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麗,劉 彬,趙 坤
(昭通市中醫(yī)醫(yī)院眼科,云南 昭通 657000)
干眼癥屬眼表炎癥性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多由白內障術中損傷淚膜、眼表結構所導致,其主要表現(xiàn)為眼紅、異物感、視力模糊及眼干澀等臨床癥狀,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對患者視覺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臨床上多采用人工淚液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癥,其中以玻璃酸鈉滴眼液最為常見,其可模擬分泌性黏蛋白的功能,與水分子相結合,形成淚膜的主體結構,增強淚膜與上皮結合的穩(wěn)定性,進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單獨使用效果欠佳,且易引發(fā)眼瞼皮炎、眼灼熱感、眼瞼充血、眼壓升高等不良反應[1]。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為多個氨基酸構成的單鏈多肽類藥物,滲透效應較好,具有修復損傷角膜內皮細胞的作用,可加快內皮損傷愈合速度,減輕眼部炎癥反應,常被用于治療因在角膜手術中角膜受到損傷而引起的眼部疾病,且其臨床上未見明顯不良反應[2]。本文旨在探討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對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眼表功能和淚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昭通市中醫(yī)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2例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51眼)。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8例(28眼),女性23例(23眼);年齡45~75歲,平均(63.97±6.32)歲;病程1個月 ~ 11年,平均(4.45±1.5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25眼),女性26例(26眼);年齡46~77歲,平均(64.47±6.41)歲;病程2個月~10年,平均(4.75±1.2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眼科疾病診斷治療學》[3]中的關于干眼癥的診斷標準者;白內障手術已順利完成者;首次行白內障手術,且近1周內未使用相關藥物治療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無淚癥者;非手術原因導致的干眼癥者;合并角膜炎、淚腺炎、閉合不全等眼部疾病者;結締組織功能受損者;本次白內障手術前存在眼部手術史者;對本研究使用藥物未存在藥物禁忌證者等?;颊呋蚣覍倬栽负炇鹬橥鈺?,且本研究經昭通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玻璃酸鈉滴眼液[杭州民生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17,規(guī)格:5 mL∶5 mg(0.1%)],1滴/次,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加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酵母)[桂林華諾威基因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43010,規(guī)格:5 000 IU(10 μg)/支 ],1 滴 /次,3 次 /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依據《眼科疾病診斷治療學》[3]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估,痊愈:患者治療后淚液分泌實驗(SIT)值 > 10 mm/5 min,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者治療后SIT值7~10 mm/5 min,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患者治療后SIT值4~6 mm/5 min,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治療后SIT值 < 4 mm/5 min,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傆行?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眼表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SIT值、淚膜破裂時間(BUT)、角膜熒光素染色(FL)評分,其中SIT值檢測方法:選擇合適濾紙,將濾紙首端反折于患者結膜囊中1/3處,患者雙眼自然閉合持續(xù)5 min后,取下濾紙并測量浸濕長度。10~15 mm/5 min為正常,≤?5 mm/5 min則為干眼;BUT測試方法:于患者結膜囊內滴入1滴熒光素鈉溶液,患者眨眼3~4次,待熒光素鈉溶液均勻分布于眼表時,在裂隙燈(鈷)藍光下觀察患者最后1次瞬目后睜眼至角膜第1次出現(xiàn)淚膜破裂的時間,需重復檢測3次,取平均值,>10 s為正常,5~10 s為淚膜穩(wěn)定性下降,<5 s則為干眼;FL評分檢測方法:于患者患眼結膜囊內滴入1滴熒光素鈉溶液,在裂隙燈(鈷)藍光下觀察角膜染色情況,角膜上皮無著色記為0分;角膜上皮存在散在點狀著色記為1分;角膜上皮出現(xiàn)彌漫點狀著色記為2分;角膜上皮出現(xiàn)片狀著色3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角膜越完整。③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淚液中炎性因子指標。兩組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眼淚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淚液中白細胞介素 -6(IL-6)、白細胞介素 -8(IL-8)、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水平。④比較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眼瞼皮膚炎、眼灼熱感、眼瞼充血、眼壓升高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 例(%)]表示,并分別行t、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眼表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IT值與治療前比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BUT與治療前比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F(xiàn)L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眼表功能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眼表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SIT:淚液分泌試驗;BUT:淚膜破裂時間;FL:角膜熒光素染色。
組別 例數 SIT值(mm) BUT(s) FL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3.03±1.36 8.95±1.63* 6.74±1.03 10.85±1.60* 2.75±0.11 1.16±0.21*觀察組 51 3.02±1.35 10.93±2.06* 6.57±1.04 12.99±2.01* 2.78±0.10 0.66±0.20*t值 0.037 5.383 0.829 5.949 1.441 12.3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淚液炎性因子指標 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中IL-6、IL-8、TNF-α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淚液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淚液炎性因子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 -6;IL-8:白細胞介素 -8;TNF-α:腫瘤壞死因子 -α。
組別 例數 IL-6(pg/mL) IL-8(ng/L) TNF-α(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1 1 462.98±134.21 1 261.32±98.61* 149.06±35.17 88.62±23.98* 265.12±50.10 229.28±49.48*觀察組 51 1 461.20±135.11 1 121.22±98.36* 145.05±35.12 56.41±17.91* 265.99±51.21 191.69±31.81*t值 0.067 7.184 0.576 7.685 0.087 4.56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與對照組比,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角膜和淚腺功能的受損是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產生的主要原因,其病程較長、多遷延難愈,且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臨床治療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的主要方式是提供人工淚液來彌補淚腺分泌淚液的不足。玻璃酸鈉滴眼液為人工淚液的一種,其可阻止眼表水分的丟失;同時可提供穩(wěn)定的淚膜,滋潤眼球,進而發(fā)揮緩解患者眼部干澀、異物感等癥狀的作用。但是玻璃酸鈉滴眼液里會含有少量的干燥劑,長時間用藥會刺激患者角膜,且會使患者產生依賴性,整體治療效果欠佳[4-5]。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為人表皮生長因子的衍生物,是眼部重要的生長調節(jié)蛋白,具有提高角膜內皮細胞計數的作用;同時其可特異性地作用于角膜受損部位,附著于結膜之上,改善角膜組織的損傷,利于增加淚膜的穩(wěn)定性,進而發(fā)揮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作用[6-7]。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升高,SIT值升高,BUT延長,F(xiàn)L評分降低,且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降低,提示將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應用于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的治療中可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眼表功能,且安全性高,治療效果顯著。
相關研究顯示,炎癥反應與白內障術后干眼癥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而IL-6、IL-8、TNF-α為臨床常見細胞因子,其中IL-6為一種調節(jié)炎癥反應的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淚腺組織局部膠原酶,進而促進慢性炎癥持續(xù)擴散,加重患者病情;IL-8具有促進中性粒細胞趨化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促進眼內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異常釋放,進而加重患者臨床癥狀;TNF-α是一種多向細胞因子,可通過與內皮細胞結合增加氧化陰離子生成量,促進中性粒細胞黏附于眼表,進而加重眼部炎癥反應[8-9]。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淚液中IL-6、IL-8、TNF-α水平均降低,提示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聯(lián)合玻璃酸鈉滴眼液可降低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淚液中炎性因子水平,進而促使患者快速恢復,且療效顯著。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中含有的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是維持角膜完整性的重要因子,可刺激淚腺細胞增殖、增加淚液分泌,進而緩解眼部干燥癥狀,降低淚液中炎性因子水平;同時其還具有促進角膜上皮細胞再生,縮短角膜愈合時間的作用,可緩解眼部炎癥反應,進而控制病情進展,促進患者病情康復[10]。
綜上,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可提高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眼表功能,降低淚液中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較高,治療效果較好,利于患者病情康復,建議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