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冬水冬肥。保證冬水冬肥能改善土壤養(yǎng)分、水分狀況、平抑地溫變化,為麥苗返青和提高分蘗成穗率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把握春季管理的主動權。冬肥用量不宜過大,要因苗制宜,中產麥田每畝用量約占追肥量的20%,未施底磷肥的地塊,應氮磷配合。已施足底化肥的麥田,不追冬肥。
澆冬水要在日平均氣溫7℃-8℃夜凍晝消時結束。晚茬麥,冬前生育期短,葉少,根少,或“一根葉”,為了利用初冬和早春凍融時期的有效積溫,提高播種地溫,促根增蘗,在土壤濕度大的情況下,不宜澆冬水。
深耘、鎮(zhèn)壓、松土。中等肥力以上的水澆麥田,立冬后,每畝總蘗數(shù)達到計劃穗數(shù)的1.5倍時,應進行深耘斷根。深耘后,應立即耬平踏實,防止壓苗和透風失墑,并要及時澆冬水。對群體過大的麥田,深耘斷根具有明顯的控制群體發(fā)展的作用。
生長過旺群體過大的麥田,也可以越冬前采用鎮(zhèn)壓措施抑制分蘗生長。在耕作粗放、坷垃較多的麥田,于地面封凍前進行鎮(zhèn)壓,壓碎坷垃,彌補裂縫,可對土壤起到保溫保水分的作用。壓麥應在中午以后進行,以免早晨有霜凍鎮(zhèn)壓傷苗,鹽堿地不宜鎮(zhèn)壓。
需要注意的是,麥田澆過冬水后,易造成地表板結,出現(xiàn)裂縫,土壤水分易失,拉斷麥根,凍死麥苗,必須及時進行劃鋤松土。
注意凍害防御和凍后田管理。防御凍害,除使用良種、施足基肥、培育壯苗外,還應在越冬期施用農家肥蓋麥和對壯苗實行鎮(zhèn)壓,可保溫、肥田、防凍。
油菜方面要注意中耕培土。稻茬油菜整地質量差,移栽后應及時進行中耕松土,以利于通氣、降濕、促進根系發(fā)育。中耕時應遵循“行間深、根旁淺”的原則,注意培土和壅兜,增強抗寒防倒能力,促進根莖不定根的發(fā)生。
此階段,可著手播種番茄、春芹菜、春萵筍、豌豆等,定植春花菜、春甘藍、越冬萵筍。
針對各類病蟲害,要加強田間管理,此外,還需重施中晚熟甘藍、大白菜的抱心肥,及花菜的促花肥。
花卉苗木方面,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應重點加強苗木整形修剪和秋季花木追肥。
立冬前后,氣溫在20℃左右時,大多數(shù)花卉易萌發(fā)較多嫩枝。此時,需剪除多余嫩枝,保留部分嫩枝,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保留的嫩枝應及時摘心,防止徒長。長時間開花的月季、茉莉、天竺葵等,需及時摘除殘花敗梗,修剪已開過花的枝梢。
同時,要及時追肥。草花宜追施氮、磷、鉀均衡的速效肥。木本花卉,可開環(huán)狀溝埋施基肥;對正處于賞果狀態(tài)的火棘、金橘、金彈子等,則可適當澆施少量的速效磷鉀肥,延長賞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