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寶貴
盛夏時節(jié),人們都愛賞荷花。如今,北京賞荷的地方很多,比如北海公園、圓明園、頤和園、蓮花池、什剎海、陶然亭、北京植物園等,都是賞荷的好去處。
荷花,因其花朵碩大,花色艷麗,故有“水生花卉之王”之稱。荷花有很多別名,列入古籍的有十多種。如《爾雅》中稱為“芙蕖”,《離騷》中稱為“芙蓉”,《本草綱目》中稱為“水華”,《廣群芳譜》中稱為“水芙蓉”等。
我國種植荷花的歷史悠久,一般認(rèn)為已三千年以上?!对娊?jīng)》中有“隰(xí)有荷華”之句;屈原的《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在浙江省一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曾挖掘出古蓮子遺物,由此可見我國種荷歷史之悠久。
在數(shù)千年的種植歷史中,荷花的種植面積也極廣。古時,南方多產(chǎn)荷花,濟南的大明湖、杭州的西湖、揚州的瘦西湖、武漢的東湖、岳陽的洞庭湖等,都有大片的荷花,可以說江南名湖皆有荷花,古樂府《江南》中有佳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在北方,種植荷花較為著名的湖塘也很多,比如河北的白洋淀等。
在古代,民間把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荷花仙子的生日,這一天也被人們定為“觀荷節(jié)”。據(jù)《清嘉錄·荷花蕩》中記:“蘇州好,二十四日賞荷花”,其注曰:“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
在古代,詩人多有贊美荷花之作。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句;李商隱有《贈荷花》,詩曰:“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惟有綠荷紅菡萏,舒卷開合任天真。”
尤其是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成為吟誦荷花的名篇,它道出了荷花的品格,因文中有“出淤泥而不染”一句,后人把荷花稱為“花中君子”。
北京種植荷花的歷史,應(yīng)始于遼金時代。據(jù)史料記載,遼圣宗時,蕭太后用南宋使臣贈送的荷花種子進(jìn)行種植。后在遼南京縉山縣(今延慶區(qū))媯水河南側(cè)的行宮種植荷花。遼代時。蓮花池(如今廣安門外)滿湖蓮荷,分外妖嬈。此后,金朝在蓮花池旁修建了金中都。后來到了元代,又選用什剎海水系修建元大都。
元代時,什剎海自然也成為賞荷最佳去處。據(jù)《燕京歲時記》記:“花開時,北岸風(fēng)景最佳。綠柳垂滌,紅衣膩粉,花光人面,掩映迷離。”這也逐漸形成了老北京人“夏賞荷”的習(xí)慣。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到什剎海、蓮花池等處賞荷納涼。
明清時,南城的金魚池、朝外的菱角坑等地,也種有荷花,是老百姓賞荷乘涼之處。而皇家園林北海、頤和園的荷花,故宮御花園里的睡蓮等,則是皇家觀賞。
北京的很多寺廟中都種有荷花,有的還以荷花而著稱,老北京有“崇效寺的牡丹,天寧寺的荷花”之說。天寧寺內(nèi)的荷花、蓮花為盆栽水養(yǎng)。據(jù)說天寧寺還有極為名貴的翠綠荷花,現(xiàn)已不多見。舊時,每年的六月荷花節(jié)時,人們都要到天寧寺觀賞荷蓮。
此外,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人們也愛盆栽荷花和睡蓮,炎炎夏日,可以一品荷花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