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各級各類學校要牢記“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著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1]有力回答了新時代教育“三培養(yǎng)”的重大問題,而要解決好這個重大問題,辦好思政課是關鍵的節(jié)點,建設好思政課教師隊伍是基本保障。近年來,各級學校都非常關心重視思政課以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從總體來看,思政課以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也取得可喜的成績,但與新時代高等教育發(fā)展對思政課的要求相比,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新時代對高職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3 月教育部印發(fā)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指出,思政課教師是承擔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關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2]因此,新時代推進高等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對于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決定性意義。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3]中共中央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做出了具體部署,對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提出了明確任務?!稗k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盵4]辦好高等教育,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進一步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高?!叭恕贝笏颊ぷ鞲窬謽嫿ㄖ?,思政課教師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發(fā)揮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理論的優(yōu)勢和工作骨干的作用,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政治高度,時刻關心國家大事,時刻關注國家的教育政策,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素養(yǎng),一心一意為學生著想,為學生成長成才奮斗終身。[5]要從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等四個方面為學生當好“引路人”。[6]要引導思想政治輔導員、黨政管理干部、專業(yè)教師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青年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民族和國家就有希望,因此,要重視引導青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扎實可靠的能力、敢于承擔的意識和奉獻精神。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背景下,青年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既有良好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如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和滲透,給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了嚴重威脅。因此,教師對正處于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年學生要耐心的引導與精心的培養(yǎng)。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盵7]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與黨的事業(yè)發(fā)展休戚與共,與祖國的繁榮進步同頻共振。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人民不僅期待有更好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而且期待接受更好的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和國家的重托,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隊伍狀況直接關系到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導向性和行動性,關系到我們所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與質量?!?5 方案”實施以來,通過各方努力,思政課成效顯著,教師隊伍建設在結構、質量、能力等方面大有改善與提升,但任務仍然艱巨、挑戰(zhàn)依然嚴峻。
從數(shù)量結構來看,較多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配備沒有達標。根據(jù)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思政課教師崗位的師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但自1999 年高校擴招以來,各高職校招生不斷增加,思政課教師的數(shù)量補充因為種種原因卻相對滯后,特別是伴隨高職院校的迅速發(fā)展,思政課教師的數(shù)量不足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生比達不到1:350 的要求,特別是在校生達萬人以上的學校,相反,在校生萬人以下的一些學校相對容易達到1:350 師生比要求。根據(jù)抽樣調查了解省內外60 所高職院校,統(tǒng)計顯示:其中師生配比達到1:350 的學校約占22.3%,師生配比介于1:350 至1:450 的學校約占29.6%,不足1:450 的學校約占48.1%。
從年齡結構來看,許多高職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缺乏梯次。高校在合并或升格發(fā)展過程帶來的必然現(xiàn)象,合并或升格學校思政課教師簡單相加,造成相當長的時間無法引進或招聘教師,因此,出現(xiàn)斷層和沒有梯隊結構。另一方面,學校沒有科學做好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大多學校都采用“自然淘汰”的方式來實現(xiàn)教師隊伍數(shù)量的滿足與平衡。因此,呈現(xiàn)年長教師的工作熱情減退、年輕教師的工作經驗尚未積累頂不上的“青黃不接”現(xiàn)象。
從性別結構來看,許多高職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比例失調。一般存在女性教師比男性教師多,呈現(xiàn)“陰盛陽衰”現(xiàn)象,近年招聘碩、博士畢業(yè)生時,也常常出現(xiàn)“男生難求”的窘迫困境。
在一般高職校,一些既有思想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思政干部,有的轉行,有的調走,有的退休,思政課教師隊伍補給渠道不暢或受阻,使得一些學校只好大量地從外面引進高校畢業(yè)生。此外,有些院校由于起步晚、起點低,平臺少,存在先天不足現(xiàn)象,因此,在具體選聘思政課教師工作上也面臨諸多困難。一是有的高校文化積淀時間短,社會認同度還不夠高,許多畢業(yè)生不愿意到這些院校,他們更愿意到牌子響的本科院?;蛐陆M建的本科院校,不太愿意到高職院校,即使是“雙高”的高職院校對他們來說吸引力也不大;二是有的院校沒能夠提供給思政課教師發(fā)展的平臺或者平臺不夠大,發(fā)展的空間有限,許多畢業(yè)生考慮到院校沒有培養(yǎng)思政專業(yè)的學生,沒有機會成為碩導或博導,同時,院??蒲辛α勘容^薄弱,科研氛圍不夠濃厚,學科建設上很難取得成就和突破;三是有的院校在選聘頂層設計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招聘制度或人才引進政策,一些院校對于思政課教師招聘或引進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往往是剛性有余柔性不足,可供選擇空間小,招聘工作很難做到量足質優(yōu)。
由于多種原因,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總體還是相對滯后,許多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在“配齊”方面都存在較大困難,更不用說“建強”工作的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升。一是思政課教師教學與科研能力有待提升。有的院校思政課教師數(shù)量原本就不足,加上學校的持續(xù)擴招,因此,教師承擔的教學課時工作量就相對較大,缺乏足夠時間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同時,由于有些院??蒲谢A薄弱,缺少教學科研領軍人物,科研工作成為思政課教師的“絆腳石”。這些直接影響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與科研水平的提升。二是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意識有待強化。有的思政課教師認為教師只要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工作量就行,甚至有的認為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工作量太多了,在主、客觀上認為能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就已經很不錯了,充其量僅完成“授業(yè)”任務,談不上履行“傳道、解惑”的立德樹人職責任務與使命擔當。三是思政課教師綜合素養(yǎng)有待提升。思政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等專業(yè)特點,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和國家對思政課教師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做一名“四有好老師”,成為學生的“四個引路人”,更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六個要”標準來提升自己;同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八個相統(tǒng)一”,不能僅僅停留在“上完一節(jié)課”,而要追求“上好一節(jié)課”,教學不僅要“讓自己滿意”,更要“讓學生滿意”。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斷加強政治理論與業(yè)務學習、努力淬煉,提升政治修養(yǎng)、道德涵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等。
正如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8]思政課作為一門科學,要“徹底”,并不是誰都可以講授、誰都能講授。但有些教師認為:思政課就是“念念國家政策文件、說說各類新聞消息、講講做人做事道理”等,但事實是不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思政課教師同樣要接受教育培訓。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是教師申請大學教師資格認證的必要條件之一,崗前培訓有助于新進教師了解教師的職業(yè)特征,提高教學技能,促進新進教師盡快完成角色轉變,同時,有利于促進新進教師的快速成長,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整體素質。但當前教育培訓存在許多困難。一是高校思政教師主動參訓意識不夠,要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主要是部分高校思政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不能從戰(zhàn)略性長遠性的高度認識培訓的重要意義;對培訓工作重視不夠,認為培訓不培訓都一樣,不培訓也能上好思政課;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參加培訓只是被動地接受,缺乏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對新知識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創(chuàng)新性不強;部分高校思政教師不太注重學習,總想抱著一本書教一輩子,有機會參加培訓時,也不太愿意參加,即使參加了也不太認真。因此,要更新高校思政教師的思想觀念,重點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教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二是高校思政教師培養(yǎng)體系尚未健全,要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問題。對高校思政教師培訓的頂層設計還不夠,對培訓工作的指導、協(xié)調、督促、檢查、評估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完整有效的運行機制。例如:培訓前,培訓內容計劃性和針對性還不強。培訓中,還不能實現(xiàn)差別化培訓、個性化培訓、按需培訓相結合,還做不到針對不同層次的對象、落實不同的培訓方法和培訓內容。因此,要努力構建國家、?。ㄊ校?、校三級培訓,堅持校內培訓和校外培訓結合,專題性研修和經常性訓練結合,特別是要依據(jù)各校教師實際情況和存在的短板開展培訓,教學能力不足就著重開展教學能力培訓,科研能力較弱就加強科研能力訓練,重點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三是高校思政教師培養(yǎng)效果不夠顯著,要解決“學有成效”的問題。有些學校對教師參加培訓缺乏有效的管理考核,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尤其培訓結束后,對教師參加培訓缺乏必要的管理辦法和評價機制,教師參加培訓成果大多不能被更有效地吸收轉化為教學科研能力。因此,要加強對教師參加培訓的有效管理,要解決“學有成效”的問題,破解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局限性。
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高校需要有一種“功成不必在我”境界,要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 的比例核定思政課專職教師崗位職數(shù)要求。同時,高校建好思政課教師隊伍,須要從“入口關”“發(fā)展關”“質量關”三個不同維度切入。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配齊建強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shù)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9]做好這項工作關鍵在嚴格把好“入口關”。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堅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確保新入職或轉崗擔任思政課專職教師的人員須為中共黨員,且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專業(yè)背景。落實1:350 配置思政課教師要求,做到守住底線,不越紅線。同時,建立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黨政管理干部、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政教師的協(xié)同融合機制,吸收有思政學科背景人員、資深輔導員、黨政管理干部等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推進專業(yè)教師的課程思政與思政教師的思政課同向同行。
二是有序推進招聘工作。招聘與引進高質量人才是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家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作為學校層面要早謀劃、抓先手,每年提早研究對人才招聘(引進)、培育、成長提供發(fā)展平臺和相應的配套政策,努力營造干事創(chuàng)業(yè)氛圍。人事部門要早行動、搶人才,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早準備、補后手。優(yōu)秀的資源總是有限,在招聘工作中,招聘團隊(人事、馬院等部門)要改變以往在校園線上線下坐等優(yōu)秀畢業(yè)生上門的做法,做到主動出擊,捷足先登,第一時間與思政名校、名師和優(yōu)秀畢業(yè)生溝通聯(lián)系,建立優(yōu)秀人才儲備庫,同時要有“求賢若渴”、“一將難求”、“三顧茅廬”的工作態(tài)度與耐心。
三是要嚴格招聘標準,做到寧缺毋濫。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要”標準為指導,在性別、年齡、學歷、專業(yè)方向、個性差異等方面謀劃,逐步形成合理梯隊,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綜合考察畢業(yè)生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進取精神、敬業(yè)精神、團隊意識等綜合素質,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畢業(yè)生先到單位實習,實現(xiàn)近距離的綜合考察,考核內功,選聘“四有”好老師。
上好思政課,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不但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扎實的專業(yè)基礎。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用腦用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做到研究經典、通曉文本、了解經典文本背后的時代背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方式方法等。[10]因此,要不斷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教師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
一是要科學制定教師培養(yǎng)目標計劃,建立完善中青年教師培訓制度。定期選派教師參加培訓、學術會議等,特別要用好教育部整合的優(yōu)質資源,開展“周末大講堂”“同備一堂課”等培訓活動,增強教師教育教學之“術”。
二是要構建教學-科研協(xié)同發(fā)展培訓體系,提升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有部分思政課教師不是畢業(yè)于師范院校,要通過“教師工作坊”的形式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同時,加強思政課教師的科研訓練,激發(fā)科研興趣,提高科研意識。引導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結合教學工作開展課題申報,探索和解決教學改革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之“學”。
三是高校應根據(jù)形勢的需要、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變化,為思政課教師發(fā)展構建平臺和拓展空間。做好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和教師職后培訓,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更新思想觀念,提升業(yè)務能力等。通過培訓,明白“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能那樣做”,涵養(yǎng)教師教育教學之“道”。
思政課教師的質量關系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落地,關系到“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的推行推進,關系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施實現(xiàn)。考核評價機制是提升與保障思政教師質量的重要手段與方法,高校要建立科學合理、操作可行、內容全面、目標明確、導向突出的評價制度。
一是考核評價設計要科學化??己嗽u價設計既要有事業(yè)發(fā)展的高度,嚴把教師的政治關、師德關、業(yè)務關,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又要接學校建設的實際,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己嗽u價設計要基于營造良好的教師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教師內驅力,增強教師自我效能感,深化教師職業(yè)認同。同時,改進教師的工作模式,推進項目責任制,如設立“名師工作室”、“優(yōu)秀教學團隊”、“優(yōu)秀科研團隊”,開展教學競賽等,并給予經費支持。
二是考核指標內容要精準化。從思政課教學的特殊性出發(fā),思政課教師考核的核心指標應該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質量、科研能力、師德師風,政治品格等,提高評價中的教學和教學研究占比,要“充分考慮高校思政課教師與其他專業(yè)課教師的不同特點,將科研和教學兩項指標都納入到考核指標體系中”[11]。
三是考核評價體系要多元化。研究制定思政課教師教學評價指導方案,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科學合理的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機制,采取正向與逆向、求同與存異、共性與個性、定性與定量、定期與不定期等方式,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克服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等弊端,破除因循守舊導致的“頑瘴痼疾”。
四是考核評價體系要敢“碰硬”。深化改革思政課教師職稱評聘方式,健全思政課教師退出制度。一方面建立職稱評聘能上能下機制,在思想素質、政治品格、師德師風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的,在專業(yè)技術職務(職稱)評聘中實行“一票否決”,結合思政課教師綜合考核情況,推行“職稱低聘、緩聘或解聘”;另一方面實施限授、轉授或轉崗制度,對考核不達標的思政課教師試行課程轉教制度,如在重新認定合格前轉授相近或其它相關專業(yè)課程等,對于連續(xù)兩年在全校思政課教師評教中排名后幾位的,要通過停課進修、其他崗位掛職等形式提升教學能力;不能勝任的,應予以轉崗。
新時代,新使命,新作為,高職校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3·18 講話精神”,落實執(zhí)行文件要求,“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建設一支可信、可敬、可靠的思政課教師隊伍。讓思政課教師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擔當立德樹人的使命,譜寫思政人樂為、敢為、有為的新篇章。
注釋:
[1]習近平:《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人民日報》2013 年10 月1 日。
[2][7][9]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人民日報》2019年3 月19 日。
[3][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第174 頁。
[5] 斯日格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論述及其時代價值》,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
[6]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 年12 月9 日。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9 頁。
[10]邸淑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石河子大學碩士論文,2019 年。
[11]江茹莉:《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現(xiàn)存問題及對策》,《教育與職業(yè)》2011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