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品種是影響大豆高產的主要因素。優(yōu)良的品種具有良好的增產潛力,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只有選用適合當地生產條件的優(yōu)良品種,才能獲得高產量和高效益。選種采用先篩選后粒選的方法,篩去雜質、小粒種,去除混雜種、蟲粒、病粒和秕粒,選用發(fā)芽率>85%、發(fā)芽勢強、粒大飽滿、整齊一致的種子。
播種前除去霉變籽粒、破碎粒、病粒、蟲蛀粒并晾曬種子2~3天,避免種子帶菌,以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生長趨勢。
下播大豆在小麥收獲后,只要墑情適宜,即可播種。適宜播種期為6月 10~25 日,最晚不能遲于6月底。墑情不足時于播種后澆水,實現一播全苗。
按照不同單位面積種植密度和播種機型確定適宜播種量。每穴3~4粒,每 667m2用種量 5~6kg。間作、套作則視田間具體情況而定,減少苗與苗之間爭肥水情況,有利于苗期生長。
大豆播種深度與種粒大小、土壤質地和墑情有關。通常,土壤質地疏松,播種可稍深些;土壤黏重稍淺些,一般以 3~5cm 為宜。大豆品種的株型和長勢不同,對密度的要求也不一樣。植株高大的、繁茂性強的品種類型播種要稀些;相反,株型緊湊、主莖結莢率高的品種類型,特別是早熟品種,播種要適當密些。
大豆的播種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種法、等距穴播種法、60cm 雙條播法、精量點播法及原壟播種法、樓播法、麥地套種法、板茬種豆法等。
大豆是需肥量較多的高產作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其中氮、磷、鉀三元素需求量最多。根據大豆需肥規(guī)律和生長需要,大豆施肥應遵循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氮肥為主、磷肥為輔,穗肥為主、粒肥為輔的原則。其中,基肥最好是農家肥。
合理施肥是指根據大豆的生長需要、需肥規(guī)律、土壤肥力、肥料類型以及施肥時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措施,確定合理的施肥量、養(yǎng)分配比、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按照土壤缺啥補啥的原則,做到測土配方施肥。
除草劑的種類很多,出苗早期適用的除草劑,目前生產上普遍使用的是普施特。在雜草剛出土時施藥,一般不晚于大豆 2片復葉期。出苗早期施用量為 5%的普施特水劑1~1.5kg/hm2,不宜超過1.5kg/hm2。應選擇降雨前后濕度較大的天氣施用,避開高溫干燥的中午和大風天氣。出苗后期使用的除草劑一般在大豆 2~3片復葉期施藥。春季土壤水分多,施藥可適當早些,用藥量一般采用下限值;春季干旱,施藥可適當晚些,用藥量一般采用上限值。
對大豆的田間管理要及時,若出現干旱應及時澆水,當田間積水多時要及時排澇。大豆生長期較短,生長期內喜溫暖多雨天氣。大豆在 3葉期要及時間苗、定苗,一般定苗密度每667m2為3萬~4萬株,定苗后每 667m2及時追施尿素 6~8kg。要及時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 2~3次,并進行培土。
種植者的觀念對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影響。如果不提高對病蟲害防治的重視程度,那么大豆生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因管理不當而遭受病蟲害。因此,要積極轉變觀念,加強病蟲害防治,科學進行防治工作,做好長遠規(guī)劃,加強對相關藥物和防治方式的了解,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防治方法;科學、安全地使用藥物進行病蟲害防治,避免因過多藥物殘留在大豆上,對大豆品質產生不良的影響;堅持綠色種植的理念,提高對綠色農業(yè)發(fā)展的認識,盡量減少藥物殘留;研究大豆發(fā)生病蟲害的因素,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治理。
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因為單純使用一種防治方法難以達到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所以,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如到正規(guī)的經營場所選擇優(yōu)質大豆種子,在種植前進行藥劑拌種,應用最新的科學種植技術抵御病蟲害的侵襲。
大豆根蛆主要為害大豆幼苗。根蛆的幼蟲潛入大豆幼苗根部皮下咬食大豆幼苗的根部,形成蛆道,嚴重時造成植株枯死。可以通過翻地、藥劑拌種、輪作等方法預防大豆根蛆病。深翻土壤能夠讓部分蛆蟲卵暴露在陽光下,降低蛆蟲的存活率;而藥劑拌種有助于提高大豆的抵抗力,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的出現。
對大豆根潛蠅進行防治,可以用高濃度的樂果乳油進行拌種,以提升植株的抗蟲性,還可以對出現蟲害的大豆植株用 80% 敵敵畏乳油 100 倍液進行噴灑,以提升滅蟲效果,保證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長。
大豆食心蟲的幼蟲會蛀入豆莢咬食豆粒,并在大豆成熟時進入土壤中作繭越冬,嚴重影響大豆的產量和質量。此外,大豆食心蟲的成蟲會在豆莢部位產卵,大量的蟲卵對大豆植株的生長以及下茬作物有消極的影響。在對大豆食心蟲進行防治時,農業(yè)生產者先要避免大豆連作種植,防止大豆植株受到大量食心蟲的侵害。在該蟲害發(fā)生時用20%硫磷粉劑進行熏蒸防治,或用 80%敵敵畏乳油150 mL/hm2噴灑防治。此外,赤眼蜂對大豆食心蟲的寄生率較高,農業(yè)生產者可以在大豆食心蟲產卵高峰期釋放赤眼蜂,以實現對此蟲害的高效防治。
適時收獲是保證大豆豐產豐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百粒質量、蛋白質和油分含量均低;收獲太晚,籽粒失水過多,會造成大量的作莢掉粒。因此,必須準確掌握大豆收獲時機,一般認為黃熟期是大豆最佳收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