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溺嬰》一詩,見于《蘇東坡與黃州》一書。該書由談祖應(yīng)先生主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書載王瓊先生詩詞作品30首,本詩是其中一首五言敘事詩。詩之語言,明白曉暢,亦史亦詩,為讀者講述了蘇東坡福澤黃州、拯救生命的故事,歌頌其愛民如子的百姓情懷和“大愛無疆”的仁愛之心。
中國古代社會棄嬰、殺嬰現(xiàn)象,屢見不鮮。早在先秦時期,民間“產(chǎn)男則相賀,產(chǎn)女則殺之”(《韓非子集解》卷一八《六反》)。積貧積弱的宋代,此等陋習(xí)未衰反勝。福建“地瘩而人貧,俗險陋,常以不足為憂,多計產(chǎn)育子”(《楊龜山全集》卷三七《范君墓碣》)?!啊襞畡t不待三,往往臨暮,以器貯水,才產(chǎn)即溺之,謂之‘洗兒。建州尤甚。”(李元綱《厚德錄》卷四)“雖士人間亦為之,恬不知怪?!保ā稐铨斏饺肪硪黄摺都挠嶂賹拕e紙其一》)蘇軾曰:“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yǎng)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保ā稏|坡集》卷三O《與朱鄂州書》)因此,謫居黃州的蘇東坡,在夜深人靜時,難以入睡,只因聽說黃州也有棄嬰、溺嬰陋習(xí)?!绑@聞”一詞,道出蘇東坡的吃驚和擔心。
蘇東坡曾撰《黃鄂之風(fēng)》以記之:“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殺之?!背錾膵雰?,剛呼吸到人世間第一口新鮮空氣,卻被按到水盆里窒息而亡。莫說蘇軾“聞之不忍”,讀者聽來,也覺毛骨悚然,慘不忍睹。父母族人,親手扼殺自己的骨肉。這是多么撕心裂肺的悲慘景象!作者在詩歌開頭鋪設(shè)了緊張迫切之氛圍。
面對當?shù)卮朔N陋習(xí),悲天憫人的蘇東坡,不會無動于衷。故下文順承首聯(lián),敘述了蘇東坡為拯救溺嬰所做的種種善行?!昂襞髞斫Y(jié)社,捐款率先行?!边@是一幅多么令人敬佩和欣慰的畫面!在蘇東坡的倡導(dǎo)和影響下,蘇東坡的好友及黃州各界愛心人士齊聚,成立了當時的慈善機構(gòu)救嬰會,馬上展開拯救生命的行動。有了組織就有章法,救嬰會第一件事是解決經(jīng)費問題。蘇東坡心系百姓,為民眾排憂解難,“吾雖貧,亦當出十千?!保ā饵S鄂之風(fēng)》)哪怕自己生活艱苦,“捐款率先行”,他身先士卒,做出表率。這是何等的偉大!作者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仁愛之士與死神賽跑的場景,讀來令人心潮澎湃。
為了讓人民意識到此等陋習(xí)的嚴重危害,蘇東坡提筆給鄂州知州朱壽昌寫信,期望加大刑法力度,從根本上消除此陋習(xí)?!皽事?,故殺子孫,徒二年?!保ā杜c朱鄂州書》)。正如詩中所言,“陋習(xí)齊心革,修書薦法明。”可見蘇東坡力除陋習(xí)的決心是多么堅決。我們感受到的是他那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慈悲心懷。
詩歌的尾聯(lián),是整首詩情感的升華,頌東坡仁愛之心。“劫邊憂與患,依舊是民生?!薄熬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碧K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居黃州,生活艱難,但其百姓情懷依舊,慈悲仁愛之心依舊,他的這種大愛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尊崇和發(fā)揚的東坡精神!
(作者李銀霞系黃岡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