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偉龍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林業(yè)局,廣西 賀州 542899)
山林權屬糾紛現在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林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現在我國經濟發(fā)展非???,許多人對林業(yè)開發(fā)有很大的興趣,認為林業(yè)開發(fā)會有很多的利益。導致現在有許多林木被亂砍掉,森林被嚴重的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的損傷,甚至有人因此而斗毆,造成人員受傷甚至死亡的慘狀。嚴重地阻礙了當地林業(yè)的發(fā)展,還影響了當地附近居民的生活穩(wěn)定與和諧,所以一定要及時妥當的處理林業(yè)糾紛問題。廣西對于林業(yè)的維護,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比較重視,為積極尋找一些有關山林糾紛調處的機制或者辦法,這樣做對廣西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發(fā)展會有積極的作用。
往往有山林權屬糾紛的時候,產生糾紛的林地就會出現一些亂砍濫伐的行為,這樣導致森林資源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擾亂了林地的秩序。如果調處工作做的不到位的話,就會出現一些上訪事件,城市及政府的形象也會受到影響。只有在法律的指導下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調處,才能夠維持林區(qū)的穩(wěn)定,才能夠讓廣西的林業(yè)順利地健康發(fā)展。如果山林權屬糾紛調處工作做得好的話,可以讓與之相關的部門發(fā)揮到各自的優(yōu)勢,讓矛盾順利地化解,讓社會穩(wěn)定的發(fā)展。完善山林權屬糾紛調處工作機制,相關部門共同相互配合協(xié)調,上下同心,共同解決矛盾。及時有效地將矛盾解決,可以很好地積累相關經驗,可以更加有效的發(fā)揮到自身的作用,讓社會更加穩(wěn)定和諧,更加文明富裕有著很大的影響。
廣西存在著許多林區(qū),地勢也比較復雜。在80年代的時候,國有林場發(fā)放了《山界林權證》,但是在當時的時代局勢下,時間比較緊迫,而任務也比較繁重,導致出現了很多重發(fā)、漏發(fā)、錯發(fā)的現象,直到現在也有許多相關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雖說最近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事實上還是有許多因為證件不齊不全等原因造成了一些權屬不清晰的糾紛。而這些問題又會因為觸及一些其他的相關利益,牽扯出許多問題,就使這些權屬糾紛成了大眾的焦點。山林糾紛在調處過程中有許多的困難,比如取證困難,因為在過去,政府對這方面不重視,很少會用文字方式去發(fā)放證書,很多時候都很草率,甚至有的地方會讓村民用白紙自己去填寫,所以時間長了,資料也很難保存完整,而涉及的山林面積又比較大,在處理案件的時候取證就變得困難許多。還有就是需要調節(jié)的主體是群眾,人員多又復雜,大家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等等都不一樣,甚至有許多群眾的封建主義還是很嚴重,思想還很保守,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強調地方利益,不能從大局出發(fā)去考慮大家集體利益,更不會去考慮國家利益,甚至有時候在什么都不明白的情況下,就沖動行事,強行砍伐樹木,不聽勸阻,嚴重的甚至導致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受到嚴重損失,就會給調解過程帶來許多不便,甚至放大問題,對群眾的普法不夠到位,在山林管理上不夠合理與全面,造成很大的阻礙。而相關的部門也不是很完善,調處工作不夠規(guī)范,工作能力也比較偏弱。而廣西對這些相關從業(yè)人員也不會組織相關的系統(tǒng)培訓,就使調處工作受到了直接的影響,工作很難有好的進展。在過去山林利益非常大的時代,那個時候都是大集體,種的樹木多或者少對人們的利益影響不是很大,所以人們就沒有很多的積極性去開放林木。而現在是一家一家,小集體進行工作的,而且前幾十年有在實施育林的政策,現在正是開發(fā)的好時機,所以人們就為了貪圖利益,想多賺點,就只能趁這個時候了。產生爭議的還有一點就是一些臨界地區(qū)山權歸屬問題很難解決,因為不同地方的辦事方法不一樣,而在臨界地區(qū)因為歷史或者是行政規(guī)劃的原因,就很容易產生糾紛,又因為地域不同,也很難得到合理的解決,會使問題變得復雜很多。此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時間的不斷推移,會有很多沒有解決的案子堆積在一起,無法及時解決,使得以后的案子越來越難解決。新中國成立之后,雖然經歷了土地改革,不過還是有許多遺留的沒有解決的問題。有的是因為土地從私有變成公有而造成利益上的沖突產生的糾紛,而且政策上也有許多漏洞與問題;有的是因為在頒發(fā)政策后工作不夠仔細而產生的問題,甚至有人在產生糾紛時會偽造證據,再加上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宗教事端等,使仇恨加深,造成械斗,這使糾紛更難得到解決了。
首先要整合相關的部門,規(guī)范調處工作機構。土地權屬糾紛調處工作本身就比較困難,涉及內容也多,情況也比較復雜多樣,要加大力度規(guī)范相關部門的工作,要明確調處機構的職責、任務、調處目標、權力等等,讓調處部門可以順利地開展工作。要讓群眾能夠有更多的守法意識和辨別的能力,這樣可以盡量地減少糾紛事件的發(fā)生,減少了調處部門的工作量,工作人員要能夠掌握足夠的信息量,當出現有糾紛要發(fā)生的跡象時,就立即根據掌握的信息去進行調解,規(guī)勸等等,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煩發(fā)生。當有重大的節(jié)日、活動或者在一些敏感的時期時,調處工作機構要加大防控力度,防止出現差錯。還要有完善的排查機制。相關部門要進行定期的訪問,排查等,相關工作人員排查時要有固定的排查地點,有固定的排查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具體情況,更加容易上手工作,要有固定的排查內容,實行專項排查。要在每次排查過后,要將排查中出現的主要糾紛類型,糾紛事件的特點,群眾比較關心的焦點或者難點等,以及涉及維持機構工作穩(wěn)定的信息內容進行總結,上報給相關上級。除此之外,還要建立矛盾糾紛的檔案,還要將檔案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最后就是調處機制,要將調處機制進行細分,民事糾紛的由人民調解組織來調解,而山林糾紛要依據“誰是管理者誰來負責”的原則,由相關部門來做調解。要及時處理好群眾的突發(fā)事件,現在社會上有許多矛盾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使矛盾擴大,給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要將群眾放到重點位置,相關部門要重視大局,能夠正確處理相關問題。各個機構要有責任感,能夠做到不推脫,不回避,能積極主動地去幫助群眾去調解,去控制指揮調控局面,讓事情順利化解,能夠真正做到貼切維護群眾的利益。要認真地按照工作制度進行工作的開展,做好相關的排查,能夠有流暢的通道去與群眾交流,還要加大對群眾的法制普及,讓更多群眾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識,能夠在生活中辨別是與非;同時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設立定期的培訓制度,提高他們的法律法規(guī)觀念,確保工作人員能夠依法行政。當出現跨省、跨市的山林糾紛案件時,因為每個地方的制度證件都不一樣,就會使調處處境很困難。當有一些山林糾紛單方面無法調處時,兩地調處機構要一起溝通交流一起協(xié)調解決案件。兩地可以建立相關制度,利用會議平臺進行交流,使跨區(qū)域調解更加順利。最后相關部門還要將工作重心下沉,做好自己的工作,清楚自己的職能,與群眾做好交流,讓林區(qū)能夠保持安寧。領導一定要重視山林權屬糾紛,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領導要認真地負責,想對策。為山林設置定員與定編,要增加辦案的費用,將錢花在實處,多改善一下辦案的條件,更新工作人員的辦案工具,為他們提供好的辦案環(huán)境,準備專門的辦案交通工具等,讓相關工作人員辦案效率更高。領導還要常聽重大案件的匯報和總結,多了解糾紛案件的實踐情況以及辦案人的效率等,要明確告訴相關人員在一個縣里的糾紛問題就由縣里的內部成員去解決,當產生兩個縣的糾紛時,就由市里的去解決。總之,哪里發(fā)生糾紛,就要哪里的領導擔起責任,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多幫助人民解決實際的問題,讓人民從根源上被感化,這樣也能減少糾紛的發(fā)生,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群眾的問題,多商討制定解決方案,幫助扶持當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幫助群眾致富,也能幫助林業(yè)能夠順利和諧的發(fā)展。
各個相關部門要在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等一些重要活動時期,通過一些有趣的形式如到群眾家里走訪、組織聯(lián)誼、開展一些體育活動或文藝演出等去進行林業(yè)方面的相關知識宣傳,還可以準確且及時獲取到群眾的相關信息,培養(yǎng)與群眾的感情,讓群眾更加愿意與工作人員交流,可以讓調解工作變得簡單一些,在出現矛盾苗頭時就將其化解,與此同時加大排查力度,在有調處案件出現時,能夠將主動權掌握在相關部門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