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壓力會帶來欲望?因為這是大腦援救任務的一部分。
神經(jīng)科學家證明,壓力包括憤怒、悲傷、自我懷疑、焦慮等消極情緒,會使你的大腦進入尋找獎勵的狀態(tài)。只要你的大腦和有關獎勵的承諾聯(lián)系起來,你就會渴望得到那個“獎勵”。你確信,只有獲得那個“獎勵”,才是得到快樂的唯一方法。
獎勵的承諾和緩解壓力的承諾會導致各種各樣不合邏輯的行為。比如,一項經(jīng)濟學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對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表示擔憂的女性,會通過購物來排解內心的焦慮和壓抑;當暴飲暴食的人為體重增加或缺乏自控力而感到羞愧時,他們會吃更多的東西來撫慰自己;當拖延癥患者想到自己已經(jīng)遠遠落后時,他們反而會繼續(xù)拖延。在每個案例中,“想要更快樂”的目標總是戰(zhàn)勝了自控力要達成的目標。
美國心理學家協(xié)會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煉、閱讀、聽音樂、與家人相處、按摩、散步、做瑜伽,以及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意的愛好。最沒效果的解壓方法則包括:賭博、購物、抽煙、喝酒、暴飲暴食、上網(wǎng)等。
真正能緩解壓力的不是釋放多巴胺或依賴獎勵的承諾,而是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γ-氨基丁酸和讓人感覺良好的催產素。這些物質會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身體里的壓力荷爾蒙,產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應。因為它們不像釋放多巴胺的物質那樣讓人興奮,所以我們往往低估了它們的作用。
(許悅薦自《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