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黎
(安徽省淮北古城路小學 安徽淮北 235000)
在小學階段,兒童正處于自律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對于他們來說,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孩子們對于一些具體的道德價值觀的理解未成熟,只能依靠老師的講解和具體案例來明晰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德育為基礎,[1]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實際上指的是老師把課本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在生活中的感悟來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整個過程當中完善自我認知、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最終實現(xiàn)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成長為一個具有高素質、高尚品質的人。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老師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教學的主要內容過于依賴課本,知識的擴展內容較少,尤其是缺乏熱點實踐和特殊案例的講解,這導致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較大的差距,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求知欲,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也過于沉悶單調。
在我國長期依賴的作業(yè)布置中,大多以課后練習題的布置為主,學生需要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導致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單一,[2]有的學生只是簡單地敷衍老師留的作業(yè)。另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理論知識的比重較大,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如果老師不能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則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負擔,使得學生產(chǎn)生抵抗的情緒,嚴重影響學生作業(yè)完成的質量和效率。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好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全身新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老師經(jīng)常會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充滿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放松心情,減輕學生的壓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有的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沒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也變得等同虛設。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但是,在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在不斷更新,如果老師的教學脫離社會,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倫理道德觀念也會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3]從而阻礙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將書本上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確定新時代背景下更加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現(xiàn)如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雖然得到了改革和完善,變得更具趣味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但是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還是過于廣泛,學生的目標和想要塑造的形象也過于理想化。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合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不能眼高手低,而是要重視學生的積累,腳踏實地。
比如,在學習“試種一粒籽”的時候,[4]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觀看種子成長的視頻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通過搜集信息來了解種子生長的適宜環(huán)境和種植的各個步驟,讓學生親自體會生命的奇妙,通過親自播種,更能讓學生更好地觀察種子成長的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感悟美好的感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持之以恒和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老師的幫助下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最終完成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前提,因此,老師一定要注重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夠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將教學內容生活化不僅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夠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學習,快速融入課堂當中,提高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和活躍性。
比如,在學習“安全地玩”的時候,老師首先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當我們玩游戲或者做運動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證我們的安全?在環(huán)境和場地的選擇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與學生相關的生活化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也能夠使得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另外,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理解和記憶,更加需要擴展和延伸,而拓展和延伸學生學習內容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解決問題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為此,老師應該更加充分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更多生活化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比如,在學習“上學路上”的時候,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來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是怎樣上學的?從家到學校需要多長時間?路上都經(jīng)過幾個路口?如何保證自己的出行安全?在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提問進行討論和交流之后,老師再留出幾分鐘的時間,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答案,在學生說出答案的基礎之上展開教學。這樣,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出課本內容和自己生活的相似之處,讓孩子們體會到原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有著如此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的活躍性,老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搜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具有生活化氣息的事例,讓學生在更加真實的情景中感悟人生,增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具體來說,老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首先要注意教學情景的生活化,一定要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入手,投其所好,盡量選擇與學生相關的人和事,并靈活地將事例和教學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感。
比如,在學習“我的環(huán)保小搭檔”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情景導入的方式打開新的學習內容。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地球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出示課件,要求學生邊看圖片邊進行思考,分別談一談是由什么現(xiàn)象或者人類的哪些不良行為導致的?再比如,在學習“安全地玩”的時候,老師也要注意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討論空間,讓學生的體驗變得更加真實,不斷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利用更加生活化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上,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老師還必須要改變自己創(chuàng)作的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學生展開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當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效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突破現(xiàn)有教學模式的束縛,真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此,老師首先要改變自己原本說教的教學形式,積極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的學習內容,還提高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選舉產(chǎn)生班委會”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知道班委會的責任,了解班委會的選舉程序,老師就可以組織我們班學生進行班委會模擬選舉,如:讓學生在一張紙條上寫自己所選擇的對象或者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然后投進匿名信箱,同時提醒學生一定要經(jīng)過思考,投自己寶貴的一票。
再比如,在學習“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中秋和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同時滲透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相關教育,讓學生體會家庭的歡快,生活的甜蜜。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做月餅、設計黑板報、裝飾教室,設計各種關于中秋的裝飾品。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也組織學生進行中秋夜詩詞大會,讓學生通過古詩了解古人寄相思于明月,渴望家人團圓的意義。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結合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現(xiàn)階段還是有很多的學校沒有能夠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仍然偏重學校教育,忽視了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為了實現(xiàn)課堂氛圍的生活化,老師也要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認識生活和教材結合在一起的實際意義,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比如,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布置一些親子作業(yè),努力地讓學生學會感恩,可以布置一項作業(yè)——為父母做按摩,老師可以通過微信群來和各個家長取得聯(lián)系,讓每一名家長把孩子為自己按摩的畫面通過微信小視頻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的生活和教材融合得更加緊密,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同理心,不斷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讓學生學會感恩。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性和活動性較強的課程,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仍然不完善,對于教材中一些理論知識理解不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豐富教學的手段,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具體來說,老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情景創(chuàng)設、組織實踐活動、游戲法、故事法、角色扮演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讓學生真正處于課堂中的中心位置,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要求。
比如,在學習“傳統(tǒng)游戲我會玩”的時候,老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即: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游戲的魅力,愛上傳統(tǒng)游戲,并在游戲中培養(yǎng)自身的合作意識,加深與伙伴之間的友誼。在之前課的講解當中,老師除了為學生講解一些傳統(tǒng)游戲的玩法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親自地進行游戲的實踐,就是學生到操場上來玩一玩自己喜歡的傳統(tǒng)游戲,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傳統(tǒng)游戲的趣味性,同時將傳統(tǒng)游戲傳承下去。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親自訪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了解一下他們童年玩哪些游戲,并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記錄和整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掌握傳統(tǒng)游戲的方法的基礎之上,同時還培養(yǎng)了自己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當中,為了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活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針對當前教學中所面臨的不足,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同時將課本教材與生活化素材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