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惠安,以洛陽橋聞名于世
洛陽橋是用長石條搭成的
那時還沒有鋼筋水泥
石頭于是成了橋梁龍骨
稍后的崇武古城
如果沒了石頭的擔(dān)當(dāng)
也就沒有這座抗倭名城了
少了崇武古城的惠安注定殘缺
再放眼惠安全縣的老厝吧
那一座民居不是石頭的杰作
就連民眾日常賴以為食的甘薯
原始形態(tài)也與石頭幾乎一模一樣
天長地久,恵安把石頭
演繹成一種蔚為大觀的文化
安、居、樂、業(yè)四方面
石頭已成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以石頭為縣魂的惠安
到如今更離不開石頭了
只是,今天的惠安人
把石頭的身價大大提升了
石頭只被用來雕龍刻鳳
石頭只被用來頂禮膜拜
石頭還成了享譽天下的藝術(shù)范
石頭更成了萬眾信仰的化身
從前的“甘薯縣”搖身一變
蛻化成石雕藝術(shù)的都城
天南地北惠安人
我初識惠安人,在兒時
那是一位打石頭的男人,姓許
在閩南語音里許就是苦
這位老許說,他的家鄉(xiāng)人都姓苦
苦于人多地少,苦于沙地種不了水稻
只能大種甘薯并以之為日常糧食
另類窯口速寫
隨處可見的景觀,在村頭
巷尾,抑或在一片
臨時空出的地瓜園
一個個窯口見人就打招呼
向你問好的有帝王將相
有才子佳人和當(dāng)?shù)鼗菖?/p>
更多的則是神仙神明
例如觀音媽祖未來佛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窯口
不見山一般高的柴火
不見燒窯時的沖天煙柱
撲進眼簾的只有天清氣朗
別處的窯口以瓷土為材
燒制出日用瓷器與地磚
這里的窯口以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囊魳?/p>
就雕鑿出一尊尊龍鳳奇珍
神奇的土地加神奇的人
盡干神奇的事結(jié)神奇的果
就憑隨處可見的簡陋窯口
讓惠安擁有了瓷器般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