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平 朱秀麗
母乳內含有嬰兒所需的大量營養(yǎng)成分,是嬰兒的最佳食品,對其生長發(fā)育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1]。由于分娩會對部分產婦心理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導致其生理功能紊亂,易導致乳房脹痛、乳汁分泌不足,影響正常哺乳,也會危害母嬰健康。臨床研究顯示,乳汁分泌不足主要與乳房脹痛導致的周圍細胞間質腫脹、堵塞乳腺,引發(fā)乳汁淤積有關[2]?;诖?,有研究認為,對產婦乳房進行按摩,可達活血行氣、寬中理氣、消除腫塊、解郁舒肝之效[3]。生物電刺激主要用于調節(jié)機體內環(huán)境與生理機能紊亂,可進一步疏通乳腺管,緩解乳房腫脹,促進乳汁分泌[4]。因此本研究主要討論了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乳房按摩對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產婦。納入標準:嬰兒具備正常吮吸條件。排除標準:(1)母乳禁忌證;(2)有傳染性疾??;(3)合并免疫功能障礙;(4)合并內分泌疾病。按照干預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0)和試驗組(n=60)。試驗組年齡19~33歲,平均(27.62±2.25)歲;自然分娩57例,剖宮產3例。對照組年齡20~34歲,平均(27.26±2.61)歲;自然分娩39例,剖宮產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指導、飲食指導、哺乳知識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乳房按摩聯(lián)合生物電刺激護理。(1)乳房按摩。于產婦分娩后體力及情緒穩(wěn)定后,實施乳房按摩。產婦取仰臥位,胸部充分暴露,認真清洗乳房,并于雙側乳房進行8~10 min溫敷(40 ℃~45 ℃),以確保雙側乳房表面乳痂清洗干凈,護士用左手對乳房進行固定后,利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沿乳腺管方向進行乳頭按壓,按壓完成后,進行360°乳暈反復旋轉按摩,以促進乳腺管開放,乳汁排出;針對存在結節(jié)產婦,利用拇指與食指對乳頭進行垂直按壓,另一只手沿乳腺管行輕柔按摩;針對乳頭較短且平者,可對其乳管、乳頭、乳暈進行針對性按摩。將乳房按摩總時間控制為30 min左右,1次/d,按摩完成后,利用溫水對乳房周圍皮膚進行清洗。(2)生物電刺激:采用低頻脈沖治療儀對產婦進行生物電刺激?;颊呷⊙雠P位,對其腹部及乳房進行清洗,并將治療儀胸腺治療片,將其貼于兩側乳房,確保其緊密貼合后,將儀器啟動后,選擇常規(guī)催乳治療模式,建立耐受后,將左右兩邊能量逐級提升,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反應及癥狀,以調節(jié)最佳刺激強度,治療時間控制在20 min/次,2次/d。兩組均于產后1 d進行干預,干預時間均為5 d。
(1)比較兩組干預后產后乳房脹痛分級,針對產婦脹痛程度采用WHO疼痛分級標準進行評估,0級為無痛,Ⅰ級為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Ⅱ級為可忍受的中度疼痛,對睡眠產生一定影響,Ⅲ級為無法忍受的重度疼痛,無法入睡[5]。(2)比較兩組產婦產后 1~3 d 泌乳量。針對產后 1~3 d 的哺乳次數(shù)、嬰兒吞咽次數(shù)行統(tǒng)計,并測量擠壓乳房后1次分泌的乳汁量,通過上述數(shù)據計算:泌乳量=哺乳次數(shù)×嬰兒吞咽次數(shù)×擠壓1次乳汁量[6]。(3)比較兩組干預后產婦母乳喂養(yǎng)情況。全部母乳喂養(yǎng)標準:①除母乳外,嬰兒不攝入其他任何液體或固體食物。②幾乎純母乳喂養(yǎng),指除母乳外,還給嬰兒吃維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過1~2次,每次不超過2口。部分母乳喂養(yǎng)標準:①高比例母乳喂養(yǎng),指母乳占全部嬰兒食物的80%及以上。②中等比例母乳喂養(yǎng),指母乳占全部嬰兒食物的20%~79%。③低比例母乳喂養(yǎng),指母乳占全部嬰兒食物的20%以下。象征性母乳喂養(yǎng)標準:母乳喂養(yǎng)幾乎不給嬰兒提供所需熱量。
本研究數(shù)據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0、Ⅰ級乳房脹痛率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Ⅱ、Ⅲ級乳房脹痛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乳房脹痛分級比較[例(%)]
產后1 d,兩組泌乳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后2、3 d,試驗組泌乳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后1~3 d泌乳量比較[ml,(±s)]
表2 兩組產后1~3 d泌乳量比較[ml,(±s)]
組別 產后1 d 產后2 d 產后3 d試驗組(n=60) 18.26±1.95 50.26±7.62 170.68±23.62對照組(n=40) 18.63±1.69 41.26±6.26 136.26±22.65 t值 0.979 6.201 7.256 P值 0.330 0.000 0.000
試驗組全部母乳喂養(yǎng)率高于對照組,部分母乳喂養(yǎng)率、象征性母乳喂養(yǎng)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yǎng)情況比較[例(%)]
母乳為新生兒最佳食品,是促進其腦力發(fā)育,機體成長的最理想食物。近年,缺乳情況屢見不鮮,其多與分娩過程產婦的精神及體力的消耗相關,不僅影響母嬰健康,還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fā)育[7]。相關研究表明,泌乳量不足是導致無法正常純母乳喂養(yǎng)的關鍵因素之一,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母乳喂養(yǎng)失敗率為34.39%,均由1個月內及以上乳汁分泌量不足導致[8]。為解決母乳喂養(yǎng)問題,臨床采用按摩及電刺激等方式進行干預,效果良好。乳房按摩可降低孕激素與雌性激素水平,促進催乳素及宮縮素的產生,進而刺激乳汁排出;按摩過程中還可對乳腺管進行疏通、排除淤堵、消除脹痛,在緩解患者緊張情緒的基礎上,促進乳汁排出[9]。生物電刺激主要利用低頻脈沖治療儀對乳房形成脈沖生物電刺激,通過此種方式刺激乳房,增加泌乳量。
本研究中,試驗組0、Ⅰ級乳房脹痛率均高于對照組,試驗組Ⅱ、Ⅲ級乳房脹痛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下丘腦-垂體軸及神經共同作用下可控制乳汁分泌,其干預機制較為復雜,同時受多種因素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1 d,兩組泌乳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后2、3 d,試驗組泌乳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產后1 d,2種干預方式對患者產生一定刺激,但其泌乳量未呈現(xiàn)明顯區(qū)別,產后2 d,乳汁量開始逐漸增加,即顯現(xiàn)出兩種干預方式的差異性。生物電刺激過程中,利用脈沖、低頻刺激,對乳房形成刺激作用帶動乳頭組織,并對神經產生刺激作用,使其得到調節(jié),可增加泌乳量及催乳素的分泌[10-11]。乳房按摩可對于淤堵現(xiàn)象進行針對性解除,同時,疏通乳腺管,促進乳汁分泌。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全部母乳喂養(yǎng)率高于對照組,部分母乳喂養(yǎng)率、象征性母乳喂養(yǎng)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乳房按摩聯(lián)合生物電刺激可增強對乳房刺激作用,加速乳汁的分泌及分泌量,與此同時增加母乳喂養(yǎng)知識宣教,降低產婦的應激反應,對乳汁分泌形成輔助效果,明顯提升母乳喂養(yǎng)率[12-15]。
綜上所述,對產婦行生物電刺激聯(lián)合乳房按摩可有效緩解乳房脹痛,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還可提升母乳喂養(yǎng)率,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