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越性。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對象為在我院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共選取90例,研究時間階段為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患者;對照組采取鹽水法檢驗,觀察組采取凝聚胺技術檢驗。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配血不合格例數(shù)、抗體篩選例數(shù)、輸血反應例數(shù)等檢出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陽性率為20.00%、準確性為97.78%、靈敏度為97.7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臨床輸血檢驗中使用凝聚胺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靈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輸血;凝聚胺技術;鹽水法;檢驗
輸血治療時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治療手段,使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必要治療,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積極作用[1]。在對患者實施輸血治療前,需要進行合理的檢驗,以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并保障輸血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目前臨床上進行輸血檢驗的方法包括鹽水法和凝聚胺技術,兩種方法的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3]。為了研究凝聚胺技術的檢驗效果,本文對選取的患者分別實施鹽水法和凝聚胺技術檢驗,對兩組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對象為在我院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共選取90例,研究時間階段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為18-74歲,平均(46.05±4.41)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為18-75歲,平均(46.16±4.43)歲。兩組資料對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鹽水法檢驗,方法為:選取患者的血液2ml以及供血者的血液2ml,將其注入無菌處理后的干燥清潔試管中,使用離心機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機轉速為3000r/min,離心處理5min,將血清分離;在含有少量生理鹽水的試管中,滴入若干血樣,一次制備成5%紅細胞生理鹽水懸液,將1滴供血者的備用懸液和1滴患者的備用懸液加入主側管中,然后再將1滴供血者的備用懸液和1滴患者的備用懸液加入次側管中,輕輕搖晃,使兩者混合,帶起發(fā)生沉淀反應,3min后觀察凝集結果。
觀察組采取凝聚胺技術檢驗,方法為:本次使用的凝聚胺介質試劑是由珠海貝索生物技術公司提供;選取患者的血液2ml以及供血者的血液2ml,將其注入無菌處理后的干燥清潔試管中,使用離心機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機轉速為3000r/min,離心處理5min,將血清分離;在主側管中,加入患者的兩滴血清,然后加入一滴供血者的紅細胞懸液,在次側管中加入供血者的兩滴血清,并加入一滴患者的紅細胞懸液;向兩個食管中加入0.55ml低離子溶液,輕輕搖晃使其混合,然后在離心機上處理,離心機轉速為3500r/min,處理10s,然后將試管中的清液倒出;輕輕晃動試管,查看是否出現(xiàn)紅細胞凝聚現(xiàn)象,若未出現(xiàn)需要再次檢測;完成此項操作后,取懸液兩滴,分別注入兩個試管內,輕輕搖晃均勻,并觀察試管變化,若凝聚現(xiàn)象在1min內消失,說明紅細胞出現(xiàn)非特異性凝集,此為陰性檢驗結果,與配血吻合;若凝聚現(xiàn)象在1min內沒有消失,則說明為特異性經(jīng)濟,此為陽性檢查結果,表明配血不吻合,配血失敗。
1.3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疑難血液樣本情況、陽性率、準確性、靈敏度,并對比。
1.4數(shù)據(jù)處理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明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疑難血液樣本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配血不合格例數(shù)、抗體篩選例數(shù)、輸血反應例數(shù)等檢出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兩組患者疑難血液樣本情況對比[n(%)]
2.2兩組患者陽性率、準確性、靈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陽性率為20.00%、準確性為97.78%、靈敏度為97.73%,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2:
表2兩組患者陽性率、準確性、靈敏度對比[n(%)]
3討論
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輸血治療已經(jīng)成為臨床治療中的常用治療手段,通過合理的輸血治療,可以為患者患者血液循環(huán)的穩(wěn)定性,進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4]。在對患者實施輸血治療前,需要進行科學的檢測,以保證臨床輸血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目前臨床上用于輸血檢驗的方法包括鹽水法和凝聚胺技術,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鹽水法檢驗和凝聚胺技術檢驗,經(jīng)過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配血不合格例數(shù)、抗體篩選例數(shù)、輸血反應例數(shù)等檢出率為6.67%,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陽性率為20.00%、準確性為97.78%、靈敏度為97.73%,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檢驗結果說明凝聚胺技術具有更好的效果,此種技術是為凝聚胺自身具備的正電荷可以與負電荷中和,在溶解后能夠借助正電荷附著于紅細胞表面,降低表面電位,同時可以與紅細胞產(chǎn)生特異性凝聚,使凝聚胺與紅細胞懸液再次中和,使紅細胞表面缺失但需要的電荷擴散,依照這個特性進行檢驗;檢驗方法較為簡單,能夠直接觀察結果。
綜上所述,臨床輸血檢驗中使用凝聚胺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靈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云閣.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效果[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8,25(4):388-390.
[2]桂強,涂亞婷,李靜.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1(20):73-75.
[3]趙敏.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探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27):150-151.
[4]任秀麗.凝聚胺技術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效果探究[J].世界復合醫(yī)學,2020,6(3):82-84.
[5]高景艷,任偉超.輸血檢驗中微柱凝膠技術的應用研究[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9(3):65-67.
李明男長春漢1964.11.12學士副主任技師臨床輸血
吉林省一汽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