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芹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奔绎L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傳承?!}記
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我,如果被問起家風,可能說不詳細,但于我而言,父親的言行舉止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想,這就是家風。
敬業(yè)
父親是一名中學地理教師,迎來送往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在我記憶里,每當黃昏散去,我經(jīng)常看到父親戴著老花鏡坐在燈下備課,一手執(zhí)筆,另一只手翻書。他有時皺緊眉頭思索,有時又舒展眉頭、面帶微笑。那時,我看到父親幾乎每天都在備課,就很疑惑:父親一輩子都在教初中地理,書中內容應該已熟記于心,為什么還要備課?我問父親,父親不慌不忙地放下鋼筆,推了推眼鏡,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每次上完課,我都會有新感悟,也會有新遺憾。為了讓課堂效果更好,我才一次又一次備課。再說了,現(xiàn)在日新月異,我不與時俱進,就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我也不想誤人子弟。”那時,我對父親的話還不理解。如今,我也走上了三尺講臺,看到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那一張張信任我的臉,我唯恐授課時出現(xiàn)差錯。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父親當年的心情。
父親平時不善言談,唯獨在課堂上能侃侃而談。父親上課總是拿一支粉筆、一本書,沒有精美課件,沒有煽情話語,他的課堂卻很吸引人。有一次講到中國鐵路分布的內容,他拋開課本,拿著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哪兩條鐵路在哪座城市交會,交會處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人文風情、氣候特征及農(nóng)作物等。不一會兒,黑板被父親劃成了“鐵路網(wǎng)”……父親的講述,讓全國鐵路分布一目了然,也讓學生牢記于心。當有學生抱怨記不住知識時,父親會將捏著粉筆略顯枯瘦的手放在身后,面帶微笑地說:“你還是和它見面少啊,就像認識人一樣,第一次見了不認識,第二次不認識,見面次數(shù)多了自然就認識了。學習知識也一樣,看得多了,就記住了?!彼脑捳Z雖樸素,道理也淺顯,但常常引人深思。
善良
父親話不多,生性耿直善良,無論誰家有事相求,他都會傾力相助。父親的書法寫得好,每當春節(jié)來臨,他都會自購紅紙,免費給村民寫春聯(lián)。當時我不理解,父親語重心長地說:“有些人家生活困難,我雖然錢不多,但每月有工資拿,要盡微薄之力。特別是一些孤寡老人,更需要幫助。”父親一寫就是很多年,因此他在村里的口碑極好。父親用善良詮釋人生,一言一行中彰顯著優(yōu)良家風。
父親孝順、勤學、勤勞……他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做人之本?,F(xiàn)在,我也有一雙兒女,我會像父親一樣敬業(yè)、善良、孝順、勤學……讓良好家風傳承下去,助力他們擁有幸福人生!
后記
家風,是每個家庭世代延續(xù)形成的精神風貌、道德準則。薪火相傳的家風,仿佛是一棵棵參天大樹,任憑風吹雨打,巋然屹立,枝繁葉茂。家風正,則民風純;民風純,則社會興。期待著優(yōu)良家風像那和煦的東風,迎著暖陽,吹遍神州大地,吹進億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