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雷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PCI,術后以血栓形成常見并發(fā)癥,會對患者康復效果產(chǎn)生影響,降低患者的生活治療,需要采取科學的治療措施,以降低殘疾率與死亡率,對于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在血栓形成的臨床治療中,替格瑞洛片和利伐沙班片的應用較為常見,替格瑞洛片自身及代謝產(chǎn)物具有可逆性,能夠與血小板受體產(chǎn)生作用,將信號傳導及血小板活力阻斷[1]。利伐沙班片為新型口服抗凝藥物,能夠對血栓進行預防和治療[2]。本次研究中主要對比血栓形成方面替格瑞洛片與利伐沙班片的治療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經(jīng)PCI術后血栓形成患者中的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45-76歲之間,平均年齡(62.3±2.8)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46-75歲之間,平均年齡(62.7±2.3)歲。本次研究中所納入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行PCI治療,手術順利完成,術后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存在至少一支冠狀動脈血管直徑狹窄超出75%的情況。本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無藥物禁忌,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及藥物過敏者、合并器質性疾病患者、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及惡性腫瘤疾病患者[3]。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降血壓、擴張血管及吸氧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治療中采用口服利伐沙班片的方式,藥量為每次10mg,每日2次。觀察組治療中采用口服替格瑞洛片的方式,用藥量為每次180mg,每日1次。兩組治療期限為一個月,并給予兩組患者以有效的護理干預。
在治療前,抽取肘正中靜脈外周血液3ml,置入抗凝劑,離心后取上層清液,誘導劑選擇二磷酸腺苷(ADP),以血小板聚集儀為輔助,對血小板抑制率進行記錄[4]。在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腫瘤壞死因子(TNF-α)指標水平變化的測定上可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5]。就患者治療期間心功能惡化、支架內血栓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和對比,對用藥安全性開展評價。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對比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血清指標無顯著差異,經(jīng)過為期一個月的治療后,患者血清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有所改善,觀察組血清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對比表()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指標變化對比表()
組別 血小板抑制率(%) Lp-PLA2(pg/L)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4) 47.28±7.21 80.22±8.89 152.4±28.67 103.39±22.58 114.57±14.49 51.18±6.54對照組(n=44) 47.21±7.19 68.71±8.16 151.9±28.48 128.87±25.58 113.68±14.62 72.32±7.19 t 0.058 6.957 0.192 5.432 0.745 15.361 P 0.954 0.000 0.840 0.000 0.460 0.000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xiàn)1例心功能惡化、1例復發(fā)心絞痛,無支架內血栓;對照組出現(xiàn)3例心功能惡化、2例支架內血栓和2例復發(fā)心絞痛。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5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90%,兩組相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表(n,%)
在臨床醫(yī)學中,冠心病的治療上以PCI方法較為常見,能夠促進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在行PCI治療后,諸多操作會對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產(chǎn)生破壞,比如:導管嵌入、支架釋放、球囊擴張等,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缺乏完整性與連續(xù)性,暴露出內膜下基質,實際釋放的炎性基質量也比較大,會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導致血小板出現(xiàn)活化狀況[6]。受到炎性因子的作用,會促進血栓的形成,比如血清中的Lp-PLA2會導致炎性介質生成,與粥樣動脈硬化存在相關關系,TNF-α為炎性因子之一,其在凝血因子釋放方面發(fā)揮著一定作用,繼而導致血栓形成。因此在血栓治療的核心就在于將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
就血栓的治療來看,替格瑞洛與利伐沙班均是比較常用的藥物。就利伐沙班來看,其性質為口服抗凝藥物,能夠對凝血因子產(chǎn)生作用,對凝血酶的生成加以抑制,以便對血栓進行預防和治療,對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若利伐沙班實際使用時間較長,會加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對患者用藥依從性產(chǎn)生強烈影響,預后也并不理想。替格瑞洛屬于環(huán)戊三唑嘧啶類藥物,從性質來看為非前體藥物,對相應受體的作用無須經(jīng)過肝生物轉化,對ADP介導血小板的聚集進行抑制,具有一定抗血小板及抗炎的效果[7]。研究顯示,替格瑞洛對比利伐沙班來說,能夠對血清相關指標進行改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低,使得用藥依從性得到改善,臨床效果也較為顯著。
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以常規(guī)治療,包括降血壓、擴張血管及吸氧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治療中所用藥物為利伐沙班片,觀察組治療中所用藥物為替格瑞洛片,同時給予兩組以護理干預。經(jīng)過為期一個月的治療后,在血小板抑制率方面,觀察組治療前為(47.28±7.21)%,治療后為(80.22±8.89)%;對照組治療前為(47.21±7.19)%,治療后為(68.71±8.16)%;在Lp-PLA2方面,觀察組治療前為(152.4±28.67)pg/L,治療后為(103.39±22.58)pg/L;對照組治療前為(151.9±28.48)pg/L,治療后為(128.87±25.58)pg/L;就TNF-α來看,觀察組治療前為(114.57±14.49)pg/ml,治療后為(51.18±6.54)pg/ml;對照組治療前為(113.68±14.62)pg/ml,治療后為(72.32±7.19)pg/ml??芍颊哐逯笜伺c治療前相比有所改善,觀察組血清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4.5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5.90%,兩組相比較,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血栓形成的臨床治療中,相比于利伐沙班片來看,替格瑞洛片的治療效果顯著,能夠促進血小板抑制率的提升,將患者血清各項指標水平進行控制,在用藥期間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比較低,因而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