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處理技術比較多,名稱也多種多樣,但從工藝原理上通常可歸為兩類:第一類是自然處理系統(tǒng)。利用土壤過濾、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稱為生態(tài)處理系統(tǒng)。第二類是生物處理系統(tǒng),又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
污水濕地處理系統(tǒng)分自然和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自然濕地就是自然的沼澤地,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是一種基于自然生態(tài)原理,使污水處理達到工程化、實用化的新技術。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經常處于飽和狀態(tài)、生長有象蘆葦、香蒲等沼澤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經過多層過濾,來達到降解污染、凈化水質的目的,它是一種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質中棲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質所具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將污水凈化的天然與人工處理相結合的復合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