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慧
深度學習強調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強調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建構。它的關鍵在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如何在深度學習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從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設定、學習活動設計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充分分析學情
學情分析關系到學習目標、單元主題、學習活動的設計。首先要對學生的已有基礎做出準確的判斷,包括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經驗(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等。已有的知識儲備關系到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已具備的學科能力水平及學習經驗關系到學習活動設計的難易梯度,已有的生活經驗會影響主題情境的選擇。其次要預估學生的發(fā)展點,包括可能達到的水平、發(fā)展需求、發(fā)展路徑分析等。最后要預判學習障礙。有了預判,教師可以準確把握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學生活動來突破難點。
充分的學情分析會讓教師更好地站在學生視角、學生立場去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助力深度學習更好地發(fā)生。
二、設定教學目標
1.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
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目標設定,最終設定的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主體是學生,指向的是期待學生最終要達到的程度。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具體的學科知識為載體,指向學生對學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融合。要明確表明學生經歷了什么活動,能夠做什么,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解決了什么,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和發(fā)展。在每一單元實施前,要向學生交代清楚學習目標,給學生以明確的指示。
2.立足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學習目標指向的是學生在學習之后,應該獲得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結果,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fā)展需求基礎上,建立知識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聯(lián),精準分析承載了學科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科素養(yǎng)在每一單元的進階發(fā)展,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適時的學習目標。
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指南,可以幫助教師明確開展教學活動。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的具體表現(xiàn)。
三、設計學習活動
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讓學生在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有意義的學習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學習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二是學習者具有與新知進行關聯(lián)的先行知識,并能夠積極主動地將新舊知識進行關聯(lián)。有意義的學習過程要依托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學生的主動學習活動則依賴教師的引導以及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學習過程的精心設計。
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形成認識思路的載體和途徑,也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手段。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自主性。自主性的學習活動要求教師設計具有啟發(fā)思路,結果不可直接預見,需要學生思考、研討、探究的活動任務;系列化、進階性的學習活動能夠更好地關注學科發(fā)展邏輯、學生學習的邏輯,幫助學生更好地厘清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知識框架。
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出預設,給出基本的應對方案,也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保證他們在活動中充分思考、討論和交流。特別是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可以是學習活動的情境、學習活動的遷移等。
要讓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在教師。希望我們的教師轉變觀念,學會以學生視角、學生立場改進教學,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