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喜
“中國陶瓷發(fā)展的歷史是漫長的。從新石器時代早期燒造最原始的陶器開始,到發(fā)明瓷器并普遍應用,技術和藝術都在不斷進步;在適應人們生存和生活需要的過程中,所燒制的陶瓷器物的種類在增加,樣式在變化,內(nèi)在質(zhì)量在不斷提高。陶瓷器物的手工藝制造技術,蘊藏著豐富的科學和藝術內(nèi)涵,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通過造型和裝飾、質(zhì)地和色澤展示的?!?/p>
中國陶瓷應用的范圍很廣,包括日用陶瓷、建筑衛(wèi)生陶瓷、工業(yè)美術陶瓷、化工陶瓷、電氣陶瓷等。本文將談談日用陶瓷之茶、餐具的裝飾設計問題。
1.日用陶瓷——指飲食用陶瓷,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飯具等。
2.陶瓷裝飾——對陶瓷制品進行藝術加工的重要手段,是技術和藝術的統(tǒng)一。陶瓷的裝飾類型有三:胎裝飾、釉裝飾、彩繪裝飾。
(1)胎裝飾——直接作用于坯體的裝飾方法,主要技法有印、刻、劃、剔、堆、貼、鏤、雕、塑等。
(2)釉裝飾——直接作用于坯體的裝飾方法,主要技法有蘸、蕩、刷、吹、澆等,利用釉料在器物表面形成的色彩、質(zhì)感、肌理來裝飾陶瓷。
(3)彩繪裝飾——既可作用于坯體,也可作用于單色釉素瓷胎。主要裝飾技法是以毛筆為工具,用含金屬氧化物的礦物質(zhì)顏料在坯胎上或素瓷胎上描繪紋飾。在坯胎上描繪紋飾,稱為釉下彩繪;在素瓷胎上描繪紋飾,稱為釉上彩繪。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釉被開發(fā)成了彩繪顏料,綜合裝飾(兩種以上陶瓷裝飾技法的綜合運用)形式日益豐富。
中國陶瓷的裝飾設計,是審美功能、物質(zhì)技術條件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體現(xiàn),是科學技術和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它既是物質(zhì)產(chǎn)品,又是精神產(chǎn)品;既是商品,又是藝術品;……充分發(fā)揮其材質(zhì)的特殊美感和相應的工藝技術特點,把裝飾和造型結合為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下面給大家介紹兩件中國古代日用陶瓷裝飾設計的實例:
1.流行于元代,融合了中外文化的陶瓷器型與裝飾設計
元代創(chuàng)燒了青花瓷,打破了自唐宋以來陶瓷裝飾主要依賴刻花、劃花、印花裝飾技法為主的格局,開創(chuàng)了彩繪裝飾新紀元。
元代,中國與西域世界的主要交流對象是阿拉伯國家,青花瓷是中國與阿拉伯民族交流的主要產(chǎn)品之一,因此,青花瓷在發(fā)展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阿拉伯國家文化的影響。比如,青花瓷的造型有很多是仿阿拉伯銀、銅器的,裝飾紋飾中也引用了不少阿拉伯文飾。
我們來看一件融合了中外文化的元代青花日用瓷——《元代青花鳳穿牡丹紋執(zhí)壺》。這件瓷器的造型設計以阿拉伯民族使用的銅器為原型,同時吸取了蒙古民族銅壺的藝術風格。裝飾紋是依執(zhí)壺的造型設計,裝飾內(nèi)容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紋飾。
《元代青花鳳穿牡丹紋執(zhí)壺》的造型:帶圓珠紐的平頂蓋;直口(口下漸展)、粗頸、垂腹(腹下內(nèi)斂)、圈足(微外撇);上細下粗的長彎流;帶小系的曲柄。
《元代青花鳳穿牡丹紋執(zhí)壺》的裝飾紋是依執(zhí)壺的構件設計:蓋上繪菊瓣紋;腹前后兩面紋飾相同,主題紋飾為鳳穿牡丹,輔助紋飾為火珠云、竹石;圈足上繪卷草紋(阿拉伯文飾);長彎流上繪火云紋;曲柄上繪銀錠、寶釵紋。
2.始創(chuàng)于清雍正時期,流行于清乾隆、嘉慶時期的象征“萬花獻瑞”的花卉題材裝飾形式——百花不露地
“百花不露地”也稱“萬花錦”、“萬花堆”,是清代在社會文化達到頂峰時的產(chǎn)物,創(chuàng)于清雍正時期,流行于清乾隆、嘉慶時期,清光緒時期仍在延用。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對“百花不露地”裝飾形式有這樣的闡述:“瓷器滿畫花朵種種,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以黑地者為最貴,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狀大小偏反,各盡其致。”“百花不露地”裝飾形式可用于裝飾任何造型的器物。
“百花不露地”裝飾工藝特別復雜:首先,要根據(jù)瓷器的器型設計出百花齊聚之畫稿(其構思最妙之處則是盡收春意盎然之象而又無砌堆之感)。其次,要將畫稿臨摹勾勒于白瓷胎上(務必與原稿一致,同時又要照顧到器表不同于紙面的不均衡特性)。第三,根據(jù)設計好的樣稿配制彩料(百花不露地,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三十余種,均需一一調(diào)試)。最后,填繪洗染(必經(jīng)畫師數(shù)人之手)。
我們來看一件以“百花不露地”和粉彩彩繪工藝裝飾的清代日用瓷——《雍正款百花不露地粉彩杯》。這件瓷器的造型是:敞口(微外撇),弧腹(較深),圈足。裝飾紋是依杯的造型設計,滿飾。紋飾有牡丹花、荷花、芙蓉、蘭花、月季、菊花等各種花卉。顏料采用了紅、黃、藍、綠系列色彩,有深有淺、有濃有淡的百花,各盡其態(tài),各盡其妍,嬌艷欲滴。
上述兩件瓷器的裝飾和造型結合得非常完美,我從這兩件瓷器的造型和裝飾中讀得一個信息——不同時期的陶瓷裝飾設計有著不同的裝飾風貌和時代特征,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人類的審美精神和思想情感。
我從事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二十八年,特別注重練就過硬的造型能力和儲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對陶瓷的釉上粉彩、釉下青花、雕刻、瓷塑均有涉獵,更專注于工筆、寫意花鳥畫的陶瓷裝飾與藝術創(chuàng)作。
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我感悟到:陶瓷裝飾以傳統(tǒng)單一的繪畫裝飾手法已不足以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綜合裝飾是當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者應該考慮的,因為它能以更豐富的裝飾技藝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設計理念,并滿足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當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者要與時俱進,在進行產(chǎn)品裝飾設計時貼近當代人的審美情趣,更多地投入情感關懷、人文特色;在藝術風格上追求和而不同,注重于設計繪制出立意新穎、獨具內(nèi)涵、富有時代氣息的陶瓷作品,并努力尋求自身的表現(xiàn)形式,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藝術風貌。
下面介紹我的兩件作品:
1.以釉上彩、浮雕、潑彩綜合裝飾的餐具
(1)主題思想:保護生態(tài),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裝飾設計:以天鵝在大自然中暢游嬉戲為主體紋飾,畫面的藝術效果追求疏朗空闊(以示自然生物在沒有任何阻礙的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天鵝以浮雕技藝完成(以呈現(xiàn)天鵝的立體感),湖水以潑彩技藝完成(潑彩形成的水紋肌理獨一無二,更貼近水的自然形態(tài)),輔助景物以釉上彩完成(點綴畫面,以使畫面鮮活生動)。
(3)構圖布局:依餐具的器型變化,但不突破裝飾設計時的總體布局框架。(具體藝術效果請看本文所附的作品圖)
2.以釉上彩、粉彩、浮雕金綜合裝飾的茶咖具
(1)主題思想:春暖花開,鳥鳴盛世
(2)裝飾設計:借鑒“百花不露地”的裝飾效果,滿飾不露地,但畫面要簡約。將我在大自然中捕捉到的景象組織入畫(因為深入現(xiàn)實生活體驗,感悟到的東西提煉出來會與眾不同,最能表達自己的思想,也能貼切要表達的主題),畫面要飽滿、熱烈(這樣才能表達盛世繁華),浮雕金技藝的運用重在表達輝煌之意。
(3)構圖布局:依茶咖具的器型設計,主要物象不變,輔助物象可視器物增減,每器一圖,皆遵循主題思想。(具體藝術效果請看本文所附的作品圖)
我的陶瓷藝術作品多以綜合裝飾的形式完成,因為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認定這是最適合我創(chuàng)作理念和藝術個性的創(chuàng)作方法。
日用陶瓷是藝術和技術的有機結合,其本質(zhì)問題是將產(chǎn)品與人的關系形式化,這種形式除了要滿足消費者的實用需求外,還要滿足其審美的需求。而這種審美效應會通過點、線、面、肌理、材質(zhì)和外觀等基本構成元素反映出來,其外部表現(xiàn)則是與日用陶瓷在造型方面和諧統(tǒng)一的裝飾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