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參加培訓。老師是位老太太,出了名的嚴厲,刀子嘴,有學員被她訓斥得臉面無光,提意見希望老師友善一點。老太太并不買賬:“你是來學習的,又不是要夸獎的。”可以說是不隨和的典范了。
也有人完全受不了她,上過幾次課就落荒而逃,他們想不通什么樣的人會心甘情愿待在那種課堂上“受虐”。但是留下來學習的人,說法就不一樣,他們覺得真的能夠從這位老師的課上學到東西。
我相信這樣的老師是能帶來收獲的,因為較真。同樣作為老師,我知道順從學生的心意是更容易的選擇。也因此,堅持“你是來學習,不是要夸獎”才越發(fā)難能可貴。甚至可以說,這里有一種暗暗的深情。
一段關(guān)系里,但凡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看得很重,認定“你”和“他”之間緊密相關(guān),就不可能對你事事隨和。你好不好、痛不痛、上課有沒有真學習,他都當成是自己的事,就必然會有緊張、失望、指手畫腳,甚至火冒三丈的時候。到什么時候可以不動氣不較真了呢?就是想清楚:你是你,我是我,你的人生又不是我的事。
這個世界需要不隨和的角色,適時地站出來堅持,不隨和也是一種可貴。
(徐慶生薦自《潤·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