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芳
(江西省勘察設計研究。江西 南昌 330000)
巖土工程作為施工建設的基礎,關系到整個施工項目的質量及安全問題,特別是在礦山開采是深基坑建筑中,由于其改變了礦山原本的結構,打破了受力平衡關系,因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極為明顯??紤]到深基坑的安全系數主要受到施工場地本身的地質結構、巖土性質以及外界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構建支護方案時也需結合相關實際條件,作出針對性的支護措施。為此,本文提出巖土工程勘察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探究,在分析了影響深基坑安全系數的主要因素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支護技術應用方案,并進行了實際應用研究。通過本文的研究,以期為巖土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在研究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確對深基坑安全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為此,本文總結出以下三點。
深基坑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礎性建筑,一般是以建筑最底層的形式存在,因此,在結構組成上,其是最主要的受力結構,在對其進行設計時,一般是以基礎土質的承重能力為基礎開展的。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地質構造是多樣化的,同時不同的建筑高度、建筑用途也決定了后期的附加負載是不同的,這就極易導致深基坑的實際受力與設計階段存在偏差,導致出現受力失衡的現象出現。
地表的阻抗作用主要是由于施工階段對原本地質產生破壞而形成的。一般意義上來講,深基坑是地表以下深度大于5m的建筑構造,且隨著建筑面積的增加,深基坑的面積也會隨之增大,這種變化一方面會因為構造被破壞引起原本的阻抗作用降低,另一方面也會使深基坑周圍的地勢呈現出聚攏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支護措施對深基坑邊緣進行加固,其對外界作用力的阻抗作用也會明顯降低。
深基坑作為人工構建的一種施工構造,除自然環(huán)境和建筑本身對其安全性帶來的影響外,施工過程產生的振動也是影響深基坑安全系數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為建筑施工的基礎,通常深基坑都是項目最開端的施工內容,而受工期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往往在未達到凝固時間就在上層實施進一步內容,此時由于施工帶來的震動,會對深基坑的穩(wěn)定性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施工過程中的降雨對深基坑的負面作用也是極為明顯的。
針對上文分析的三個主要作用因素,本文提出了以下三點關于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研究。
上文已經分析過,深基坑對地質構造的破壞會導致其周圍地質呈現出明顯的中心聚攏態(tài)勢,深基坑邊緣的擠壓作用加大,針對此,本文提出對應的邊緣加固技術。按照深基坑周圍地質的松散程度以及建筑高度,以鋼筋作為支護樁的主體構件,填充適當型號的混凝土,以此實現提高深基坑邊緣受力強度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支護構件的選擇要結合成本控制需求和實際支護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
影響深基坑可靠性的因素除外部條件外,最主要的就是建筑自身對其帶來的壓力,因此為了提高深基坑的抗壓能力,可以在內部搭建必要的支撐結構。在設計支撐構造前,首先要明確建筑的主要應力,現階段,大多數建筑的應力結構多為剪力墻,因此,深基坑的內部支撐構造要以分散剪力墻的應力為目標進行設計,同時積極結合周圍地質對深基坑的作用力方向,使內部支撐結構與邊緣加固結構之間形成工字關系,實現力的抵消,提高建筑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排水措施不僅是對地表水的處理,同時也要對其地下水產生引流作用,為此,在深基坑的排水措施中,應用旋噴樁實現對外部水源的疏導,應用高壓旋噴預應力錨索實現對地下水源的引流。其中旋噴樁的密度以建筑所在環(huán)境的實際降雨為準,按照15cm/m3的標準搭建,高壓旋噴預應力錨索的長度以深基坑的深度以及其與周圍地下水源的距離為準,基礎長度為5m,按照距離每增加1m,錨索增加2m的比例設置。以此確保能夠實現對水源的有效控制。
將本文設計的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方法在實際的巖土工程中進行測試,并以建筑安全標準為評價指標,對應用效果作出客觀分析。
在城市建筑工程中,要搭建以市政辦公需求為目標的建筑樓,預計使用年限為100年。設計總建筑面積為2321.67m 2,共包括地上12層,面積2020.67m2,地下2層,面積 301 m 2,建筑內部的主體結構為剪力墻,地下深基坑開挖深度約8.5 m。施工位置的土質以細砂石為主,附近有小徑流地下水經過,地區(qū)存在明顯的季節(jié)性降雨的特征,以此為基礎,分析了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制定了相應的支護方案。
考慮到該建筑施工環(huán)境內有地下水流經,并且存在季節(jié)性降水,一方面會導致地表建筑受到一定沖擊,同時也會增大地下徑流的沖擊作用,對工程的安全系數造成影響。因此根據上文研究的內容,在建筑的基坑坑底增加了支護結構,從地下室外墻邊線向內以排樁的方式搭建寬0.5m,高1.78m的支護結構,支護樁長度以建筑周長為準,總長140 m,樁的內部直徑為0.6m,嵌固深度為2.5m,樁身內部填充強度為C30的混凝土,樁身的鋼筋結構包括主筋和籠箍筋兩種,型號分別為HRB 400(14φ25)和HPB300(10φ12),其中籠箍筋的綁扎間距為0.2m。除此之外,考慮到深基坑的承重,在每兩根支護樁之間嵌套兩根長10m,直徑0.5m的旋噴樁,以此實現止水的作用,在旋噴樁周圍設置一排長12m的高壓旋噴預應力錨索,與支護樁構成工字形結構。構造的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支護結構示意圖
圖2 旋噴樁結構示意圖
在上述基礎上,以深基坑的不同指標安全系數為評價標準(安全系數以GB 50068-2001為標準),對支護方案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支護方案應用效果統計表
按照GB 50068-2001標準,建筑要滿足100年以上的使用年限時,結構安全性系數需要達到1.10以上。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本文的支護措施下,工程的安全系數均在1.1以上,表明本文提出的應用方案可以實現對深基坑的有效支護,對于提高工程安全性具有明顯作用。
深基坑作為巖土工程中出現較為頻繁的施工環(huán)境,對其的支護不僅與施工安全緊密相關,也與深基坑的發(fā)展密切相關。考慮到巖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以信息采集和安全保障為目標進行的,因此,在勘查過程中合理使用深基坑支護技術對于工作的開展是十分有利的。本文提出巖土工程勘察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研究,以深基坑基礎條件為基礎,結合巖土工程的施工目標與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強度,設計了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方法,提高了深基坑的安全系數。通過本文的研究,以期為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