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敏,趙云飛,劉玉潔,張 麗
不寧腿綜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稱Willis-Ekbom綜合征,是一種晝夜節(jié)律性感覺障礙,主要發(fā)生在下肢深部難以描述的不適感,使病人無法保持安靜,必須強迫活動后才能緩解的綜合征,依據病因學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RLS[1]。繼發(fā)于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RLS又成為尿毒癥RLS,是MHD病人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具有發(fā)病率高、診斷率低、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特點。睡眠障礙是其必然結果,病人還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精神疲乏等癥狀[2]。RLS增加MHD病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縮短生命周期,增加再住院率,嚴重影響MHD病人生活質量和預后[3]。藥物治療存在的諸多問題使得非藥物治療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為進一步改善MHD病人RLS癥狀,現(xiàn)就MHD病人并發(fā)RLS非藥物治療現(xiàn)狀、診斷及國內外非藥物干預進展進行如下綜述,為臨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MHD病人合并RLS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患病率不同,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西方國家的發(fā)病率比亞洲國家患病率高,任何年齡段均可發(fā)病,且隨病人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MHD病人發(fā)病率高于男性,有一定的遺傳傾向。RLS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為5%~10%[4],近5年西方國家MHD病人RLS的患病率為15.8%~52.6%[5-6],我國MHD病人的患病率為14.4%~34.3%[7-8]。流行率的差異可能由許多因素導致,如研究人群的異質性、地區(qū)差異、透析水平、參與人群不同、未統(tǒng)一使用標準化的診斷標準等[9]。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方案都可以用于改善MHD病人RLS癥狀的嚴重程度,現(xiàn)有的藥物治療包括多巴胺激動劑如羅匹尼羅、普拉克索等[10],維生素C、維生素E[11]、鐵劑等[12]均可改善MHD病人的RLS嚴重程度,但這些藥物均是基于小樣本、短期的臨床干預資料外推得出的結論,同時隨之而來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也不容忽視。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of Neurology,AAN)于2016年推出了成人RLS的治療指南[13],輕度RLS可不作特殊處理,中重度的RLS推薦藥物治療,但關于尿毒癥RLS病人的藥物推薦缺乏有力的循證醫(yī)學依據,可能是與MHD病人疾病特點使得其用藥與一般病人反應不同,因此未規(guī)定統(tǒng)一的藥物治療標準。藥物治療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關于藥物治療的安全性、病人耐受性以及長期治療的有效性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探討。杜亭等[8]調查顯示,我國MHD病人RLS以慢性和輕中度病人居多,非藥物干預方法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外關于非藥物干預改善MHD病人RLS癥狀報道具有安全、療效可靠的優(yōu)勢。
目前關于MHD病人并發(fā)RLS的診斷主要根據病人的臨床病史,同時結合輔助檢查做出診斷,但輔助檢查受到人員、環(huán)境、經濟等因素的限制,未能廣泛開展,只有少部分試驗使用。
2.1 診斷標準 國際不寧腿研究組(Internationa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tudy Group,IRLSSG)公布和制定RLS的診斷標準,1995年首次提出,2003年正式發(fā)表國際RLS評定量表,并于2012年對量表進行了修訂和完善[14-15],必須同時符合以下5個方面方可診斷為RLS:①感覺雙腿深部蟻走感、疼痛、蟲爬感、觸電感、抖動緊張或其他難以描述的不適感;②躺著或坐著(休息或不活動時)癥狀開始出現(xiàn)或逐漸加重;③通過運動上述不適癥狀減輕或消失;④不適感在夜間睡眠時發(fā)作頻繁,較白天更加嚴重;⑤符合上述癥狀描述,排除習慣性抖腿、周圍神經病、關節(jié)炎、肌肉痙攣、帕金森等疾病。對癥狀不明顯的病人,同時符合家族史陽性、周期性肢體運動、既往多巴胺藥物治療有效3個方面的支持診斷證據。雖然RLS的診斷標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仍然有部分調查人員忽略了版本的更新,將老版本用于臨床診斷和科學研究,使得調查患病率的結果存在差異,難以獲得客觀、準確的數(shù)據。因此,在以后的臨床調查研究中以IRLSSG公布的最新版本為標準,最好是有經驗的神經科醫(yī)生與病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后做出診斷。
2.2 輔助檢查 多導睡眠監(jiān)測(polysomnogmphy,PSG) 是診斷睡眠質量最重要的檢查。通過夜間連續(xù)呼吸、動脈血氧飽和度、腦電圖、心電圖、腿部運動等指標的檢測,可了解被監(jiān)測者有無呼吸暫停、暫停的次數(shù)、暫停的時間以及腿動次數(shù)。PSG監(jiān)測所得的客觀數(shù)據缺乏國際標準,對于RLS的診斷通常不適用[5],且需要專業(yè)人員指導,費用高、監(jiān)測時間長,對測量環(huán)境有一定要求,目前只有部分MHD合并RLS的研究選擇這一監(jiān)測標準。
2.3 評價方法 應用IRLSSG 制定的RLS嚴重程度量表(IRLSSG restless legs syndrome rating scale for severity,IRLSSGRS)可作為干預后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并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16]。該量表由10個問題組成,包括睡眠質量、夜間癥狀、日間RLS和日?;顒又械腞LS癥狀4個方面,每個問題分數(shù)為0~4分,總分最低0分,最高40分。根據評分高低可分為無(0分)、輕度(1~10分)、中度(11~20分)、重度(21~30分)、極重度(31~40分)。
MHD病人并發(fā)RLS的機制復雜,可能與體內多巴胺系統(tǒng)功能紊亂、體內毒素堆積、腦內阿片系統(tǒng)活性減弱、體內鐵缺乏、氧化應激狀態(tài)等有關[17]。國內外學者采取了諸多非藥物干預措施來緩解和治療MHD病人RLS癥狀,可將非藥物干預措施分為改變透析方式、運動鍛煉指導、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綜合護理干預、其他5個方面。
3.1 改變透析方式 通過改變透析方式,使用高通量的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聯(lián)合血液灌流(HD+HP),血液透析濾過(HDF)、改變透析模式降低透析液溫度,均能降低RLS的嚴重程度,提高MHD病人生活質量。肖成根等[18]調查研究顯示,無尿和β2微球蛋白升高是MHD病人發(fā)生RLS的危險因素。孟葉彩等[19]調查顯示,小分子毒素(血肌酐)、中大分子毒素(PTH、β2微球蛋白)水平與尿毒癥RLS的發(fā)生呈正相關。由于中大分子毒素無法通過普通透析器得以清除,體內積聚的毒素物質導致周圍神經脫髓鞘病變,延緩神經的傳導而導致RLS。徐海霞[20]研究表明,增加透析濾過、血液灌流的方式,通過吸附、濾過等方式,將中大分子毒素物質排出體外均能改善MHD病人RLS癥狀,且HD聯(lián)合HP治療效果優(yōu)于HDF。江洪[21]將MHD合并RLS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給予高通量透析器,每周3次,每次4 h,持續(xù)半年后與對照組普通透析器相比,血清學指標(包括血清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PTH)及RLS評分均下降。但部分病人由于長期慢性病的困擾,家庭缺少支持,支付能力有限,因此不愿采用此方法。Kashani等[22]一項雙盲試驗研究表明,低溫透析治療模式可降低MHD病人透析過程中的腿動次數(shù),減輕MHD病人RLS癥狀,其機制可能是通過低溫透析(透析液溫度35 ℃)能增加MHD病人腦內β內啡肽酶的釋放,同時低溫透析模式還可以保持MHD病人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防止病人在透析中出現(xiàn)低血壓反應。低溫透析治療模式價格低廉且操作方便,但病人有可能會出現(xiàn)寒戰(zhàn)、發(fā)抖等不耐受的反應。而且試驗樣本量較少,干預時間過短,因此長期的低溫透析治療是否能改善MHD病人RLS癥狀仍需較多的研究結果來證實。
3.2 運動鍛煉指導 由于貧血、炎癥,疲乏等合并癥的困擾,部分MHD病人不知曉運動鍛煉的益處,存在自卑心理與社會活動脫軌,加之長期毒素對機體刺激導致病人肌肉萎縮,肌肉能力下降,因此MHD病人普遍缺乏體力活動[23]。一項薈萃分析顯示,運動訓練可以幫助MHD病人減輕RLS,抑郁和疲勞的嚴重程度[24]。Mortazavi等[25]研究報道顯示,對13例MHD病人實施為期16周,每周3次的透析中有氧及抗阻運動,方法為協(xié)助病人阻力自行車蹬踏運動,與對照組相比,兩組RLS嚴重程度評分有統(tǒng)計學差異,Giannaki等[26]的研究報道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同時發(fā)現(xiàn),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改善MHD病人睡眠質量,降低抑郁,但在生活質量提高方面無明顯證據。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促進腦內β內啡肽酶的釋放,改善RLS癥狀。因此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在病人耐受的情況下,制定循序漸進規(guī)律的運動方案,使MHD合并RLS的病人獲益。杜亭等[8]調查發(fā)現(xiàn),RLS與MHD病人缺乏日常鍛煉有關,積極的運動鍛煉可能是防治該病的科學途徑。國內關于MHD病人運動鍛煉的研究剛剛起步,但通過運動改善MHD病人RLS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未來需多中心、大樣本、設計優(yōu)良的對照試驗來驗證這一結論,使更多的MHD合并RLS的病人獲益。
3.3 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 根據RLS臨床表現(xiàn),屬于中醫(yī)學中“痹癥”范疇。MHD病人隨著病程延長,炎癥、毒素進一步的損傷,導致病人氣血陰虛,因此RLS在MHD病人中高發(fā)。高云等[27]在常規(guī)血液透析基礎上采用督脈療法,選取大椎到腎俞之督脈,于督脈之上用灸粉和生姜泥進行艾灸,2周治療1次,經過8次治療后,MHD病人RLS嚴重程度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ohammadi等[28]通過單盲隨機對照研究將60例患有RLS的MHD病人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采取每周3次,每次20 min紅外線照射雙下肢包括膝陽關、陽陵泉、犢鼻、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委中、承山8個穴位,干預結束時干預組和對照組RLS嚴重程度評分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停止照射后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Nasiri等[29]采用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將60例合并RLS的MHD病人隨機分為橄欖油組和安慰劑組,橄欖油組接受橄欖油按摩,具體方法為每周2次,每次從足底表面到膝蓋以下的區(qū)域按摩5 min,安慰劑組接受石蠟按摩。干預持續(xù)3周后使用橄欖油短期按摩可有效降低尿毒癥RLS的嚴重程度。以上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是治療MHD病人RLS的有效方法。督灸療法、按摩療法改善MHD病人RLS癥狀的機制可能是與其活血益氣、通筋活絡、滋補肝腎有關。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均未出現(xiàn)不適癥狀,還可以降低醫(yī)療費用,具有良好的臨床適應性。
3.4 綜合強化護理干預 采用綜合強化護理干預方法,可緩解MHD病人RLS的臨床癥狀。曲兵[30]將MHD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給予綜合強化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生命體征檢測、飲食護理、低血壓護理、健康教育,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兩組RLS發(fā)生率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葉釩等[31]研究表明將撫觸的理念用于MHD合并RLS病人的護理中,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多因素的綜合護理干預,對50例病人6個月持續(xù)的撫觸后,與對照組相比,MHD病人RLS癥狀減輕,睡眠質量得到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其機制可能是通過皮膚的接觸,將沖動傳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刺激腦內β內啡肽酶的釋放,從而改善RLS癥狀。
3.5 其他非藥物干預 MHD病人并發(fā)RLS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腎移植。Kahveeioglu等[32]研究表明,通過腎移植可明顯改善MHD病人RLS癥狀,RLS癥狀甚至可以完全緩解。另外一項重要的干預方法是做好病人健康宣教,指導病人改變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作息習慣,居室環(huán)境要安靜整潔,睡前用溫水泡腳,等困意十足再上床入眠,少用咖啡及含咖啡的飲料、戒煙、少飲酒。避免服用加重癥狀的藥物如抗組胺藥物、甲氧氯普胺、曲馬多,抗精神病藥物等[33]。Rafie等[34]研究表明,糖尿病是MHD病人RLS發(fā)展的唯一預測因素,這可能與糖尿病病人神經病變,多巴胺水平降低,高氧化應激狀態(tài)有關。因此,要避免單純的對癥治療,綜合考慮病人的整體情況,以免影響病人的病情導致預后不良。
MHD病人并發(fā)RLS存在高患病率,低診斷率的問題,是引起病人睡眠紊亂的常見原因之一,還會導致病人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增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嚴重影響MHD病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國外MHD合并RLS病人的非藥物治療策略愈發(fā)深入,主要集中在運動鍛煉治療方面,AAN指出運動鍛煉可作為MHD合并RLS病人的C 級推薦,運動鍛煉可改善MHD病人的疲乏狀態(tài),提高睡眠質量,降低焦慮、抑郁評分,提高生活質量。醫(yī)護人員未來開發(fā)切實可行、病人順應高的運動鍛煉策略,將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結合的方式用于改善MHD病人RLS癥狀,進一步證實該方法的有效性,使更多MHD合并RLS病人獲益。國內非藥物策略主要集中于改變透析方式、中醫(yī)藥治療方面,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國內非藥物干預策略多是單中心、小樣本的研究。由于本病有一定的隱匿性,漏診率較高,所以要準確評估病人的整體情況,找出可能的相關因素,提高臨床預見性,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的非藥物干預措施。未來要進一步探索RLS發(fā)生的機制,有針對性地探索可行的非藥物干預策略,提高尿毒癥RLS病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