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豪 王曉怡
錯畸形患者多存在頦部形態(tài)及上氣道形態(tài)改變,是引發(fā)患者呼吸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是錯畸形臨床治療的重點[1-3]。已有研究表明[4],不同類型錯畸形患者的頦部形態(tài)、上呼吸道形態(tài)存在差異,臨床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故明確各類錯畸形患者的頜面部及呼吸道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骨性Ⅲ類高角錯由于矯治復雜、垂直向異常嚴重,治療難度較大[5],且正頜手術中上下頜骨需要大范圍的移動,易增加術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HS)發(fā)生風險[6],故而近年來其受關注程度日益增加,但目前骨性Ⅲ類高角錯患者氣道情況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诖耍狙芯坎捎缅F束型電腦斷層掃描(CBCT)對此類患者上氣道相關情況進行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50例骨性Ⅲ類高角錯患者作為觀察組,50例健康的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1.2 納入、排除標準對照組患者均經檢查確認為磨牙處于安氏Ⅰ類咬合關系并覆、覆蓋正常和前牙覆、覆蓋關系正常,無缺牙多生牙等相關疾病者。觀察組:納入標準:1)骨性Ⅲ類高角錯
經X 射線拍攝確診;2)下頜前突同時上頜發(fā)育不足。排除標準:1)有正畸和正頜治療史、唇腭裂手術史者;2)單純下頜發(fā)育過度或單純上頜發(fā)育不足;3)顏面部不對稱者;4)存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鼻咽部病變者;4)有嚴重其余頦面部相關疾病者。
1.2 測量方法
1.2.1 圖像獲取與三維重建由同一名醫(yī)生對研究對象進行CBCT(VG0910 3S,NewTom,意大利)拍攝,掃描時要求患者站立,呼吸平靜。標志點與測量平面的確定詳見圖1及參考文獻[7]。掃描的數據導入三維重建MIMICS20.0 軟件生成上氣道3D模型。
圖1 上氣道各解剖標志點
1.2.2 測量指標測量3D 模型鼻咽、腭咽、舌咽、喉咽長度和上氣道總長度,本研究采用Invivo5三維重建軟件對影像三維數字化重建后,進行受試者頭位校正后進行3D 模型上氣道各平面橫截面積及體積測量,均重復測量2次取均值,具體見圖2。
圖2 上氣道CBCT圖像A:正中矢狀面CBCT成像,標識臨床主要觀察范圍;B:觀察范圍三維成像結果;C:在CBCT圖像上對軟腭進行水平向和垂直向測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0.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上氣道長度測量指標水平比較兩組鼻咽、腭咽、舌咽、喉咽長度及上氣道總長度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上氣道長度測量指標水平比較(mm)
2.2 兩組上氣道橫截面積測量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鼻咽、舌咽下界橫截面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腭咽下界橫截面積明顯增大(P<0.05),喉咽下界橫截面積明顯減?。≒<0.05),見表3。
表3 兩組上氣道橫截面積測量指標水平比較(mm2)
2.3 兩組上氣道體積測量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鼻咽、舌咽體積及上氣道總體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腭咽體積明顯增大(P<0.05),喉咽體積明顯減?。≒<0.05),見表4。
表4 兩組上氣道體積測量指標水平比較(mm3)
骨性Ⅲ類高角錯畸形是指上頜骨發(fā)育不足、下頜骨發(fā)育過甚導致的顱頜面畸形。由于顱頜面的畸形發(fā)育可影響上氣道形態(tài)結構,誘發(fā)氣道堵塞等疾病,影響患者生命健康[8-10]。因此,研究骨性Ⅲ類錯畸形患者上氣道的結構形態(tài),并由此尋找骨性Ⅲ類錯畸形的有效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對于氣道的研究多采用頭顱側位片,但其在上氣道鼻腭咽分界點等標志點的定位上存在一定誤差,臨床應用具有局限性,而CBCT 可通過測量和三維重建,對氣道進行三維角度觀察及形態(tài)分析,故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口腔正畸學領域[11-13]。
上氣道為自鼻咽頂至環(huán)狀軟骨下端之間的上呼吸道,作為調節(jié)吸入氣體的通道,與頜面畸形聯系緊密。本研究CBCT 拍攝結果提示患者喉咽、腭咽橫截面積及體積變化明顯。對于骨性Ⅲ類高角錯患者,高角可使頦部逆時針旋轉的同時,下頜平面順時針旋轉,導致下頜前突明顯[14-16],骨性Ⅲ類可使口腔體積減小,后移舌、軟腭等軟組織,導致腭咽體積減小,喉咽橫截面積和體積增大[17,18]。但高角因素占優(yōu)勢主導地位,故患者喉咽體積和橫截面積減小,腭咽增大[19-21]。此外,有研究顯示[11],OSAHS 患者上氣道中下段縮小與病情發(fā)展密切相關。故本研究結果可提示臨床治療骨性Ⅲ類高角錯的過程中應將上氣道中下段形態(tài)作為考慮因素,進行手術方式的選擇,減少OSAHS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相較于對照組,骨性Ⅲ類高角錯患者喉咽橫截面積及體積減小,腭咽橫截面積及體積增大,故在正頜手術過程中應關注上氣道中下段體積,減小醫(yī)源性OSAHS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