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慶華
作為一種嚴重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糖尿病足潰瘍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而且也是導致患者發(fā)生殘疾和死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指的是糖尿病患者因為出現(xiàn)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或者下肢遠端神經(jīng)異常,進一步引起的逐步發(fā)生深層組織破壞、潰瘍或者感染等情況。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糖尿病足,再加上感染血管病變和神經(jīng)病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其潰瘍越來越嚴重,最終造成壞疽或者截肢等問題[1]。
研究顯示,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實踐當中,針對患者實施科學的清創(chuàng),再加上應用一些效果突出的敷料,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2-3]。對此,筆者總結和分析了濕潤燒傷膏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作用。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接收的糖尿病足患者,一共有40例,按照隨機的模式,將其分為A組和B組:A組當中有男11例,女9例,年齡:46歲起到72歲,平均(55.2±4.1)歲,糖尿病史:6年到17年,平均(10.6±5.7)年。B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5歲到76歲,平均(57.1±6.0)歲,糖尿病史:5年到18年,平均(9.8±6.1)年。兩組基礎資料(P>0.05),能進行比較。
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同時,患者的糖尿病足潰瘍或壞疽癥狀與Wagner分級相符合:0級:患者的患病部位雖然還沒有形成潰瘍,但是存在潰瘍的風險;l級:患者的患病部位表面有潰瘍,但是并沒有發(fā)生感染;2級:患者的病變位置出現(xiàn)較深的潰瘍,同時還具有軟組織炎,但是并沒有出現(xiàn)膿腫或骨感染的情況;3級:病變位置出現(xiàn)深度感染的情況,同時還合并骨組織病變或膿腫的癥狀;4級:病變位置已經(jīng)出現(xiàn)局限性壞疽;5級:患者發(fā)生全足壞疽。
納入標準:(1)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具有5年及以上的病史;(2)達到了1級到3級的Wagner標準;(3)具有1.5cm×1.0cm 到8.0cm×6.0cm的潰瘍面積。(4)獲得倫理部門的支持。
排除標準:(1)合并認知功能異常;(2)合并下肢外傷、感染性疾病患者;(3)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功能障礙患者;(4)對藥物已知成分過敏患者;(5)合并惡性腫瘤或者其他皮膚疾病患者。
1.4.1 綜合基礎治療
首先,針對患者采用胰島素治療,每天進行4次,目標:要確保其空腹血糖達到4.5到7.0mmol/L,確保其餐后2h血糖6.0到10.0mmol/L;同時針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調脂以降血壓治療;抗感染:使用抗生素前均取分泌物行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根據(jù)藥敏結果選擇抗菌藥物。在正式開展抗生素治療前,首先,要針對患者的分泌物予以提取,做好細菌培養(yǎng),并實施藥敏試驗,然后再采用合適的抗菌藥物。所有人均接受30d治療,若是治療后沒有實現(xiàn)愈合,則再予以30d的治療。
1.4.2 B組
針對患者實施局部清創(chuàng),同時利用碘附和過氧化氫予以常規(guī)消毒處理,采用無菌紗布予以填充,最后采用繃帶予以有效包扎。在患者潰瘍面出現(xiàn)肉芽和上皮生長的時候,通過凡士林紗布將患病部位覆蓋好,以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依據(jù)定時對其予以換藥處理。
1.4.3 A組
在B組的基礎上,通過生理鹽水予以創(chuàng)面清洗處理,然后采用濕潤燒傷膏予以外敷,最后再將干潔紗布外敷到上面,以患者的具體情況為依據(jù)定時對其予以換藥處理。
比較兩組的療效,按照文獻當中的標準[4]評價:痊愈:患者的創(chuàng)面在治療之后徹底恢復,而且沒有痂下積膿等情況;顯效:患者的創(chuàng)面面積在治療后縮小幅度不低于70%,而且膿性分泌物徹底消失,創(chuàng)面出現(xiàn)顏色鮮紅的肉芽組織;有效:患者的創(chuàng)面面積在治療后縮小幅度不低于30%,膿性分泌物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或者已經(jīng)徹底消失,創(chuàng)面出現(xiàn)顏色暗紅的肉芽組織;無效:患者的創(chuàng)面面積在治療后縮小幅度低于30%,膿性分泌物的數(shù)量沒有變化,創(chuàng)面存在色暗的肉芽組織。
使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當P<0.05時認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P<0.05),詳見表1。
表1 療效 [n(%)]
A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B組 (P<0.05)。詳見表2。
表2 愈合時間
糖尿病足主要的致病原因為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神經(jīng)病變以及感染等,患者在發(fā)病之后若是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截肢,引起殘疾,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起患者死亡[5]。相對于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創(chuàng)面而言,糖尿病足的創(chuàng)面在具體的愈合機制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患者足部位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僅具有較差的血液供應,而且還具有軀體承重的作用,一旦發(fā)生創(chuàng)面感染,再加上患者自身異常升高的血糖水平,很容易引起創(chuàng)面的白細胞功能發(fā)生嚴重失調,進一步導致膠原蛋白的合成受到嚴重影響[6]。有研究人員提出[7],因為受到感染癥狀不斷加重的影響,糖尿病足患者的癥狀也會持續(xù)加重,所以在對糖尿病足進行治療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實施抗感染治療,此外,一旦發(fā)生潰瘍還要采取科學的方式對其足部的壞死組織進行徹底清除,進一步的保證其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在祖國醫(yī)學當中,將糖尿病足歸于“消渴脫疽”范疇,認為消渴癥是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因,患者最開始會出現(xiàn)肢體發(fā)冷以及麻木的情況,隨后會出現(xiàn)趾節(jié)壞死脫落,甚至是出現(xiàn)潰爛,而且其瘡口長期不能夠愈合[8]。在臨床治療期間,中醫(yī)治療強調改善患者的肢端失養(yǎng)、血性不暢等問題,最終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濕潤燒傷膏主要包含以下幾種藥材:黃芩、黃檗、紅花、黃連。黃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生津、瀉火解毒,黃連中小檗堿成分,又稱之為小檗堿,在藥材當中含量約5%-8%;其主要具有對熱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而且在抗菌譜方面非常廣泛,特別是能夠有效地殺滅各種革蘭氏菌[9]。黃檗主要成分是生物堿,具有抗炎、抑菌及抗氧化等作用[10]。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效果,黃芩當中包含著多糖、黃酮類等相關成分,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消炎、抗氧化效果,還可以起到神經(jīng)保護的效果。紅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其功效是活血通經(jīng),其具有紅花黃色素的藥用成分,可以有效地促進血管擴張,而且還能改善器官供血、抗凝血、抑制血栓生成及抗氧化作用。濕潤燒傷膏可以減輕組織水腫和清除壞死物質,加強抗感染,降低氣味,減輕疼痛。在臨床治療中,采用聯(lián)合干預方法不僅能夠快速清除糖尿病足的創(chuàng)面,并針對患者病灶實施有效干預,具有滿意療效。在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中,采用濕潤燒傷膏,結果顯示其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可以促進患者康復,對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足患者臨床治療中,使用局部清創(chuàng)聯(lián)合濕潤燒傷膏治療方法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該成為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