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波,譚 偉*,李小林,葉 雷,彭衛(wèi)紅,姜 鄰,甘炳成
(1.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食用菌協(xié)會,四川 成都 610066)
2019年我國食用菌產量3933.87 萬t、產值3127.67億元[1],產量占世界食用菌總產量的70%以上。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由最初的快速增長到穩(wěn)定增長,近年食用菌總產量繼續(xù)呈現連年遞增勢頭[2],已經成為我國種植業(yè)中糧食、蔬菜、果樹、油料之后的第五大產業(yè)[3]。食用菌已經成為了我國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經濟農作物之一。食用菌生產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中發(fā)揮出了重要作用。
2019年四川省食用菌產量240.28萬t,產值200.27 億元,四川食用菌產量居全國各省(市、區(qū))第7位。四川是我國食用菌主產省和西部第一生產大省[4]。四川主產區(qū)享有盛譽:通江縣“中國銀耳之鄉(xiāng)”、金堂縣“中國姬菇之鄉(xiāng)”、雅江縣“中國松茸之鄉(xiāng)”、長寧縣“中國長裙竹蓀之鄉(xiāng)”、金堂縣“中國羊肚菌之鄉(xiāng)”、康定市“中國高原羊肚菌之鄉(xiāng)”、青川縣“中國食用菌之鄉(xiāng)”、什邡市湔氐鎮(zhèn)“中國黃背木耳之鄉(xiāng)”。食用菌的區(qū)域產量高低能夠反映出該地區(qū)的食用菌生產規(guī)模大小。食用菌的區(qū)域產值大小盡管受到產量高低和產品單價高低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映射出該地區(qū)所種植食用菌的種植規(guī)模以及栽培種類的珍稀程度。因此,分析四川近三年食用菌產量和產值的變化,對于了解全省食用菌生產規(guī)?,F狀、市場對“川籍”食用菌產品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省食用菌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有一定參考價值。
四川省2020年食用菌總產量230.44萬t,產值226.11億元,較2019年總產量下降4.10%,總產值上漲12.90%。從產量上看,產量最高的食用菌為毛木耳,高達91.46萬t,占所有食用菌總產量的39.69%,平菇和香菇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別為50.16萬t、27.44萬t,占比21.77%、11.91%。而產值方面,位列前三的分別為毛木耳、冬蟲夏草和平菇,分別高達51.02億元、42.84億元、31.35億元,合計占四川省食用菌總產值的55.38%。四川省食用菌近3年產量和產值呈現起伏變化的態(tài)勢。
四川省近年統(tǒng)計到有產量數據的食用菌有32種,除了松茸、牛肝菌和冬蟲夏草外均為人工栽培食用菌,其中,主要種類包括毛木耳(黃背木耳)、平菇(姬菇)、香菇、黑木耳、杏鮑菇、金針菇、大球蓋菇、羊肚菌、竹蓀和雙孢蘑菇等。除了杏鮑菇和金針菇為工廠化栽培之外,其它種類均為設施化農法栽培。
毛木耳產量近3年呈連續(xù)下降狀態(tài),2019年產量較2018年下降5.13%,2020年較2019年又下降0.75%。平菇和香菇產量近3年呈現先升后降狀態(tài),其中,2019年平菇產量較2018年上升67.04%,2020年較2019卻下降9.03%;2019年香菇產量較2018年上升139.61%,2020年較2019年下降7.80%。其它主要食用菌種類中,杏鮑菇產量連續(xù)2年大幅上升,2019年和2020年分別上升了32.99%和47.57%。另外,大球蓋菇和羊肚菌產量躍居前十位之列,2018年產量分別僅列14和15。
2020年產值位列前10的食用菌(簡稱高產值食用菌)包括毛木耳、冬蟲夏草、平菇、香菇、羊肚菌、黑木耳、松茸、竹蓀、杏鮑菇和大球蓋菇。其中,前5位產值皆大于10億元,第10位的大球蓋菇也達4.25億元。產量居高的食用菌產值大體也偏高,其中除冬蟲夏草和松茸2種單價頗高的食用菌外,其余8種食用菌其產量也排在前10(圖2)。
圖2 高產值食用菌近3年的產值統(tǒng)計
毛木耳、平菇、松茸和杏鮑菇的產值連續(xù)2年穩(wěn)中有升,其中,毛木耳和平菇最為明顯。毛木耳2019年產值增加了66.13%,2020年又增加了17.31%;平菇2019年產值增加了105.51%,2020年又增加了3.84%;松茸2019年產值增加了41.21%,2020年又增加了111.28%;杏鮑菇2019年產值增加了52.70%,2020年又增加了18.58%。產值的增加與其產品市場單價上升有關,如毛木耳(黃背木耳)銷售均價由2018年的2.7元/kg(鮮耳)增長至2019年的4.7元/kg,2020年達到了5.6元/kg。
圖1 主要食用菌近3年的產量統(tǒng)計
香菇、羊肚菌、黑木耳、竹蓀等食用菌產值較2019年有所減少。其中,羊肚菌單價起伏不定,2018~2020年均價分別為113元/kg、88元/kg和60元/kg,產值浮動較大。2020年產值僅約為2019年產值的一半。竹蓀2019年產值也遠遠高于2020年,是其2.15倍。另外,2018年和2019年產值排在前10的金針菇、銀耳在2020年退出前10陣列,而新增統(tǒng)計的冬蟲夏草卻已絕對的單價優(yōu)勢位列2020年產值第2,占比總產值18.95%,可見作為野生資源豐富的四川省,可加強對野生珍稀蕈菌的開發(fā)利用。
由表1可見,2020年產量最低的5種食用菌(簡稱小規(guī)模食用菌)包括白靈菇、姬松茸、冬蟲夏草、灰樹花和猴頭菇;而冬蟲夏草的產值反而因其高昂的市價位居第2,其余4種食用菌產值仍排在后五,茯苓也在其中。根據近3年的數據發(fā)現,猴頭菇、灰樹花和姬松茸的產量從2018~2020年一直處于后5的位置,其中灰樹花有大幅增產的趨勢,而其它菇種產量則不穩(wěn)定,甚至仍萎縮嚴重。另外,2020年金福菇的產量沒有統(tǒng)計數據,由2018年和2019年的數據可見,該種食用菌產量產值皆處于極低水平,且呈現下降態(tài)勢。
表1 小規(guī)模食用菌近3年的產量產值統(tǒng)計
根據近期對四川省栽培食用菌種類和實際調研結果,目前四川特色食用菌可以歸結為“六菇三耳一蓀一菌”,具體包括平菇、姬菇、金針菇、香菇、大球蓋菇、杏鮑菇、毛木耳、黑木耳、銀耳、竹蓀和羊肚菌。2020年這11種食用菌占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的88.29%,產值高達154.78億元,占總產值的68.45%;這11種食用菌2019年、2018年分別占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的88.73%、83.50%,產值分別為171.08億元、99.87億元,占總產值的85.42%和76.65%。其中,毛木耳產量近3年都以絕對優(yōu)勢位列第1,其產值也最高,并逐年遞增。而平菇、香菇緊隨其后,其中香菇產量近2年才超過萎縮嚴重的金針菇。而其它特色食用菌中,青川的黑木耳產量一直較為穩(wěn)定,但通江的銀耳和長寧的竹蓀近2年產量、產值卻明顯下滑。
綜上,四川省2020年食用菌總產量盡管較2019年有所下降,但是總產值卻有所上升。產量的下降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所致,影響了原材料購買、生產期間勞動力輸出等。其中,具有產量優(yōu)勢的食用菌種類仍然是毛木耳、平菇、香菇等,而產值組成中出現了食用菌新寵冬蟲夏草,以其極高的單價為2020年總產值貢獻了18.95%的份額。
毛木耳(黃背木耳)、平菇(姬菇)、香菇、黑木耳、杏鮑菇、金針菇、大球蓋菇、羊肚菌、竹蓀和雙孢蘑菇為四川的主要食用菌種類,2018~2020年平均產量為214.40萬t,均占總產量的94.01%;平均產值為138.88億元,占總產值的74.84%。這10種食用菌是構成全省總產量和總產值的“主力軍”,其中不乏四川特色食用菌黃背木耳、姬菇、黑木耳、竹蓀和羊肚菌等。因此,筆者建議各食用菌產區(qū)應該繼續(xù)穩(wěn)步發(fā)展這10種食用菌,以保持四川在全國的主產食用菌地位。
調研結果顯示,影響食用菌栽培生產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有栽培主料價格大幅上漲、生產用工緊張工價猛漲和禁用燃煤滅菌栽培基質等[5-6]。要提高種植效益必須應用降本增效在綜合栽培技術。因此,筆者建議廣泛推廣使用選用優(yōu)良栽培品種、擇用基質優(yōu)化配方、機械化拌料和裝袋、燃氣灶滅菌栽培基質、出菇微噴灌水分管理等新技術[7],實現降本增效。以促進四川食用菌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和菇農增收致富。
據中國食用菌協(xié)會和四川食用菌協(xié)會統(tǒng)計數據,從產量上看四川食用菌為全國主產省之一,但是,產值并不是很高,這與食用菌的精深加工產品匱乏緊密相關,高附加值食用菌加工產品嚴重不足。因此,筆者建議各加工企業(yè)要加強食用菌新產品開發(fā),針對大宗和珍稀菌類,進行不同層次的特色食用菌食品、保健品的開發(fā),滿足不同人群對食用菌產品的需求[8],提升“川籍”食用菌產品的品味和價值,以促進四川食用菌產業(yè)提檔升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