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萍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勝利街道辦事處,山東 東營 257000)
草莓在繁殖、栽培、適應性等方面優(yōu)勢突出,不但可在果實新鮮時食用,而且可加工為不同的草莓制品,比如:草莓餅干、草莓奶昔、草莓糖、草莓果醬等。當前,隨著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對大棚無公害草莓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需合理應用大棚栽培技術,滿足市場對無公害草莓的需求。
選擇草莓品種時建議選擇休眠期短、早熟、高產的優(yōu)質草莓品種,如黔莓一號和二號、紅顏、章姬等草莓品種。
黔莓一號草莓具有生長良好、植株高大、植株強壯、硬度佳等優(yōu)點,單果質量在26.5 g 左右,畝產量約為2500 kg。此品種具有耐熱、耐寒,以及耐寒、抗灰霉病等優(yōu)勢,可大面積栽培。
黔莓二號草莓在生長勢頭、植株以及繁殖系數、分裂等方面優(yōu)勢突出,單果質量約為25.1 g,畝產量在2300 kg 左右,果實為圓錐形、鮮紅色,味道濃郁且口感良好。黔莓二號硬度較高,在運輸時損失率較低,抗病能力和黔莓一號一致,可以很好的抵抗灰霉病、白粉病及炭疽病等病害[1]。
章姬草莓支柱根系粗壯,葉片為綠色,存在生長良好、花果數量多的特征,果實無溝且平滑,果實較大,尖部呈青色,產量高且利于儲存、運輸。章姬草莓單果質量約為22 g,部分果實重量可達到45 g 左右,抗病能力較佳。
紅顏草莓在植株生長、果實、硬度、運輸等方面的優(yōu)勢突出,株型較大,匍匐莖抽生能力非常強,抗病能力較佳,可確保整體產量。
選擇灌排方便、土壤肥沃并且前茬沒有栽培草莓的地塊,在越冬前深翻,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狀,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率。確定繁苗田后施基肥,提前鋪設好排灌設施。定植前使用土壤殺蟲劑,防止發(fā)生地下害蟲傷根的問題。
選擇健壯、豐產性良好、果形和品質較佳的植株,選擇可抽生匍匐莖苗為繁苗母株,秋季株行距設置在18 cm 左右。在平均氣溫15 ℃左右時,將母株定植在專用繁苗田中,建議選擇組培苗培育。
設施栽培時選擇根系發(fā)達、一級側根>20 條的壯苗。壯苗的葉柄粗短,長度、寬度分別約為12 cm、4 cm,成齡葉片數在6 片左右,新莖粗>1.2 cm,每株苗質量約為30 g,具有花芽分化早、發(fā)育佳沒有病蟲害等特點。
每年9 月中旬至10 月初為最佳定植時期,在挖苗前1 天育苗圃澆頭水,但需要避免傷根,按照苗的大小分棚定植即可。如果使用營養(yǎng)缽育苗,需在種植時將塑料缽去除。大棚栽培株距設置為18 cm 左右,每棚約種植1850 株。通過定向方法種植中間5 畦,每畦種植2 行,要保證草莓苗弓背朝畦外側定植,大棚兩側2 畦單行種植。新莖基部入土、苗子心部禁止埋土,定植后澆水能達到穩(wěn)根的目的,1周左右成活。此時需進行除草與株間松土,及時將枯老病葉摘除,并進行補苗處理[2]。
草莓果實發(fā)育溫度為20 ℃左右,大棚內套中棚、蓋地膜,保證棚內日間溫度在25 ℃左右,夜間溫度在10 ℃左右。如果達到30 ℃的高溫,則應及時降溫、通風。土壤濕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對草莓根系活力、果實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威脅,需嚴格控制大棚溫濕度,保證土壤濕度在50%~55%,保證草莓生長發(fā)育良好。
定植苗長出2 個葉片后可將老葉摘除,長出新葉后可噴灑12 kg 尿素,在9 月中旬至9 月下旬施加20 kg 復合肥,然后澆水、中耕,10 月中下旬時進行扣棚處理。
塑料大棚草莓結果期比較長,為避免發(fā)生早衰需科學施用基肥,并適時追肥與噴施葉面肥。生長不良時施加氮肥,結果較多需施加鉀肥[3]。腐熟欄肥、復合肥、鈣鎂磷肥分別為28噸/hm2、420 kg/hm2、1450 kg/hm2。中后期結合噴藥噴施葉面肥,旨在促使中后期果實發(fā)育良好,提高單果質量與含糖量。
草莓生長期間需補充足夠水分,開花期可適當減少澆水量,灌水可配合施肥同時進行,肥料和水的配比為1:900 左右。土壤濕度大時不需灌水,建議將肥液經管道施加到土壤中;土壤干燥時可將肥料稀釋成3800 倍左右。
為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需嚴格控制棚內溫濕度,低溫高濕是引發(fā)病蟲害的主要原因,需做好保溫、降濕、通風等工作,并聯系實際選擇殺蟲劑、滅鼠藥、多菌靈等藥劑。
白粉病防治可使用濃度為70%的甲基托布津粉劑;紅蜘蛛、蚜蟲防治可使用溴氰菊酯乳油噴施葉子兩面;炭疽病防治可使用百菌清600 倍液或敵菌丹800 倍液,炭特靈、炭疽福美交替噴灑防治效果較佳[4]。
草莓開花期建議在大棚內放蜂,可以提高授粉率,保證草莓品質。開花期不建議噴灑農藥,減少草莓的畸形發(fā)生率。
草莓開花后4 周左右成熟,成熟期建議每日或2 日采收1 次。草莓8 成熟時采收即可,每次采收全部摘凈,避免下次采收草莓時出現果實過熟霉爛的問題。結果期需第一時間摘除下部老葉、匍匐莖,建議在開花前、后疏除部分高級次花果,集中養(yǎng)分供應促進低級次花果發(fā)育,保證果實的大小和整齊度。
鋪設黑色地膜能確保土壤水封充足,抑制雜草滋生,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有效防范病蟲害,確保果實顏色鮮艷。黑色地膜鋪設時間在10 月中旬至10 月下旬,覆蓋壟面植株,應將幼苗的中心葉片露出,周邊老葉壓住地膜孔邊緣,緊貼地面[5~6]。夜間氣溫小于5℃時建議在大棚內加扣套棚,夜間最低溫度小于0℃時可以在草莓壟覆蓋環(huán)棚。
早春母株抽發(fā)花序時盡早徹底去除花續(xù),有助于給匍匐莖和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供給。認真進行除草工作,草莓定植前與成活后每畝地用50%氟樂油150 mL,地面噴灑,可有效防止雜草生成。建議在草莓生長行間噴灑,施藥后在第一時間覆蓋土壤,避免發(fā)生光解。
草莓不耐旱,應確保土壤濕潤,匍匐莖生長前、灌水后松土。第一級匍匐莖長出后每畝施加尿素5 kg,間隔2 周施加1 次即可。同時,需及時壓蔓,并在匍匐莖抽出小葉時覆蓋細土。8 月應及時去除多余莖,每株母莖匍匐莖幼苗不少于60 個。
認真實行化學調控,使用40 mg/L 赤霉素噴灑2 次,有利于促進匍匐莖生長,同時有效抑制開花[7~10]。
為提高大棚無公害草莓的品質、質量,應采取科學的定植與栽培技術,加強肥水和采收管理,做好溫度控制與病蟲害防治,促使草莓更好的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