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齡
謝安字安石,尚從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歲時,譙郡桓彝①見而嘆曰:“此兒風神秀徹,后當不減王東海②?!奔翱偨?,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弱冠詣王濛③,清言良久,既去,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為來逼人。”王導④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辭。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揚州刺史庾冰⑤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縣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歸。復除尚書郎、瑯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書范汪舉安為吏部郎,安以書距絕之。有司奏安被召,歷年不至,禁錮終身,遂棲遲東土。嘗往臨安山中,坐石室,臨浚谷,悠然嘆曰:“此去伯夷何遠!”嘗與孫綽等泛海,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吟嘯自若。舟人以安為悅,猶去不止。風轉急,安徐曰:“如此將何歸邪?”舟人承言即回。眾咸服其雅量?!壤郾俨痪?,簡文帝⑥時為相,曰:“安石既與人同樂,必不得不與人同憂,召之必至?!睍r安弟萬⑦為西中郎將,總藩任之重。安雖處衡門,其名猶出萬之右,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范訓子弟。安妻,劉惔⑧妹也,既見家門富貴,而安獨靜退,乃謂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奔叭f黜廢,安始有仕進志,時年已四十余矣。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2015年版《晉書》)
【注釋】
①桓彝:西晉大臣,大司馬桓溫之父,平定王敦之亂有功,曾任宣城太守,頗有政績,深受百姓愛戴。
②王東海:東海太守王承,清虛寡欲,善于清談,被時人推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
③王濛:東晉名士,與劉惔齊名,長相美貌,為人溫潤恬和。
④王導:東晉開國元勛,被時人比作管仲。
⑤庾冰:東晉大臣、外戚,丞相軍諮祭酒庾琛之子、征西將軍庾亮之弟。
⑥簡文帝:即司馬昱,東晉第八位皇帝。
⑦萬:謝萬,東晉大臣、名士,謝安之弟。
⑧劉惔:東晉大臣、名士,當時清談的主力干將,被時人比作荀粲。
【譯文】
謝安字安石,為謝尚的堂弟。父謝裒,官至太常卿。謝安四歲時,譙郡桓彝見之驚嘆說:“此兒風神秀麗清朗,將來不會比王東海差。”到童年,神態(tài)沉著,思維敏捷,風度條暢,善于行書。少年時拜訪王濛,與王濛清談多時,離去后,王濛之子王修說:“剛才談話的客人是什么樣的大人物?”王濛說:“此客勤勉不倦,日后定將咄咄逼人?!蓖鯇б彩制髦厮?。因此,謝安年少就負盛名。
最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為佐著作郎,謝安以疾病在身推辭不就。寄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的許詢、僧人支遁交游相處,出門便捕魚打獵,回屋就吟詩作文,無入世之心。揚州刺史庾冰因為謝安有盛名,因而志在必得,多次下郡縣督促他應召,謝安不得已應召前往,一個多月后又告退而歸。又任命他為尚書郎、瑯邪王友,謝安一概推辭不就。吏部尚書范汪舉薦謝安為吏部郎,謝安寫信拒絕。有司上書朝廷奏明謝安被朝廷征召,歷年不應,自己禁錮終身,放浪于東部名勝之地。謝安曾去臨安山中,坐在石洞里,面對深谷,悠然嘆道:“此般情致與伯夷有何兩樣!”曾與孫綽等人泛舟大海,風起浪涌,眾人十分驚恐,謝安卻吟嘯自若。船夫因為謝安高興,照舊駕船漫游。風浪轉大,謝安慢慢說:“如此大風我們將如何返回呢?”船夫聽從吩咐立即駕船返航。眾人無不欽佩謝安寬宏鎮(zhèn)定的氣度?!x安已多次不應征召,簡文帝做宰相時,說:“謝安石既然能與人同樂,也必定能與人同憂,再征召他,他肯定會應召。”其時謝安弟謝萬為西中郎將,擔負守邊的重任。謝安雖然隱遁山林,但其名聲仍超過謝萬,有公卿大臣的聲望,平素家居常用禮節(jié)規(guī)范來教導子弟。謝安的妻子,是劉惔的妹妹,看見謝家各門都擁有高官厚祿,而獨有謝安隱退山林,于是對謝安說:“大丈夫不想富貴嗎?”謝安掩鼻說:“恐怕將來我也難免富貴?!奔爸林x萬被罷職,謝安才開始有做官的志趣,其時年齡已到四十多歲了。
【簡析】
謝安為東晉一代名士首領,本選段僅為《晉書·謝安傳》的開頭部分,便已將謝安寫得不同凡響,堪稱二十四史中寫名士風流最富魅力的文字。作者從五個方面對謝安做了傳神寫照:第一,寫當時舉足輕重的名士或大臣桓彝、王濛、王導對謝安的高度評價與重視;第二,寫謝安平時交往的都是王羲之、支遁這些風流千古的傳奇人物,超世邁俗;第三,寫謝安不愿出仕、周旋為官,絕不貪慕榮華富貴,反而十分仰慕伯夷之清高;第四,寫謝安為人臨危不懼、從容不迫、舉重若輕;第五,寫謝安既愛與人同樂則必與人同憂。當妻子諷喻他應當追求富貴時,他掩鼻表示厭惡,從容地說“恐不免耳”,既有一代名士瀟灑清談的風度,又有一代政治家沉穩(wěn)從容的氣度。顯然作者與時人一樣,都對謝安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