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離世那天的場景,我至今耿耿于懷。
前一天她還是有說有笑,第二天就陷入重度昏迷,臨終連一句遺言也沒有留下。她的離世給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作為一名影視演員,到了現(xiàn)場就要拋下一切全情投入,但那段時間,我在現(xiàn)場頻頻忘詞,錯走調(diào)度。
在拍一場爆破戲時,因為我個人的疏忽,晚出場一分鐘,導(dǎo)致整段戲作廢。除了劇組經(jīng)濟上的損失之外,連群演都要再“死”一回。
導(dǎo)演把劇本甩到了監(jiān)視器上,攝影老師無奈地抱怨:“收工吧?!?/p>
“你是不是覺得全天下就數(shù)你最慘?要哭就哭夠了再來,劇組不是你發(fā)泄情緒的地方!能演就打起精神好好演,演不了我就換人!”導(dǎo)演劈頭蓋臉把我罵了一頓。
攝影老師見我準備撂挑子,把我拉到一邊,見勸說不了,他跟我說:“你不知道吧,兩年前導(dǎo)演在新疆拍外景的時候,孩子出了意外,劇組都在傳這戲黃了??烧l也沒想到,他硬是堅持把最重要的一場戲拍完才請假回去,在殯儀館守了兒子整整一夜,第二天又趕回劇組繼續(xù)拍戲。有人會說,天底下哪有這么狠心的父親?可是能怎么辦呢,整個劇組都指著他,他得對那些人負責(zé)?!?/p>
那一刻,我萬分慚愧。
你只想到了,你因為親人離世,因為和男友鬧矛盾,因為腳崴到了,就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卦摫蝗死斫?、同情,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要包容你,體諒你。
錯了。
無論你身處何種境地,你該捫心自問——你有沒有對別人負責(zé)?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是否也和你一樣,正經(jīng)歷著人生的低谷和彷徨。
對別人負責(zé),何嘗不是一種對生命盡職盡責(zé)的大智慧?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核心是什么?
底下有一個點贊上萬的回答:苦難。
這部片子最打動人的,就在于它無比溫和地告訴每個人:生活,人生,原本就是一場苦難的旅程。
男主角小林被樂團辭退,陰差陽錯當(dāng)上了入殮師。因為這份“不體面”的工作,朋友開始疏遠他,妻子也憤然回了娘家。老社長因為小林的原因遲到了五分鐘,被死者家屬劈頭蓋臉地冷嘲熱諷,即便這樣,他依舊賠上笑臉。
電影最富有寓意的一個畫面是:小林站在橋上看到河里的魚逆流而上,中間有些魚因為體力不支累死在中途被河水沖走,但其余的魚仍舊前赴后繼。
小林感慨地說:真可悲啊,這么辛苦,最后不還是會死掉?
燒鍋爐的老大爺經(jīng)過,對小林說:“這就是它們的宿命,中途就算再辛苦,也要回到出生的地方啊?!?/p>
縱有疾風(fēng)起,人生不言棄。
人生本沒有那么多精彩紛呈的意義。活著,就意味著和苦難并行,走走停停,掙不脫,甩不掉,要學(xué)會苦中作樂,甘苦如飴。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
明明流著淚,心都碎了,嘴上卻說:“我沒事兒,我還好?!?/p>
站幾十個小時的火車,只為省下幾百塊錢,給家里的孩子買只玩具熊;已經(jīng)累得想發(fā)火,想罵人,但是打開家門,就露出了笑臉,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就生生活成了無堅不摧的鋼鐵俠……
人生哪有那么多高深莫測的意義和究竟呢?如果說有,那無非就像我那位朋友說的那樣:
你要對周圍的人和事負責(zé),你要學(xué)會和苦難為伴,你要活在當(dāng)下,學(xué)會珍惜一點一滴的美好。因為有愛,有責(zé)任,被需要,使那些本無意義的生命被賦予了一抹亮色。
這是我聽過的,關(guān)于人生意義的最好的答案。
(余雨琴薦自《時代青年·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