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青 潘云楓 楊東平 李文淵
(宜興市農業(yè)農村局土肥站,宜興 214206)
氮、磷、鉀是農作物生長所需的三大營養(yǎng)元素,不同于氮素轉化快、損失途徑多的特征,磷、鉀具有相對穩(wěn)定、易在根層土壤累積的特點,故磷、鉀與氮素的養(yǎng)分資源利用和管理方式均不同[1]。同時,土壤磷鉀含量水平是決定土壤磷鉀肥力和肥效的基礎條件,據(jù)研究,南方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10 mg/kg為低含量,大于30 mg/kg為高含量[2-3];稻田土壤速效鉀含量則是50~70 mg/kg為低含量,70~100 mg/kg為中含量,100 mg/kg以上為高含量[4]。此外,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供應之間的相關性不大;土壤緩效鉀則可補充速效鉀,將兩者結合能更客觀地衡量土壤的供鉀水平[5]。在此背景下,筆者依據(jù)江蘇省宜興市自第二次土壤普查(1979年)至2020年期間階段性年份的土壤樣品檢測數(shù)據(jù),擬對宜興市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和緩效鉀含量的變化狀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宜興市土壤磷鉀養(yǎng)分管理對策,以期指導宜興市科學施肥。
本文的土壤磷鉀含量數(shù)據(jù)來源于宜興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定點田塊抽樣調查、耕地地力調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等的土樣檢測。
由圖1可知,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宜興市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為8.30 mg/kg;隨后土壤速效磷含量緩慢提高,到1996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為9.60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提高1.30 mg/kg;2003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為14.00 mg/kg,比1996年提高4.40 mg/kg;2008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為30.23 mg/kg,比2003年提高16.23 mg/kg;2013年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所下降,平均為9.43 mg/kg,比2008年下降20.80 mg/kg;2020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大幅回升,平均為48.32 mg/kg,比2013年提高38.89 mg/kg,此時土壤有效磷含量達高含量。
圖1 宜興市不同時期土壤有效磷含量變化
由圖2可知,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宜興市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為106.30 mg/kg;1996年土壤速效鉀含量有所下降,平均為66.70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下降39.60 mg/kg;2003年土壤速效鉀含量下降至最低,平均為55.03 mg/kg,比1996年下降11.67 mg/kg;2008年土壤速效鉀含量有所提高,平均為67.00 mg/kg,比2003年提高11.97 mg/kg;2013年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為71.97 mg/kg,比2008年提高4.97 mg/kg;2020年土壤速效鉀含量大幅提高,平均為163.41 mg/kg,比2013年提高91.44 mg/kg,此時土壤速效鉀含量達高含量。
由圖2可知,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宜興市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281.10 mg/kg;1996年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192.10 m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下降89.00 mg/kg;2003年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234.03 mg/kg,比1996年提高41.93 mg/kg;2008年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410.22 mg/kg,比2003年提高176.19 mg/kg;2013年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312.58 mg/kg,比2008年下降97.64 mg/kg;2020年土壤緩效鉀含量平均為303.83 mg/kg,比2013年下降8.75 mg/kg。
圖2 宜興市不同時期土壤速效鉀、緩效鉀含量變化
宜興市自2007年開始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確定了“減氮、控磷、補鉀”的施肥原則,且采取多項舉措來保障技術應用,例如,推廣適合宜興地區(qū)主要農作物的配方肥,編印下發(fā)配方施肥技術建議卡,開展相關技術培訓,每年開展各類示范試驗等。通過技術宣傳與引導,宜興市土壤有效磷含量自2008年起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所降低,但近幾年又有所上升,且目前已達到高含量,因此需進一步采取措施控制磷肥使用量;而土壤速效鉀含量從第二次土壤普查后開始上升,至2008年上升至最高點,隨后有所降低,目前速效鉀含量也已達到高含量。分析其原因,這可能受施肥、水淹、干旱等影響,以及與緩效鉀和速效鉀的互相轉化有關。
合理的土壤磷鉀養(yǎng)分管理方法,不僅可將土壤磷鉀含量持續(xù)控制在適宜范圍內,保持作物產量穩(wěn)定,還可防止過高的土壤磷、鉀含量累積,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對環(huán)境的危害,故土壤磷鉀養(yǎng)分管理關系到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等。
目前,農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施肥技術和土壤磷鉀養(yǎng)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指導宜興市農戶更合理地施肥,達到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標,特提出以下土壤磷鉀養(yǎng)分管理對策:(1)繼續(xù)大力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且根據(jù)土樣檢測數(shù)據(jù),適時調整肥料配方,繼續(xù)控磷,并降低肥料配方中的鉀素含量與比例。(2)推廣應用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技術,以增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磷鉀養(yǎng)分的釋放與吸收。(3)繼續(xù)探索應用秸稈有效還田技術,促進養(yǎng)分循環(huán)利用,尤其是可以起到補充鉀素的作用。(4)探索應用水稻側深施肥新技術等,做到精準施肥、減量施肥。(5)探索開展化肥限量使用制度,控制化肥施用總量、降低施用強度。(6)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積極推動農業(yè)經營主體進行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申報和長效生產經營,打造品牌效應,促進農業(yè)高質量綠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