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原股東的查閱權
        ——《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的法教義學分析

        2021-12-29 10:45:40李建偉馬可欣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2期
        關鍵詞:知情權公司法股東

        李建偉,馬可欣

        (中國政法大學 民商經濟法學院, 北京 100088)

        一、問題的提出

        股東知情權作為行使股東權利的先行基礎,是整個股東權利體系中的基石,發(fā)揮著救濟性和輔助性作用[1]。其中,在股東知情權體系的分支中,股東查閱權占據主要地位。已轉讓公司股權的原股東能否以原告資格提起股東查閱權訴訟是理論與實務中有待解決的棘手問題。具體言之,原股東通過行使查閱權,可為下一步主張持股期間應得的盈余分配或者彌補股權轉讓的股價損失提供證據支持。反之,原股東極有可能因缺乏公司信息,以至支撐訴訟請求的證據不足而在后續(xù)的訴訟中承擔敗訴的結果。那么,已轉讓股權的原股東可否提起股東查閱權訴訟?原股東行使查閱權是否應受到適當?shù)南拗疲吭凇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四)》(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四》)出臺前,這些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中并未得到明確的回應,理論界對此亦未形成統(tǒng)一觀點,在實務中“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豆痉ń忉屗摹返谄邨l明確了提起股東知情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備股東身份這一基本條件。此外,將原股東附條件地納入原告股東范圍,為原股東維護其合法權益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

        二、《公司法解釋四》的立場:附條件承認原股東原告資格

        《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除明確規(guī)定并適當擴張股東查閱權訴訟中適格原告的范圍之外,保護原股東在查閱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是該條款中的另一大亮點。

        (一)對原股東的原告資格的支持

        第七條第一款基于對知情權人人身屬性的尊重,重申了股東知情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具備股東身份這一基本原則。對該基本原則應從兩個層面出發(fā)考慮:一是只要原告起訴時具備股東身份,即使在起訴后喪失該身份,也不影響其作為適格原告提起股東知情權訴訟,但查閱的客體范圍仍須限制在其持股期間內。二是公司若要持反對意見,需提供證據證明第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原告在起訴時不具有公司股東身份的,此時法院應支持公司,駁回起訴。但作為例外,第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公司有證據證明前款規(guī)定的原告在起訴時不具有公司股東資格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起訴,但原告有初步證據證明在持股期間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請求依法查閱或者復制其持股期間的公司特定文件材料的除外?!?與相對有權說相比,《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涵蓋了公司隱瞞利潤、侵犯原股東盈余分配權在內的原股東在持股期間合法權益受損的所有情形。這是允許原股東提起公司之訴的為數(shù)不多的例外規(guī)定之一,屬于合目的的擴張性解釋,符合我國現(xiàn)實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原股東查閱權的限制

        為了維持股東與公司間利益的動態(tài)平衡,避免公司正常經營秩序受到不必要的影響,有必要對原股東查閱權作適當?shù)南拗?。其中《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也對原股東查閱權訴訟資格作出了限制,其主要包含訴訟程序和可查閱對象范圍兩個方面:一是要求提供在持股期間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證明;二是僅允許查閱其持股期間的特定文件材料。此外,原股東提起知情權訴訟不是無時效的限制,仍應在規(guī)定期限內提起訴訟[2]。

        三、《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的司法立場評析

        (一)附條件承認原股東原告資格的積極意義

        附條件承認原股東知情權之訴原告資格,有著堅實的法理支撐,對于少數(shù)股東的權益保護具有重要制度價值,從制度穩(wěn)定的兩個維度體現(xiàn)了其合法性和必要性。

        1.制度的合法性

        首先,其體現(xiàn)了誠實信用原則在公司法領域的具體適用。近現(xiàn)代以來,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領域一直處于擴張狀態(tài),比如在合同法中的先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后合同義務以及合同解釋的規(guī)定中都有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3],以起到補充債之關系義務內容的作用[4]。與其類似,在公司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下適用,以解決因法律規(guī)定不明或公司章程規(guī)定不清的局限性問題。既然受《民法典》合同編調整的松散合同關系尚應適用誠實信用原則,根據舉輕以明重的解釋規(guī)則,在團體性公司的組織關系中,公司更應對原股東履行誠信義務,為其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承擔責任[5]。因此,公司在股東持股期間應盡到善意的、充分的告知義務,同時公司更不得以做假賬隱瞞利潤的方式、方法損害原股東依法應得利潤。在原股東股權轉讓后的特定期限內,公司仍應為原股東主張合法權益提供必要協(xié)助。

        其次,從公司治理的層面出發(fā),對公司有限介入的外部主體是區(qū)分現(xiàn)股東與原股東權利的體現(xiàn),也是對內外有別原則的有益補充。內外有別原則旨在維護公司內部關系、經營秩序的穩(wěn)定和維護交易的安全,但此原則適用的場合是特定的,且要同時考慮其他因素[6]。因此,公司外部法律關系一般通過合同、侵權等路徑處理,不會波及公司內部治理行為,只有在例外情況下才允許外部主體如原股東等人員的介入[7]。此時,公司須忍受由此給公司正常經營活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公司隱瞞利潤,將在相對長的時間內面臨訴訟風險等。因而,從長遠看,允許原股東的有限介入對于規(guī)范公司的內部治理、維護公司內部關系的穩(wěn)定和增強潛在投資者的投資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次,根據訴的利益原則,也應對原股東享有的合法權利依法予以適當?shù)谋Wo。訴的利益是指當事人提起的訴應當具有的法院對訴訟請求進行審判的必要性和實效性[8]。股東知情權在現(xiàn)代公司的“兩權分離”的模式下,其功能在于使不享有經營權的股東也能夠掌握公司的發(fā)展狀況,起到監(jiān)督和管理作用[9]。原股東雖已不具有股東身份,但不代表其股東身份存續(xù)期間的權利不值得保護,又或者沒有受到損害。從鼓勵投資的角度來看,原股東在持股期間的權利更值得保護,否則少數(shù)股東將任由控股股東“宰割”。因此,原股東提起的知情權訴訟具有必要性和實效性,即具有訴的利益,從保障訴權行使的角度,法院應當予以審理并作裁判,從而實現(xiàn)其訴權[10]。

        2.制度的必要性

        從實務上看,保護原股東的知情權不僅具有現(xiàn)實必要性,也是符合中國當前公司治理實況與現(xiàn)實需求的?!豆痉ń忉屗摹愤x擇與以往司法實務不同的立場,亦是為了回應實務中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維護個案的公平正義。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在公司的內部股東之間、股東和高管之間、實際控制人之間的股權轉讓交易,或者是公司收購股東股權等情況下,脫離股東身份的原股東主張股權價值或者公司經營狀態(tài)等被公司的控制方或者股權受讓方隱瞞,錯誤的信息導致其放棄股東身份、轉讓股權,其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等問題,只有請求行使知情權,通過了解其持股期間的公司相關文件資料,才能獲取真實情況及證據,從法理上而言,原股東的請求是正義與合理的,其具有維護財產權和身份權的權利[11]171-172。誠然,原告喪失股東身份可能并非出于自己的真實意思表示,實踐中存在著大量大股東惡意不披露信息,誘使、逼迫股東轉讓股權的情形。因為知情權是股東行使其他股東權利的前提與基礎,如原告喪失知情的可能性,即使原告能夠尋求其他救濟如侵權法上的救濟,也會因為無法通過行使知情權獲取有關證據,進而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訴訟[12]。因此,如果一概駁回原股東的查閱權之訴請,不僅會導致原股東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切實保障,還會助長公司管理層、控股股東以及實際控制人對股東權益的肆意侵害。一方面,原股東提起知情權之訴,不論是為了行使股權轉讓合同的撤銷權、損害賠償請求權還是為了行使盈余分配請求權,都極有可能因為無法通過行使知情權收集到公司信息的相關證據而最終敗訴。另一方面,由于股權轉讓價格與公司凈資產狀況掛鉤,管理層、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壓低公司凈資產和股權價值,幫助受讓方以不合理低價取得股權[5]??梢?,對原股東知情權進行傾斜保護的司法政策為原股東下一步維權打開了方便之門,實現(xiàn)對原股東的保護,同時也對公司起到了風險警示作用,倒逼公司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約束公司恣意行為,提高公司財務的透明度。

        部分學者認為,允許原股東查閱公司信息,勢必影響公司商業(yè)秘密的保護,造成公司經濟關系的不穩(wěn)定和日常經營管理的混亂[13]。這種觀點把股東權益與公司權益絕對對立起來,有違利益平衡之道的法理。事實上,賦予原股東查閱權與損害公司利益無必然關系。公司可以依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公司法解釋四》第八條等規(guī)定,舉證證明原股東具有不正當目的,濫用知情權的行為,從而阻卻查閱權的行使。若原股東知情后泄露公司商業(yè)秘密導致公司利益受損的,公司可適用《公司法解釋四》第十一條向其追責。反之,保護公司利益也不必然以剝奪原股東查閱權為唯一途徑,可以采取限制原股東行權條件、借助查閱代理人制度、通過負有保密義務的中間機構間接獲取公司信息等合理的限制方式達到利益平衡的效果。

        3.比較法的選擇

        為了保護原股東的合法權益,各國法律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美國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第220條第2款、第3款承認提交受益性擁有股份的證明文件的主體也可請求查閱,并確立了以查閱目的的正當性為核心的判斷標準[11]141?!度毡竟痉ǖ洹返?57條明確了有關原股東在其擔任公司股東期間利益受損的救濟途徑,為此確立檢查人選任請求權制度。在澳大利亞,原股東可請求查閱與其將要提起的股東代表訴訟有關的公司信息,原股東因公司欺壓行為被迫退出公司的,則可根據2001年《公司法》第234條提起股東欺壓訴訟,勝訴后間接取得查閱公司信息的權利。在德國,原股東雖不得主張知情權,但依《民法典》第810條,由于對證書存在法律上的利益,原股東可請求占有人許可查閱證書[14]。

        (二)限制原股東查閱權的積極意義

        考慮到原股東已經脫離公司的事實,若其濫用權利會導致公司利益受損,可能會進一步放縱原股東的濫權違法行為。這就是原股東與現(xiàn)任股東行使知情權的最大不同地方。在域外,原股東的知情權不可與現(xiàn)任股東的知情權同日而語,同樣受到必要的限制。以美國為例,根據判例確立的裁判理念認為,原股東的知情權僅在公司解散時原股東未得到補償或補償不合理的條件下才可行使[15]。這一規(guī)定不乏合理之處。《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顯然注意到這一特殊挑戰(zhàn),故以利益平衡為指導思想,在賦予原股東查閱權之訴權的同時,采取限制措施以避免股東濫訴。首先,在訴訟中原股東需要舉證證明在持股期間內公司侵犯其合法權利。其次,法院也需要限制原股東查閱、復制客體的時間范圍。

        1.程序的限制

        《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要求原股東提出初步證據證明在持股期間其合法權益受損。如何理解“初步證據”?以林富家與襄陽大長江礦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股東知情權糾紛一案(1)(2017)鄂0624民初1907號民事判決書。為例,原告林富家提供了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合作開采礦山和設立石業(yè)公司合同書、法院的執(zhí)行裁定作為初步證據,用以證明:原告曾為被告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起訴時被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變更為蘇志平,原告在被告公司的股權被法院裁定作價280萬元,交付給大長江(福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抵償債務。法院認為,原告林富家雖然在起訴時已不具有被告公司股東身份,但在持股期間,被告股東會由持股40%的股東龔顯遠召集,由股東龔顯遠、張謀利參加,股東林富家缺席,通過股東會議決議將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和法定代表人由原告變更為蘇志平,并將原告在被告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他人,被告未舉證證明已通知原告林富家參加股東會議,損害了原告林富家的合法權益,故法院認為原告符合《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的例外情形。由此觀察,原股東所承擔的“提出初步證據”的證明責任,并非客觀意義上的舉證責任,其證明程度不需達到“高度蓋然性”標準。原股東只需要提供能夠引起一般人懷疑的證明材料,使待證事實——“在持股期間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出現(xiàn)真?zhèn)尾幻鞯臓顟B(tài)即可。就待證事實而言,原股東不僅需要證明存在權益受損的事實,還需要證明公司、公司管理層或第三人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過失,客觀上存在違法行為,以及該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存在因果關系。例如,在持股期間,公司管理層通過關聯(lián)交易行為侵害其權益,或者第三人采用欺詐、誘騙等非法手段使其以不合理低價轉讓股權。但是,股東因自身原因如缺少商事經驗而對股權價值出現(xiàn)誤判的,不論是出于秩序安定的考慮,還是基于“任何人都不得從自己的錯誤行為中獲利”的理念,法律都不允許在此時賦予原股東以查閱權。值得注意的是,實務中還有一種現(xiàn)象,即原股東在一審起訴時以股東的資格要求查閱,在上訴時又請求依據《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第二款適用例外情形的,有法院認為,該請求屬于新的訴訟請求,駁回上訴。(2)(2017)豫08民終3732號民事判決書。

        2.對象范圍的限制

        關于原股東可查閱對象的范圍,以取得股東身份之時和喪失股東身份之時為節(jié)點,可分為絕對放開說、絕對限制說和折中說三種學術主張。絕對放開說認為,原股東有權查閱從取得股東身份以前到喪失股東身份以后的公司信息,時間跨度最長;絕對限制說認為,原股東只能查閱其持股期間的公司信息,時間跨度最短,《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持此種立場;折中說在支持原股東查閱持股期間的公司信息的基礎上,或者主張將成為股東之前特定時間內的公司信息納入查閱范圍,或者主張將退出公司之后特定時間內的公司信息納入查閱范圍。原股東查閱其股東身份存續(xù)期間內的公司文件材料,是毋庸置疑的,但原股東能否對取得股東身份之前和喪失股東身份之后的公司信息享有查閱權,則說法不一,顯然這是規(guī)范設計的爭論點。是否承認原股東在成為股東之前對公司文件材料具有查閱權的問題,可以拆分為兩個小問題。問題一是,繼受股東能否查閱其成為公司股東之前的文件材料?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問題二是,喪失股東身份的事實是否會影響到上述權利的行使?從實定法立場來看,我國《公司法》并未就現(xiàn)任股東查閱的時間范圍作出限制。但基于公司有連續(xù)性的經營特點,法院普遍支持繼受股東查閱加入公司前的相關資料,以此保障原股東知情權的正常開展。(3)參見(2009)滬二中民三(商)終字第555號民事判決書;(2010)穗中法民二終字第2275號民事判決書;(2012)浙甬商終字第1026號民事判決書。如一份判決書中提到:“只要股東的請求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合理原則,如要求查閱的財務帳冊不是過于久遠以致給公司管理造成額外成本,以及所要求查閱的帳冊與股東的現(xiàn)實決策和權利救濟無關等情形,公司就有義務給予配合,以保障股東正當權利的實現(xiàn)?!?4)(2009)穗中法民四終字第36號民事判決書。無獨有偶,就齋藤訴麥克森(Saito v.Mckesson HBOC,Inc)一案,美國法院指出公司的不法行為可能發(fā)生于股東加入公司之前并持續(xù)到之后,具有持續(xù)性的狀態(tài),所以應當允許股東查閱加入公司之前的公司文件[16]。我們認為,應當允許股東查閱購買股票之前的公司文件,但需證明查閱該材料的必要性,但也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合理原則,不得影響公司治理[17]。

        原股東在喪失股東身份后,可否繼續(xù)享有查閱加入公司前的文件材料的權利?茲舉例加以說明。在退出公司之后,原股東才發(fā)現(xiàn)公司誘使其以不合理的高價買入股份,使其利益受損,欲查閱加入公司前的相關材料,此時法律是否應當保護其合法利益?基于股東與公司在時間上具有并存性的特點,繼受股東在成為公司股東之前有必要了解公司信息,已退出公司的原股東也應有權查閱加入公司以前及持股期間這一時間段內的公司文件材料[18]。換言之,對查閱權的保護不應與退出公司的時間節(jié)點有所差別,不能以股東退出公司的行為為由否認其加入公司前的文件資料享有的權益。(5)不過,股東退出公司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查閱退出公司后的文件材料的權利,詳見下文。關鍵要看,原股東所要證明的公司或第三人的行為和決定是否對其利益產生了損害,是否與其加入公司前的公司信息具有關聯(lián)性。具體到個案中,只要原股東有證據證明其持股期間利益受損,法院就應秉持利益平衡原則進行自由裁量,根據損害行為和股東利益受損情況確定可查閱的對象范圍。如成為公司股東以前的公司信息與原股東的查閱目的具有關聯(lián)性,且行權對公司經營造成的影響是在合理限度內的,則應當將這一時段內的公司信息納入原股東的查閱范圍。以時間間隔過久為由一概拒絕原股東查閱,不僅有失公允,更重要的是違反商業(yè)邏輯??偠灾豆痉ń忉屗摹返谄邨l對查閱范圍的限制規(guī)定,是值得商榷的,原股東的查閱范圍不應僅限于持股期間內,還應包括成為股東之前的公司文件材料。

        主張原股東的查閱權的行使范圍應及于喪失股東身份以后的公司文件材料的學者還指出,公司可能利用時間節(jié)點這一法律漏洞,在原股東退出公司后通過備置虛假財務會計文件等方式掏空公司資產,此時法律保護原股東合法權益的初衷將落空。若允許原股東查閱其退出公司以后的公司信息,則等同于賦予其現(xiàn)股東相同的權利,這顯然不合法理。股東知情權訴訟規(guī)則的核心在于平衡各方的權利、義務、責任,進而實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律價值[19]。將利益天平向原股東一方過度傾斜的做法不符合立法理念,實不可取,但是為了應對公司可能出現(xiàn)的故意規(guī)避行為,在通過查閱持股期間的公司信息仍然無法獲得有效的證據材料的情況下,原股東可以請求法院依職權獲取其退出公司后的公司信息。這一建議值得重視,無論贊同與否,其指出公司經營管理及其文件資料具有連續(xù)性這一點,是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如支持原股東查閱退出公司后的文件材料,一要恪守必要性原則,該必要性需要由原股東舉證證明;二要嚴格限制期間范圍,比如退出公司當年度或者隨后的1—2個會計年度,過長的期間要求即是不必要的,更是不正當?shù)摹?/p>

        綜上,我們認為,原股東可查閱的公司材料范圍,至少應該包括加入公司以前及持股期間的公司文件材料,至于有無權利查閱其退出公司后的一段期間內的公司文件材料,宜由法官自由裁量。

        3.關于訴訟時效期間

        為了避免原股東濫用訴權,有學者提出原股東提起股東知情權之訴還應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訴訟時效期間自原股東對其權益受損產生合理懷疑之日起算[3]。這一建言值得贊同,通常以原股東對其權益受損產生合理懷疑之日為起算點,如原股東依據《公司法》第三十三條向公司提出查閱會計賬簿的書面請求、公司拒絕提供查閱的,應從公司拒絕提供查閱之日起算。

        四、結論

        《公司法解釋四》第七條順應保護原股東合法權益的公司法慣例,回應現(xiàn)實需求,明定原股東有提起知情權訴訟的權利。同時,基于利益平衡的立法理念解決了兩大難題:一是規(guī)定只有在原股東有初步證據證明在持股期間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才可提起知情權救濟。二是規(guī)定原股東只可查詢在其持股期間的材料,保障原股東的維權之路暢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股東壓制行為。從長遠來看,對于保護股東權利、規(guī)范公司治理、推動實體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雖未明確進入公司前的文件材料以及訴訟時效的問題,但瑕不掩瑜。第七條的司法適用,需要法官進行再解釋,具體適用時也要以平衡原股東利益與公司利益為導向,貫徹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合理原則,努力實現(xiàn)個案正義。此外,也應注意與其他條款的銜接,維護法律體系的統(tǒng)一性。除了訴訟程序和客體范圍外,在其他要素環(huán)節(jié)應適用與現(xiàn)股東相同的規(guī)定,如股東查閱有限公司的會計賬簿應當履行前置程序,說明查閱目的,公司也可以目的不正當相抗辯,以及知情股東應負擔保密義務等。

        猜你喜歡
        知情權公司法股東
        股東知情權的法律保護
        德國《有限責任公司法》中的法律形成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1:46
        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一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一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持明細
        公司的合同解釋與公司法的價值分析
        “致命”隱瞞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隱私權及其伴侶的知情權如何兼顧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4
        為維護公眾知情權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新聞傳播(2015年19期)2015-07-18 11:03:27
        認繳制視野下的公司法人格否認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18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中日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性猛交╳xxx乱大交| 初女破初的视频| 国产高潮国产高潮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爽妇网国产精品| 韩国一级成a人片在线观看| 色优网久久国产精品| 给我播放的视频在线观看| 蜜桃高清视频在线看免费1|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97碰碰碰人妻无码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色两性网欧美|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av| 日韩精品一二区在线视频|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不卡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蜜桃|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站|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亚洲| 中文字幕文字幕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av久久|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